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更多...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七章)03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七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七章心海潮屏音回吼03主客之间阿难。声消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干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阿难!声音消失没有音响了,你把它叫做听不见。假如真的听不见。‘闻性已灭,同于枯..

南怀瑾:没读一万遍《普贤行愿品》别谈修行

后来我又找到一位师父,问他要怎样去学佛?他说学佛一定要发愿,然后早晚作功课。我表示敲木鱼诵经我做不到,他给我一本《普贤行愿品》,要我早晚念,培养心愿。你们学密学显的,有没有磕满十万个大头,拜十万次佛?每天香花水果佛前供养个三五年不断?没有的话,不要求通什么气脉。还有没有起码读一万遍《普贤行愿品》?我相信..

南怀瑾: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

南怀瑾 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致的铁律,同理,收获越多,福分就会越少。二、心灵越丑痛苦越多这是宇宙因果机制的反映,意思是说,若某个人一生烦恼多、痛苦多,就证明此人心灵丑陋。三、结构越美相貌越美这是道的体、相、用原理的表现,生命的结构越完美,其外部表象越美..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七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七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七章心海潮屏音回吼02心声之辨与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若闻声可意不可意生憎爱。便被声缚。但观心海中是声出处。以心海元无有相。心虽含声,声亦无相。无相即于一切声中而得解脱。‘若问声可意不可意生憎爱,便被声缚’,比如拿耳朵听声音来讲,假如听到合己意的生贪爱心,..

南怀瑾老师在11岁家里遭匪劫,醒悟福报的重要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修得来的。南怀瑾老师在十一岁上遭遇了一件奇特的险事,让他刻骨铭心,并把这件事与“福报”联在一起思考,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之中,并警示终身。南怀瑾老师出生于浙江乐清的一个小乡村。六岁开蒙,上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了旧式教育..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七章)01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七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七章心海潮屏音回吼01 古释云。若有能所。未得名密。悟四谛理。推能闻及所闻。皆是自心。心即是本觉光明。圆照法界。始觉智心亦圆照法界。即是因声得悟。一切众生依此观亦得解脱。这段开始是中国古代大德所说的内容,说明了由小乘的修法,因声悟道而跳上大乘的境界,..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六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六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六章帝都繁华犹谷响02帝都繁华如谷响因为要讲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所以先把前面的道理跟大家探讨清楚。而且在《宗镜录》,永明寿禅师所引用的,也跟我刚才所提的一样,有个前提的文章放在这里。现在我们看原文一如《华严论》云:‘一切诸法犹如谷响。’我刚刚所讲的,等..

南怀瑾: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

什么是念?念有时也可以代表心。我们的生命,可分成两部分,身体上的感觉和思想上的知觉。二者合拢来,就是心,就是念。我们晓得,佛经上经常说“一念之间”,一念之间是什么?我们人坐在这里,不要做功夫,自自然燃地呼吸,不呼吸就死了。气一呼出,不再进来,或者吸进来,不呼出去,生命便要死亡,呼吸一来一往,一进一出,这生命才活着。生..

南怀瑾:中风急救关键时刻,记住十指放血

南怀瑾先生说中风急救关键这个大家都要学,很重要!一人中风,全家发疯!请务必仔细看!患了中风,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卧房或客厅),千万不可搬动他。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就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止防止再摔倒,这时开始放血。家中如有专..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六章)01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六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六章帝都繁华犹谷响01在说明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修持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前提,那就是假如想超凡入圣。换句话说,一个普通人想训练自己变成一个特殊的超人,必须要有一个训练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在佛学的名词叫做修持,而中国道家称之为修炼。今天的主题是利用音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