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菩萨得到授记时所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有能力在听完佛陀开示一首短偈之前或之后就证得阿罗汉果。然后在四阿僧 劫和十万大劫的漫长时间里,总是维持如理作意及大悲心。如此,很难令人相信,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菩萨还是凡夫,还会生起无明,而去享受欲乐?帕奥禅师答 :你应当了解缘起的法则,即:若没有无明,贪爱就不会生起。在我们..
无明 更多...
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菩萨还是凡夫,还会生起
难以相信,在成佛之前,菩萨还是凡夫,还会生起无明 ,而去享受欲乐?
问:菩萨得到授记时所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有能力在听完佛陀开示一首短偈之前或之后就证得阿罗汉果。然后在四阿僧 劫和十万大劫的漫长时间 ,总是维持如理作意及大悲心。如此,很难令人相信,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菩萨还是凡夫,还会生起无明,而去享受欲乐?帕奥禅师答:你应当了解缘起的法则,即:若没有无明,贪爱就不会生起。在我们菩萨..
帕奥禅师答:禅师经常提到供花给佛像,发愿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例子。然而,如果供花者发愿证悟涅 ,难道那也是无明 与贪爱吗?
问:禅师经常提到供花给佛像,发愿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例子。然而,如果供花者发愿证悟涅 ,难道那也是无明与贪爱吗?帕奥禅师答:发愿要证悟涅 是善欲(正欲),不是无明与贪爱。然而,只要你还未证悟阿罗汉果,那样的善欲仍然可能造成你继续轮回。例如,在你供花给佛像时只发愿要证悟涅 ,那时你的善业并没有被无明、爱、取所围绕,但是这三..
法增比丘答:什么是无明 呢?
法增比丘答∶在《杂阿含298经》中佛说:「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内六处),不知于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苦生之因),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修习与不修习)。..
无名与无明 是什么意思?
无名与无明是什么意思?无名和无明的解释(视频版)
无明
无明(佛教解释) 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词义解释 称谓:无明 拼音:wú míng 梵语:avidya^ 巴利语:avijja^ 解释:不能见到世间实相的根本力量,也是我..
阿盘提国故事__卖无明
阿盘提国有一个大富长者,资财很多,而他家里有一个老婢,衣不蔽体,食不饱腹,还落得经常挨鞭打,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有一天,这老婢拿着瓶子到河边去取水,放声大哭。 佛的弟子迦旃延尊者觉得她很可怜,就对她说:“你如果厌恶贫穷,为何不把它卖了呢?”这老婢答说:“有谁愿意买贫穷?”迦旃延尊者对她说:..
去除无明 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无明习气、回归清净的本性。习气可以从现在开始用心修改,若不改,从过去再迭上新的坏习惯,将会积习难除;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大家应发心好好修行,警惕自己用心消除过去的习气,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向。在佛陀时代,佛陀也有很多习..
降伏无明 妄想 念佛来的快 还是念咒来的快?
在修行中没有巧路,我们无明妄想降伏得越好,我们的身心气质随着心变化,就随着殊胜起来,就会没有病苦;都是因为无明妄想没有得到降伏,像贼似的,在我们这里作乱,我们就不能安居乐业,所以种种障碍,种种系缚,种种逼迫,所以身心苦的不得了。但是这也是循业发现,循因结果。病苦是从果上说,所以我们要忏悔,在佛前很好..
世间最可怕的人,是无明 的人
当我觉醒后,我才发现,世间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坏人,而是无明的人。 我有位女性朋友,才结婚几个月就离婚,原因是她不想看别人的脸色过生活。她说,婚后先生就去上班,算是高收入的主管阶级,她在家闲著无聊,偶尔去逛街购物刷卡,也不过十几万元,她先生看了刷卡单,说要限制她的额度,她一气之下,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