因缘

名著《红楼梦》所缊涵的佛教因果

古典小说《红楼梦》一书,以“梦”始,以“梦”终,通篇蕴涵着佛教文化和佛教出世思想。宝玉悟禅机、黛玉葬花、情悟梨香院、闷制风雨词、联诗悲寂寞等情节,一环又一环,声气相通,形成笼罩全书的悲凉之雾。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旋律一直回荡在字里行间。对于..

这些日常用语都出自佛教

【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

《西游记》中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在《西游记》第12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中描写,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来到东土大唐,得知唐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水陆大会,便化作一僧人,卖袈裟和锡仗。唐太宗计划买下袈裟和锡仗,给正在讲经的玄奘和尚。菩萨说,贫僧有愿在前,果有敬重三宝,见..

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文/星云大师「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由这简单的两句话,就可以了解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为我国民间所普遍崇信。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金容,在都市、村庄、船上,差不多有人烟的地方,都有人供奉,更可见观世音菩萨与我们人间的因缘,的确非常深厚。观世音菩萨因为「闻声救..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吗?

《犍陀罗文明史》(孙英刚、何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2月)是国内首部有关犍陀罗历史、艺术的通史性著作。在作者看来,犍陀罗文明和中国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犍陀罗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自身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就这个话题,浙江大..

吃饱,睡好,就是最好的修行

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一意孤行,不论怎样都很难达成自己的心愿。一个万事皆缘,随遇而安的人,能快乐地度过一生;反之一个不满于状的人,整天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只会害人害己。弘一法师在青年时代曾有过歌舞升平的奢华日子,但在晚年却能把生活..

因果是世界上最公正的裁判员

文/如瑞法师人和人之间有善缘、恶缘、情缘、恩缘,在我们的生命体当中,就像流不断的水一样。因为我们有思想、语言、行为,曾经的造作如同种子,今生遇到缘就结果了。我们知道了因缘果报的道理,就不要总是埋怨领导不公平,上天不公平,这个不公平,那个不公平,总觉得自己受委屈..

空的智慧

《金刚经》有个重要公式,揭示了空的智慧。比如说道桌子:“所谓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桌子是什么?是由众多非桌子的条件组成,只是条件的假相而已,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以缘起的智慧,认识到桌子的无自性、空而又不否定因缘假相,这是符合中道的认识。..

末法时代,大圆满法和净土法门具有殊胜加持

末法时代,大圆满法和净土法门具有殊胜加持在末法时代,大圆满法和净土法门具有殊胜加持,对无数众生来讲,它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法门。我相信,长期研习佛法且有多年闻思修行经验的人,都能认同这种观点。上师如意宝曾说:“我们应在一辈子当中不断修行,但修行一定要抓住重点:在..

养好心,素颜也可以美美的

为什么有些人有强大的毅力来圆满自己的人生,而有些人即便遭遇小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现在很多年轻的大学生、企业家表面看来充满青春能量,但实际上内心却脆弱无力,在感情、工作或生活中遭遇一点点风雨时,就开始苦不堪言、绝望不已,甚至走上自杀之路。现在有的统计中说:在..

梦参老和尚:八万四千个法门怎么来的?

梦参老和尚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人处事不要严格要求别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悲心,增长自己的智慧,这样子才能渐渐的入。入什么呢?入佛所教导我们的法,但是我们最初掌握这个方法的时候,他有很多的跑道,八万四千都算少,我们不是常..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十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修行有四种:披甲修行、趋入修行、资粮修行以及定生修行。披甲修行,主要是心里有决心,不仅仅是心里的决心,但以决心为主。趋入修行主要指行为..

静波法师:“三法印”都不知道,你学的什么佛?

很多佛教徒学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生都在学佛,但是他不知道“三法印”为何物。当我说“如果说一个佛教徒不知道‘三法印’是什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的时候,他茫然了,他说:“‘三法印’到底是什么?”“三法印”就是印证佛教的标准,他是不是佛教,用“三法印..

如孝法师:母子连心,这最神奇的感应竟有科学依据?

问:请问师父,佛法或者佛是否存在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如孝法师答:超自然的情况不仅仅佛有,所有的众生也有。《二十四孝》里有个故事:一天,有个孩子去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妈妈着急让孩子回来,咬自己的手指头,孩子就感应到了,这在佛教当中叫“感应道交”(见注释)。它是有..

净土法门:如来大,还是佛大?

如来的『十号』,这十种号是通称,任何一尊佛他都具这十个号。这十个号是佛的智慧德能上建立的。十号当中,这里只举两条,举了一个『如来』,举了一个『佛』。十号是佛学常识,我们简单的讲一讲。第一个是「如来」。如来这两个字的解释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解释就是:「今佛如同古..

面包店关门只因一块邪淫形状的蛋糕

2018年8月23日18点30分,我去街上的宽广超市买点了点东西。一进门口突然发现一楼门口的金峰雨麦面包店关门了,这让我很是好奇。因为这种面包店在我们这里的生意是非常好的,而且又是在大超市入口的一楼。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似乎能想到跟它关门有关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它在展台..

戒除邪淫邪淫危害血淋淋!全是名人!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凡是作风正派,一身正气的人,内心清净无染,肾水自然充足,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就比较强,工作学习就容易做出成绩,社会地位比较尊贵,古人说的“贵格”就是讲的这个道理。相反,心理晦暗邪淫又经常泄精的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会下降,做事情丢三落四,考虑..

从佛教的角度来处理婆媳关系

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的,而夫妻关系可以说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但是由于这种关系是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构成的,所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比如由此衍生出来的婆媳关系,成了自古以来最难相处,也最令人头疼的关系。很多学佛的居士也都有此方面的困惑,因此今天..

挽回众生元阳之体

感恩佛理加被!乘白莲花出发。阿弥陀佛!阿玉向判官合十!今天想请问判官:“如何处理色情物品的方法及毁灭这些物品等的功德?”判官说:“色情物品是一定要用毁灭的方法处理。此类物品不能遗留人间,一定要彻底杜绝。只要有此类物品在,人的先天之灵性就会收到污染,而且此污染是直接..

在娑婆世界了生死你要面对三大困难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以当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你要先掌握它的核心的一些法门,它的重点在哪里?基本上净土法门跟圣道门,有些法门是相通的,但是它最大的不同,就是目标不同。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重点,就是了生脱死这一块。那么了生脱死..

人间天:轮回的亲人现在在哪里?

孝道是泛中国圈以外的国家很少提及的事情。如果说做个好人,在中国第一首要标准就是孝。如果这个人千般好,万种能,但就是不孝,他的千万种好也都不值得赞叹;就算他有千万种好,若不孝在中国这个氛围下不能算是好人,就不要说是善人了。孝这个词在每个人心中理解不尽相同,最常常..

天如老人净土或问新白话版2

问:净土摄机,确实很广了,我不敢再议论了。但也曾经听到有唯心净土,本性弥陀的说法,我暗中欢喜了。当我看到净土经论,所谓的净土,就是十万亿土外的极乐啊。所谓的弥陀,就是极乐国中的教主啊。这个却是他我分明,远在唯心本性之外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答:你的话有局限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中国古老的《易经》,说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必是必定,这是非常肯定的词句,也就是说因果报应是一定的事实。世间人所谓的真理,这就是真理。如果一个人能够修善积德,这一个人一定发福,福报自然会现前。如果一个人造作都是不善,纵然他的家庭有福报,祖..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序题门(四)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第一、序题门(四)下面说。【依心起于胜行,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依照众生对佛陀八万四千教法不同的乐处而去实行,这叫做胜行。根性猛利的人,他很喜欢参禅,就依照佛陀禅宗的教典去实行,这样..

嘎玛仁波切:不盲从的修行,体现在依法不依人当中

我们常听说,依法不依人,指的是,依法者依于佛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现世中若人所说法与佛说经律相契合、不相违背,就应当依止法、受持法。若有人有大名声、大道场,所说法若是非法,则不应信受,当远离。佛法又被称为金刚不坏,金刚不坏有两层意思。一是佛法有如锋利无比、坚硬的..

独尊湛现:心灵相通本是自然规律,不要对此执着与痴迷

阿弥陀佛,大家好。我们学佛修行必须要追求真理。不要神话,迷茫的崇拜,在佛法里面提到一个无量“光”,就闭上眼睛找“光”,真能够称为真正的“空”。光,也是相。光,是一个名词,我们所有的一切事相,本来就没有跑出这个空性的范围。比如手机,电视,等一些科技信息传递,我们..

达真堪布:暇满的人身是解脱的机会,非常稀有、千载难逢

修行想获得成就,就要在一切事、一切处、一切对境中,身口意不离善法。如果能将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这些道理真正弄明白,就不会懈怠。因为人身难得,尤其是暇满的人身非常难得,通过因、喻、数三个方面进行思维。首先思维因,我们想再次获得暇满人身,需要有世间的正见,即深信轮回..

生死之谜: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眼朦胧又是谁?――〈赞僧诗〉清.顺治这首偈语出自清代顺治皇帝的〈赞僧诗〉。「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确实如此!我们哪个人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又哪里知道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是谁?人的身体,是由四大五蕴因缘和合而成,..

盂兰盆节与放焰口的由来

《佛教的孝道思想》南公怀瑾上师着述(内容节选)在西晋初期(约公元二百六十五年),中国佛教到了每年农七月半一定要诵念的《盂兰盆经》,也经由竺法护的手中译成中文,流传开来。盂兰盆的「盂兰」两字,塬义叫解倒悬,即是解救倒悬的痛苦。这部经同孝道的牵连,那更大更深了。我的家..

积果得果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种名叫「庵摩罗果」的水果。甲妇人一得到庵摩罗果,便连果带子统统吃下肚了。乙妇人却只吃果肉,而把子留下来,继续栽植培养。不久,这个种子又再长出果实,她一样只吃了果肉,留下种子,然后又将种子拿去栽种,如此一年、二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