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诵之人亦复如是,所缘心处若不摇动,即得持诵真言成就。是故行者欲求悉地,当须摄心一境,其心调伏即生欢喜,随其欢喜即身轻安,随身轻安即身安乐,随身安乐即得心定,随其心定即于念诵心无疑虑,随其念..
鳳德 fdxooo
113篇 阅读量66032
30年受持《普门品》,感得天乐鸣空,天花纷飞
惠恭法师,益州成都人,周武灭法以前,恭师与同寺的僧人惠远法师最友善,一同勤修佛法。后来,二人分别了。惠远到京师去听学了很多大乘经典,惠恭则到江左云游去了。30年后,惠远回到益州讲经授徒,辩聪远..
有求皆是痛苦的根源
佛教我们放下贪嗔痴,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发现,很多信佛的人,比不信佛的人更要贪的多。1、贪财。有多少人是冲着发财而念经咒的?具体的比例不知道,但是接触到的人里边这种人非常非常之多。2、贪法..
越受苦,你才能跟道相近
梦参老和尚无病则贪欲易生,有些人的病只有三分,他却帮他病的忙,帮成七分,病染成十分了,完了,这就死亡了。是这样子的啊,病只有三分,他帮忙,每个人帮病的忙。很多事,你说起来莫名其妙。怎么叫莫名..
当贪念起来的时候,做如是思维
大藏经里殊胜的法门非常多,偶尔也会有一些贪心的念头。但是我会很快把念头转过来:以我这样的根器,资质,以及各方面的修行环境条件,修一个能修好,就非常难了,怎么还敢贪求?再一转念想:远的不说,就..
老奶奶突然听到空中观音菩萨说话:你被拐的孙子八月十五回
绍云老和尚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是有来由的。他在我们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我就讲一..
心念感召的魔障
以前经常会幻想着,要是我有大神通本事就好了,这样我一定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后来有一次跟某同修聊天,他说看到一位“天神”送了一个东西下来。过了会儿又说,不对,这个不是天神,是某精怪变的,来迷惑人..
她专念这部经五年,果报不可思议
讲一个真实的《普门品》感应,是我的一个同事,持诵《普门品》转命。我那同事去算命,就是劳累的穷命,家里种种衰患,我劝她学佛。当时寺庙流通最多的是《普门品》,我就送了一本《普门品》给她。她就每天..
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完全是为的《法华经》而说
节选自《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法华经》叫“妙法”,佛一生的目的,也就是说这部《法华经》。《法华经》是“纯圆独妙”,纯圆,就是纯粹的圆教,在《法华经》,没有夹杂藏教、通教、别教,..
心很正的人,魔也奈何不了你
前几天说起鬼神障的事情,一位开眼的同修师兄说:其实如果一个人心很正,身很正,他身上的光和能量就很强,别说鬼神,就是魔见了,也奈何不了你。这句话是真正说到点子上了。同样是念佛持咒,念同样的佛号..
这才是真正的神通、最稳当的神通
妙莲老和尚刚才说到神通,现在一般的外道都说他们得到什么通、什么通的。胡说八道!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佛法重不重通?也是注重!舍利弗曾请问佛:「世尊啊!我们发大心度众生,如果没有神通,可不可以度众..
一道真言成就,一切真言成就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欲求一切功德疾得成就。宜专持诵一道真言。成时一切真言功德皆悉成就。”《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
诵《法华经》两万部,感地上生出莲花
绍岩法师是雍州刘氏的儿子,七岁出家,所有经书一看就会,好像温习一样。游方到杭州,投宿在水心寺。日夜持诵《法华经》,很快感应到陆地生莲花,满城人都来观看,绍岩就用脚把莲花踩了。他发誓要效法药王..
没必要修太多
信哪位佛菩萨,就要全身心靠倒。不能有丝毫怀疑。可以说,咒力的基础,在于信心。信心是感通本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念佛来说明。一个念佛人,当他生病的时候,或者魔障的时候,或者求愿时……都应该念佛..
老和尚执着银钱,死后竟然堕落成粪坑中的乌龟
梦参老和尚不管是显、是密,都是显示佛所说的法。佛法就是方法,什么方法?明白的方法,智慧的方法,出离的方法。对这些法能专心修行,看到众生在这世间的灾乱当中,他心里非常忧愁恐怖,修行力量不够,难..
广学不如深修受益大
以前,总觉得自己学得太少。现在,后悔自己以前学的太多,修的太杂。以前学很多的经咒,但是没有一部经咒深入进去过,虽然也有一定的收获,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浪费了好多时间。我总是在想,要是把那些因为..
杂垢心念圣号,只能得到世间利益
《占察善恶业报经》梦参老和尚讲解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 若杂乱垢心,虽复闻我名字,而不名为闻,这就分别了。 地藏..
慈悲要以实力作为前提基础
“念诵于阿阇梨边所受真言。终不舍弃。于其梦中。或于虚空。又声告言。汝不应持是真言。如是频闻。亦不舍弃。复不瞋彼。何以故?并是魔故。唯须精进。不应退止。心不恶思攀缘诸境。纵放诸根。恒常护净。而..
出家二十多年都不会早晚课
福建宁德市周宁县方广寺的一出家人,福安某茶场的工人,五十多岁才出家。这位师父没文化,出家二十多年都不会早晚课。习气深重,酒瘾难戒,所以去了很多寺院都讨人嫌,最后还是自己的师父无奈收留。常住安..
阿罗汉果的师父甘愿帮徒弟背包,原因竟然是……
《优婆塞戒经》中佛说,“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来看一个小故事: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阿罗汉出去化缘,他的小徒弟背着包袱走在后面。路上遇到许多受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