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修每个当下的心,从不善的心转成善的心,从非如理作意转为如理作意,这样日积月累的训练,让我们的心变得听话、调柔。当下把握住自己的心,就在当下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就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它毁灭自己,于是《命运交响曲》诞生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谱出自己..
妄语
持戒很容易吗
佛教戒律建立在信仰层面,是自觉的行为,是以因果观为基础的。一旦犯戒,不仅和宗教信仰相违背,且必然受到相应的惩罚、招感相应果报。因此,信徒只要对信仰足够虔诚,就绝不会有侥幸心理。所以戒律所起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作为一名佛教徒,我选择三宝作为究竟的皈依处。在做出正..
坐在楼道里的菩萨
总幻想能在大街上碰到菩萨,身体放光照着我,对着我微笑,最好能用手在我的头顶摸一下……但菩萨好像离我很远,只有在寺院里能看到。菩萨,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曾经有,或许在以后也会有很多吧!第一次参加每周三中午的“每周一约”,是被师兄“拽”进去的。“师兄们好,不管..
一个普通人皈依的心路
尘世间我喜欢户外,爬山涉水、露营野炊、溯溪攀岩、徒步穿越……我喜欢挑战,工作上、学习中克服一个个困难,拥有成就感……我喜欢对酒当歌,那豪饮狂歌,一抒荡肠酣畅之气……我喜欢……然而,每当夜深静谧时,回首半世蹉跎,不知人生何处是归途?亲近善知识2014年秋季,偶然知晓..
相貌丑陋自有前因后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很好看,相好光明。而往往相反长得很丑陋,那是什么原因而产生的。当然,相貌的丑陋结果,自有前因后果。佛陀经典告诉我们,有几种主要因素而来:(一)容易忿怒。动不动就生气,给脸色别人看。尽说些刺痛人心的话。我们若是爱美,就必须改..
方海权:这样做得福快,而且远离恶报
我们应远离恶业,勤修良善,就不会遭如是报应,不遭那些不顺利之报,当然有福。远离恶业有福,亲近善业有德。有人认为,远离恶业不造罪业而已,为何会得福。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恶业:杀害鞭打、辱骂无辜众生,强抢、偷盗、赌博、奸淫妇人、妄语、恶口、两舌、诽谤伤人。不孝父..
明如居士:业的分类
我出生在农村,并在农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对农民的耕作和播种之事非常熟悉。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和爷爷一起在自家自留地里种蔬菜的情形。在播种某种蔬菜之前,先要去镇上购买这种蔬菜的种子。走进卖各种蔬菜种子的种子站,就可以看到各种蔬菜的种子,有青菜种子、苋菜种子、茼..
李誓元: 佛为何要代众生之苦,代众生之劳
佛菩萨来到世间示现度众生,他是自然的来。虽说是来度众生,也没动什么心起什么念,是自然的来。来了之后,佛也没觉得自己来,是自自然然的帮助众生,教化众生,随类化身,应机说法。虽说是说法心还是清净,也没有提前准备什么,想要说什么,这都没有。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余年,..
漫谈两性关系
印光大师嘉言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烹凡炼圣之大冶洪炉。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则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之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抛因果之外。而凡夫心量小,凡经中所说大因果处,或领会不及,当以世..
恶口一言,角长头上;伤人一语,尾生臀际
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什么是“四摄”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受一切有情,令有情众生起亲爱之心,然后得闻正法的方法。四摄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都是菩萨行的重要方..
明华居士:我们修行人要少说话
1 我们这一生,很多的怨恨、不快、痛苦,都是由我们这张嘴引起的。别人说一句我们坏话,会时常记在我们心理。我们常常记不起别人的好,但别人的不好,我们不容易忘记。2 平时与别人交往也一样,为了不冷场,为了让谈话继续下去,我们挖空心思,穷尽脑汁,只为了讲话。有时为了在别..
黄念祖:念佛往生的前提真信(六信)
生信信字非常重要。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开示我们,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为从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力能度。’这就是说,必须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无信心,纵然广读佛书,对于佛法也是难于入门的。又说:‘佛法如宝山,信..
刘素云:真正的念佛人,这一生可以三次见到佛
为什么我自己选择修净土念佛法门?而且我也劝同修们,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净土念佛法门,千万不要改题目,千万不要放弃这个法门。为什么呢?净土法门不靠自力,就是自己的力量,净土法门不是靠你自己的力量,是完全靠阿弥陀佛的佛力加持,你这个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是没有这个待遇的。你想..
你知道念一声“阿弥陀佛”获得了什么吗?
念佛的意义和益处(资料图)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道您一声佛号会有如此大的福慧时,您能不“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为众生、为自己、亲人们诵念这一声圣号吗!您知道吗,您的心量大到能容太虚十方诸国众生时,您已经没有必要再担心您自己跟亲人了,您的..
林清玄:“爱语”是一切菩萨的立足之处
爱语”是一切菩萨的立足之处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什么是“四摄”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受一切有情,令有情众生起亲爱之心,然后得闻正法的方法。四摄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
只有增加自己的福报才能真正的改变命运
最近,有很多初学者向我请教关于福报的问题,他们很疑惑为何某某人的福报那么好,财运那么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房子有房子、要官位有官位;而他为何又如此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想求什么都求不到?同时烦恼痛苦为何又那么多?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刘素云:为什么我自己选择修净土念佛法门
而且我也劝同修们,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净土念佛法门,千万不要改题目,千万不要放弃这个法门。为什么呢?净土法门不靠自力,就是自己的力量,净土法门不是靠你自己的力量,是完全靠阿弥陀佛的佛力加持,你这个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是没有这个待遇的。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完全靠阿弥陀佛佛..
王博谦居士《学佛浅说》
人何以要学佛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就是人们的生死大事。列位要知道,人人都有一个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在佛教的名词,叫作佛性;在世俗通用的名词,叫作灵性。本是无形..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5集)
上一次讲了十二光佛,无对光下面是智慧光,没有单独提出来说一说。光就是智慧,这个在无量光里头已经解释得很充分,就是称为真实明。昙鸾大师说,光明就是真实,光明就是智慧。大慧法师说了很多,上次都讲过了。今天我们再点一点,这个智慧光,因为这个光明能破无明暗,所以佛又号..
【胡小林老师】生意场上何必焦虑!
胡小林,净空法师如是评价他:“我学佛58年了,再过两年就一甲子。58年我只看到一个人的成就,这个人就是北京的胡小林居士!”要知道,以“众善奉行”为准则、不断告诫自己的人本身就少之又少;而作为商人,以这样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的,则又少之又少了;然而进一步的,不仅自己奉..
明如居士:善恶的分类与本质
明白了善恶的定义与特征之后,还要进一步明白善恶的分类与本质。善恶的定义与特征,是善恶的总相;而善恶的分类,则是善恶的别相;了达善恶的本质,则能遣除对因果律的愚昧。只有充分把握了善恶的类别,善恶的总相才能落到实处;也只有充分理解了善恶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断恶行善..
元音老人:学佛要先正知见,知见不正不堪学佛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
胡小林:中国传统文化带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带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启示胡小林老师主讲(第七集)2010/7/28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56-068-0007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大家请坐。这应该是第七集了,我们前一半是讲如何感恩,后一半我们讲如何改过。其实佛是不二法门,孰为改过,孰为感恩?听起来好像这俩是两回..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17集)
关於法藏比丘在佛前发了殊胜的大愿,在上次我们谈到「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供养无量无边众多的圣众,诸圣,这个就称为「外慕诸圣」。你外慕诸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你供养恒沙圣是外慕诸圣,是好,是必须的,但是相比较之下,你倒还不如坚勇求正觉。..
明如居士: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
在人类的所有情绪中,贪婪与嗔恚是两类最基本的情绪。例如,抱怨的心态与话语等,实际上都是由嗔恚情绪所引发的。而贪婪与嗔恚这两类最基本的情绪又是由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最极细微的情绪——恐惧,或者说担心、忧虑、不自信,所导致。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贪婪还是嗔恚,..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15---16)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15)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宣化上人主讲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
方海权:十种语增添人生幸福
方海权:十种语增添人生幸福三十二、十种语增添人生幸福我们对待一切人,应以何等言语才能圆满。当然菩萨有十种语,大众学之加以运用,能得到大福大富。一、柔软语。令众生皆安隐。柔软的语言会使每个人听了都感到舒服,安祥欢喜的心应运而生。记住对每一个人都要用柔软语,自己心..
南怀瑾:自己临终如何念佛
我们心里所产生的思惟从哪里生起呢?以唯识学来讲,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受到外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影响,所起的反应。但是,这些心理反应的思想还得依靠个东西才能存在,什么东西?气,你呼吸停止了,就没有办法思想了。我见过有些人,学佛学了一辈子,最后躺在医院里,..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4集)
这一段是密净不二。「一心观礼,显密一体」,显教和密教是一体。目前大家好像有点分别,显教就是和尚,密教就是喇嘛,称为喇嘛教。确实有好些个风俗习惯表现,喇嘛和僧人不一样,服装也不一样,用的法器也不一样,念经也不一样。他们用西藏话、蒙古话念经,我们都是汉语。服装他也..
促进五教团结,提倡多元文化是真理
促进五教团结,提倡多元文化是真理五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五教和谐相处的问题,大德都是明确的教导。一、南怀瑾老师:所以真正的佛法,对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都是恭敬的,这是佛的精神,他没有看不起人,只是教你不要乱学。佛在经典上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