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更多...

济群法师:不要给自己埋下祸根

当需求产生时,不妨先看看,它是否合理,是否会危害其他众生――不要因此给自己埋下祸根。人每天忙来忙去,除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满足由欲望引发的、永无止境的附加需求。有些需求本来是无害的,就像“饥来吃饭困来眠”那样,只是维持这个机体的正常运转。但经过欲望的催化,这些需求就会渐渐变质,不..

济群法师:轮回中的患者

佛经中,称佛陀为“大医王”,因为他能“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佛教是教育,也是心理学。其中既有对心理现象的分析,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灵的健康状态,什么是患有疾病的症状,同时还介绍了如何治疗的具体方法。佛经中,经常将佛陀和众生的关系比喻为医生和患者,并称佛陀为“大医王”,因为他能“分别..

济群法师:生命状态就是内心的显现

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就会在外界诱惑下不断产生需求,进而在内心形成依赖。我们有什么需求,就会追求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种种就是以需求为因,由此产生的追求结果。但这些因也是自己培养起来的。我们今天的很多需求,古人并没有,一样可以过日子。我们现在之所以产生那么多需求,和环境有关,更和自己有..

济群法师:佛像的加持力从哪里来

很多人进入佛殿就感到安定,我们通过佛像激发起恭敬心,这种恭敬心又借助佛像来加持我们。佛像,顾名思义,就是佛菩萨的造像,这是每个佛弟子都很熟悉的。在寺院的殿堂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造型和尺度的佛像。除了常见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还有弥勒、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

济群法师:找啊找,找什么

济群法师一旦开启生命内在的宝藏,我们就不再需要外在支撑了。禅宗之所以能成为汉传佛教最直接的法门,是因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于觉性,这就极大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通常,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而佛菩萨则高高在上,耀眼夺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想象自己是可以成佛的。但《六祖坛经》却直接告诉我们..

济群法师:怎样让自己更顺利、更有福报?

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源是无明,因此,正见为解脱痛苦之本。我们要解脱生死,获得幸福,首先要对宇宙人生有真实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认识?1.相信因果,“因果”二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正确认识因果并深信因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我们总是将因果简单理解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佛..

济群法师:《心经》的般若正观

以“般若波罗蜜多”命名的经典,其中,玄奘翻译的六百卷般若经部头最大。《心经》、《金刚经》都属般若系统的经典。玄奘依靠念《心经》克服取经路上众多灾难,可见《心经》不仅蕴含丰富的智慧,同时也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常读此经,能得十方三宝的加持。我们不仅要学习这部经典的智慧内涵,更要领悟它在修行中的作用及..

济群法师:佛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接触到佛法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如何修学的就更少,也就是说,信佛的人中真正学佛的并不多。信佛和学佛,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烧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萨的保佑,这种信仰非常表面、非常功利。真正..

济群法师:自己学佛后,被别人说越来越清高了怎么破?

问: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济群法师答: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了之后,会产生优越感呢?或者说会变得越来越清高。因为学佛了之后啊,确实会对世间上的这些名、利,包括世俗的生活会看淡了一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形中就会觉得自己比普通的人高人一等,甚至就会不屑于跟世俗的人为伍,这样就会导致跟世俗的生活产生一种隔阂。..

济群法师:如何看待佛教界的负面新闻?

问:应该如何看待教界的负面新闻呢?济群法师答:确实,现在的佛教界有很多不好的新闻,从上次的少林寺风波到最近的白玛奥色坐床这个事件。我想,确实一方面,这个时代的社会,这是一个比较浮躁的社会,所以它会有很多的乱象。你看包括各行各业都有这些伪劣假冒,所以在宗教的系统里,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出现。这些不少现象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