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

海涛法师、传喜法师谈大众关心的佛法问题

台湾生命电视台台长海涛法师及浙江省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就大众所关心的佛法问题接受了媒体专访,希望藉此提高众等对佛教的认知,为社会注入清流,净化人心。记者:一个人铸下大错后内心责备,执著而不自在,有何妙法可解困?海涛法师:快乐的好,与痛苦的悲都是暂时的现象,..

佛商传奇:乔布斯的禅意人生

【关于乔布斯】1、他童年曾经被遗弃并被收养。2、他婚前有一个私生女。3、他是个佛教徒,所以请不要用基督教信仰来缅怀他。4、缺口的苹果标志,是为了纪念咬了一口苹果被毒死的计算机之父图灵。5、乔布斯是动画《玩具总动员》的创造者。6、他是迪斯尼的第一个人股东。7、素食主义..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人歧途的危险..

禅净能同时修吗

问:禅净能同时修吗?大安法师答: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当然你有禅净双修这个资质也不是不可以。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但是要看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有禅就是你能大彻大悟,不是你打点..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伤害挫折

问: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重大挫折?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济群法师答: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的心理轨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正面情绪的力量,就像以增加体质来对抗疾病干扰那样。二是面对它,想想是哪件..

为什么命越算越惨呢?

当你将要去求人为你办事,还没见面以前你得动动念头:“他是贵人,是好人,是菩萨化身……乐于助人”你这麽念,他的善性或许就在你与他交谈时,真的显现出来了。你要把善性真的放射出来,激发起周围的善性因素,对方也会报以善性。千万不要激发相反的信息,比如“这人肯定会坑我、..

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是亘古今..

念佛如何得定、开慧

问:请问师父,念佛如何达到得定、开慧?大安法师答:其实你在老实念佛的当下,就是在修止观。你念名号,你就不会心奔逸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就是止——止住了;你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在观。你有止,才会有定;有观,才会有慧。止为定之因,观为慧之..

当代信仰者五大特征:不会阅读的只是迷信的信徒

近来,我对新时期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我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信仰者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信仰者。许多信仰者群体,也在进行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当代真正的信仰者,正在或已开始体现如下特征:文化是永恒的主题,读书是信仰的方式;修行是行为的利众,破执是当下..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惟觉长老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恐惧。关于‘死亡’,可以分成‘色身的死亡’、‘心灵的生死’及‘没有死亡’三方面来探讨。第一种是色身的死亡。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四大不调的时候,色身就..

现在乞丐骗子很多,还要布施吗

问: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指出明知是骗子而财布施的行为不合适。财布施是培养慈悲心,但如是骗子,三宝弟子所作的财布施给他人的印象很不好,那我们应该继续做下去吗?怎样做才能更完满呢?大安法师答:世间常有所谓的聪明人,看到人家做善事,他马上就..

驴皮记与驴肉馆

前段时间有事路过家乡,晚上到一老朋友傅居士开的茶馆坐坐。这家茶馆很有特色,不提供打牌等世俗的娱乐。茶馆就像一个文化沙龙,悬挂了书画作品,设有书画案,提供大家随意书写,纾解情性。有缘到茶馆的人,都可以自由交流,畅谈人生心得,解除心灵迷惑,寻求生命答案。真是个以茶..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要如何真正放下?所谓‘当下大彻大悟’,是悟了什么呢?中台禅寺答:佛法的根本道理是所有烦恼皆源于‘执着’,破除了心中所有的执着,就是自在与解脱。而世人的执着为何如此之多、又如此之深?源于将世间一切变动无常的人、事、..

大灾难后的宗教关怀:佛教回避痛苦吗?

文字实录:当我们真正能做到这些的时候,我相信很多困难等等,将会迎刃而解,但是我们也说到了灾难以及一些痛苦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并不是说我们一两句就能把它化解掉的。当人面对痛苦尤其是像失去亲人这种痛苦的时候,这种灾难所给他带来的痛苦,最难受的时候不是在第一年、第二年..

古来大德的念佛法

释怀感的暗室厉声念佛释怀感初习法相宗,后遇善导大师,教以虔诚念佛,三年便证念佛三昧。著《净土决疑论》,教人暗室念佛,闭了光源,厉声大念。他认为修行的人,要断绝视听,心舍俗缘,擒住乱心,注想于佛,易得三昧。《大集日藏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大声称佛..

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中走过无数的念头,一个念头生出许许多多的念头。所有的念头都是增加内心的骚动与不平而已。假如仔细反省日常行为所依据的基本价值观念,并试着找出它们从何而来,..

什么是水陆法会

一、什么是水陆法会?水陆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最殊胜的法会。全名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其意义逐句解释如下:1、[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理常一故,通称法界。2、[圣凡]是指十法界中的四圣,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大安法师答:活和死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往生的时候,这两个概念都是超越了。在你死的当下,就是你活的当下:你业报身临终在定之时,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用智者大师这句话来考量,一般来说,它可以理解为活着去的。如果你..

有些人边念佛边杀小虫子,果报很严重!

有些人边念佛边杀小虫子,果报很严重!摘自《大圆满前行广释》汉地有些人也是如此,看到蚂蚁、蟑螂、老鼠时,一边念佛一边把它打死,还美其名曰“是在超度它”,这种做法极不合理。如果你想利益众生,在它耳边念佛号就可以了,又何必要杀死它呢?试想:假如别人念一句“阿弥陀佛”..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而无念?无念而念?答: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别想便是“无念”,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了了分明便是“正念”。这样久久念去,便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境界。七十五问:为什么说一句佛号“是名无上深妙禅”?答:一句佛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声相依,久久功..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作,倍受磨练,后由表兄接引,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正式学习佛法,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法名定真。同时,与正在天津弘法的王骧陆师通信,蒙示以般若要旨,并函授观心..

高僧揭秘:“西方净土”的位置到底在哪儿?

净土的概念净土乃诸佛于因地修菩萨道时,通过发净佛国土成就众生的誓愿,经多生累劫积功累德而建立的庄严清净世界,为佛所居住之地。净土的“净”包含两方面:一、众生的清净;二、世界的清净。相对而言,众生居住的环境,由于有烦恼和污秽,故称为秽土。西方净土的方位关于西方净..

面对违缘对境的时候该怎么办

问:修行人面对违缘、对境的时候怎么办?达真堪布答:当面对违缘、出现对境的时候,要保护自己的内心。先稳定下来,心不要动。若是心不动,什么障碍都没有;内心一动,就开始有障碍了。本来没有什么事,自己的内心一动摇,就有事了。我们有一句法语:把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所谓的灵魂。所谓‘中阴身七天会死生一次,四十九天之中一定会投生’等说法,不可以执着为一定。中阴身的死生,是就众生无明心中,所出现的生灭之相来说的,不可以呆板的用世间人的死生之相来看待。中阴身的受生,快的话一弹指..

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

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涅槃经》云:“佛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印光大师是我最敬佩的祖师之一。现整理一些老人家关于惭愧的开示,供养大家:惭愧是入圣初..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当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来生。你今活了几十年,不知经过多少回刀兵水旱饥馑疾疫等灾。若未遇佛法,不知出离之方。则莫有法子,只好任其死后轮回。今既遇佛法,且复皈依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话,任自己的愚见,胡思乱想,想..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生常以书信法语开示弟子,告诉弟子往生净土的修证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书信法语往来的方式,印光大师教化了数以万计的弟子。他的很多弟子通过他的教化,都成为恪守人伦道德规范又具有虔诚信仰的佛子。印光大师有很多书信..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纵有..

刘禹锡广结佛缘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772-842),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谪朗州司马。这期间,他与佛教结下了胜缘,常与禅僧交往切磋佛理,研习经典,写了多首颇具见地的佛诗和散文,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刘禹锡出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卒于唐代宗会昌二年(842)。字梦得,祖籍..

张国立皈依佛门

张国立皈依佛门则可上溯至他的幼年甚至娘胎时期。这期间所经过的漫长的经历,恐怕只有他本人才最有资格评述。那些只看到他饰演的这个皇帝那个财神的观众,可能并不了解他们眼中这位风光一时的明星的心路历程。张国立自己表示,他很早就信佛,奶奶、妈妈说他打从娘胎时起就与佛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