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一日开示宣化上人我们学佛,学了千经万典,三藏十二部,无论学多久,首先要把情感控制住。所谓控制情感就是持戒律,你若持戒律,就不会哭;不持戒律的人,就会常常哭。因为持戒律的人,对每一样事,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哭也是我们身上的一种恶,就像土匪的武器能杀人,是最不吉祥的表现。如果你持戒,..
持戒 更多...
宣化上人:从哭与不哭、发不发脾气,就能看出来你有没有
印光大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
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过。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一层罪过。受戒也要持戒,不受戒也要持戒。非未受戒,便可不持戒也。以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名为性戒,其体性当戒故。饮酒一戒..
持戒 的误区
由于戒律的弘扬不到位,大多数人不了解戒律,对戒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致使很多人谈戒色变,这么殊胜的 戒律怎么会让人害怕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持戒误区:一.戒律是自律,不是律他学戒持戒的首要目标是自律自修自我约束,然后再通过持戒的功德,慢慢影响大众一起持戒。如果动不动就呵斥别人犯戒破戒,并且不知道是谁..
净界法师:为什么要先修布施才容易能够持戒 ?
就是,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再忍辱、然后再智慧等等?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的前后次第呢?把这个修学次第提出一个问。因为它这个波罗蜜多有前后相生的理由。就是说,布施能够随顺引生持戒,持戒能够随顺引生忍辱。它有前后相生、相顺的次第。六度的次第,古德有两个不同的注解。这个地方,本文..
持戒 的功德为何超过布施
持戒跟布施有什么差别?两个都是修习善法。我们这样子讲好了,布施本身他心中是没有愿望的,他可以说是随心所至。刚好遇到因缘了,触动他的布施的心,他就布施了,他有因缘才做。持戒不同。要持戒之前,他一定先有一个所谓的戒体,就是他有一个“要期誓愿”,他一定要先发愿,才能够持戒。所以持戒是一个有目标的..
印光大师:修持戒 行,为末世众生,度脱生死苦海,最重要最切用之一方法
省庵法师劝发菩提心文有云,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 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竟生末法..
信愿法师:五浊凡夫,遇善知识,劝令生信,持戒 、念佛、诵经、礼赞,以佛愿力,尽得往生(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开示:五浊凡夫,遇善知识,劝令生信,持戒、念佛、诵经、礼赞,以佛愿力,尽得往生(一)晚上借着大家打佛七以及持守八关斋戒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六大点,举理佐证的第二十一段文。晚上我们从第二十二段文,接着看下去。第二十..
佛陀说持戒 的重要性
【原文】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佛遗教经》【注释】应当守持清净戒律,不要让它毁坏和缺少。倘若有人能够守戒清净,就可以具备各种善行和善法;倘若没有清净持戒,一切善妙功德,都无法产生。所以,应当知道,戒律是最了不..
宣化上人:持戒 清净,身上就会放出香味来
鼻根功德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复次常精进”:释迦牟尼佛又说,我再跟你讲一讲,常精进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假使世间上,有修五戒、行十善的男子和女人,或者受比丘戒和比丘尼戒的出家人,或者受菩萨戒的男子和女人。“受持..
持戒 对修行很重要
“得守空王法 勿未魔事侵戒香薰宝座 梵网结珠林”持戒对修行很重要。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