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教观点来看 养宠物到底是好是坏济群法师答:现在有很多人通过养小动物获得生活乐趣,并成为业余爱好。但我们可曾想过,把小鸟关在笼内限制自由,是对它正常权利的损害。所以,菩萨戒规定,家中不可豢养狸猫猪狗。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不仅人类有人权,一切众生都有众生权。每个生命是独立的,谁也不从属于谁。动物也有自..
济群法师 更多...
济群法师 :我是一个执著而真诚的人,但在结交朋友时,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总是我?
问:我是一个执著而真诚的人,但在结交朋友时,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总是我?济群法师答:执著就是苦因。真正能够伤害你的,正是这个执著,而不是其他人,其他事,那些不过是助缘而已。
济群法师 :既然“心即是佛”,为何我们还要学佛?
问: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答: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我们断除了吗?佛陀已通达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我们通达了吗?“心即是佛”是代表生命某个层面所具有的内涵,并非一切。现实中,我们仍是不折不扣的凡夫,充满贪嗔痴,充满无明烦恼。所以,..
济群法师 答: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
问: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 济群法师答: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所以,认识无常非但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是要我们认清人生最大的现实,整体的现实。世人总是将无常当做人生障碍,当做破坏幸福的无形杀手,那是自身错误观念造成的。若能透彻无常本质,就不会因无常变化带来痛苦了。 对世人来说,无论..
济群法师 :学佛人在发心中的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1、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为起点。有些人是..
济群法师 :看清我执的真面目
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自在。“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我的差别。但我们将..
济群法师 :什么才是输在起跑线上
在我们今天所受的教育中,往往把传授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严重忽略了做人的教育。这一情况不仅存在于学校,家庭也是如此,甚至早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了。中国自汉代起就有“胎教”,古人认为,胎儿容易被孕妇的情绪和言行影响,故孕妇必须遵守相应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但今天的胎教是什么呢?往往是打着“激发胎儿无限潜能,让..
济群法师 :福报从哪里来?好命从哪里来?
常耕福田,才能福报多多福报从哪里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佛教告诉我们,福报来自福田,主要是悲田、恩田、敬田三种。悲田,是慈悲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他们需要快乐,可没有快乐;他们想摆脱痛苦,可没能力摆脱。如果我们从慈悲心出发,帮助他们获得快乐,解决痛苦,就是在耕耘悲田。慈善..
济群法师 :戒律的作用和意义
戒律的作用和意义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习的延续。而这种串习是和烦恼相应的,是和轮回相应的。如果不依戒律彻底扭转的话,我们就会在串习形成的洪流中继续沉沦。为什么说戒律能帮助我们建立..
济群法师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俩字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仇恨、焦虑、恐惧、嫉妒、自私等负面心理产生活动时,不仅会使心痛苦纠结,甚至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只要这些心理得不到解决,问题将接踵而至,永无宁日。同样还是这颗心,当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易开心。这个开心从哪里来?很多时候和物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