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恶。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这段文,道宣律祖把“持戒”和“不持戒”的情况,做个比较。“若不持戒,得财施者”:世间上有一种人,他内心当中没有戒法。换句话说,他没有戒体,内心没有一种增上的目..
持戒 更多...
不
持戒 念佛才是真念佛
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要有自信心,不要以为观想好像更高级,我持名好像更低一点;持名最高级,持名最称阿弥陀佛的本怀;这个名号就是实相,这个名号就是万德洪名;所以无余无欠哪!持名成佛都有余裕,何况其他?对这一点,持名代表观想。在唐代有个大行禅师,他早年是修禅的。他有一次就想抉..
持戒 念佛才是真念佛 祖师们都这么修!
持戒念佛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要有自信心,不要以为观想好像更高级,我持名好像更低一点;持名最高级,持名最称阿弥陀佛的本怀;这个名号就是实相,这个名号就是万德洪名;所以无余无欠哪!持名成佛都有余裕,何况其他?对这一点,持名代表观想。在唐代有个大行禅师,他早年是修禅的。他有一..
佛教为什么要受戒?你还在为持戒 而持戒 ?
修心持戒有人问执着于持戒,对吗?这当然是不合乎中道第一义谛的,佛法是要远离一切执着而契入实际理地的。持戒本身是很好的事,但如果你执着它,就等于在本有烦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烦恼,因为你执着了持戒的这个“相”了。如果因为要持戒而给自己带来了烦恼,那么,我们持戒又有何意义呢?再说的明白一点儿,“持戒”..
妙祥法师:劝父母信佛、持戒 方为真报父母恩
有很多居士说:“师父,我今生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我一定要成佛,成佛道。”决心很大,但他没有正确地检查自己的各种行为,包括修行,甚至包括孝敬父母这一块儿。所以说你想成佛,这方面必须做到,必须得尽力。释迦牟尼佛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经过这么多的事情,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吉祥,什么是孝敬父母..
求戒容易持戒 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就像海底世界,种种暗礁,种种曲折,唯有佛的智慧才能了解。佛为帮众生对治这些烦恼,制定戒律,并施设戒的开、遮、持、犯。所以我们依佛所制的戒律去行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遮”就是戒的原则性;“开”就是方便开缘,即是戒的灵活性。光有原则性..
学佛是否一定要持戒
戒名曰知止,就是世间人说的知道停止的地方。换一句话,就是知道什么事不可多做或者不能做。这代表佛弟子智慧的成熟,对于人生的自我确认有了真实的内容。 佛陀说受持三皈依是一种善根,所谓的善根就像健康的根会长出花果枝叶一样。同样,大家不畏艰难来到道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这并不是外在的道场的作用,..
持戒 摄身心惟念功德事
戒是佛给我们的一种方便,这种方便只要守持都可以得解脱,所以叫三根普备。上根利智要了达佛的密意,像我们诵经,愿解如来真实意,你不解真实意,受用不得现前。但是戒,不偷盗你能做到,佛的不偷盗的功德你一天能做到,你这一天身心都在佛的不偷盗功德当中。所以自己做到那是自己的力量,你受佛的戒,是佛的圆满戒律的功德..
什么是“戒”及为什么要持戒
网友:佛法说的戒定慧中的戒是什么意思呢? 学诚法师:戒是对身语行为的规范,对个人修行而言,戒帮助我们断诸恶、行诸善,借由这些行为的庄重来帮助我们调伏粗猛的恶业烦恼,令心安定,为进一步的专注修行打下基础;对团体建设而言,戒能维护团体的稳定有序,譬如在世间,社会法律、学校校规、公司管理制度、团体规..
持戒 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这是讲到声闻跟菩萨以外的天人众,这个地方是讲到释提桓因、还有诸天、还有大众俱。这个大众俱就是有很多,你看注解就知道:包括阿修罗、鬼神、畜生、蟒神、夜叉等等都在里面。智者大师解释这一段的时候说:大家同样是在佛法栽培善根,为什么参加的人有些是现声闻相、有些现菩萨相、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