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修行人,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让众生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对自己生起信心,不能让他人起邪见。否则,别人会对你有不好的评价,甚至对佛法僧三宝有不好的评价。若是他人起邪见了,就会毁坏他们的相续。现在有很多修行人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不注意自己的言..
妄语
为了工作可以喝酒吗?
酒本身不是罪恶,但是喝多了能乱性,会使人失去理智,容易犯其他的错误和戒律,所以佛对饮酒要求很严。佛说过:谁喝了哪怕一滴酒,他就不是我的弟子,我也不是他的导师。因为喝酒容易导致犯其他的戒。曾经有这样一个公案:古印度有一位男居士,误饮了酒之后醉了,这是犯了酒戒。继..
只有极重的罪业或极大大的善事 现世才会有报应!
佛说三世因果佛教的因果学说,可以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第一,因果的本质,也即什么是因果;第二,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释疑。一、因果的本质大乘佛教的《稻秆经》与《缘起经》,很清楚地阐述了因果。(一)因果的定义因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因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言语不带刀,但却能刺入人心
前世常说妄语的人,今生就会常被别人毁谤或欺骗。比如有些人本身没有什么过失,但常常受到别人的毁谤。有些人事实上没有犯罪,但却受到诬陷,而感受牢狱之苦。如果遇到这些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发生,就应当忏悔过去自己种下妄语的恶因,现在感受到的恶果,也是在净化自身的恶业,要生..
邪淫的种类和过患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作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而此处说的是非梵行,这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梵行是指断除一切淫行,因此这里所说的非梵行,..
比钱财可靠的是什么?
无论是谁,自己所积累的财富都只能留在世间,所以不要为了财富而造恶业。首先,我们为了积累财富而造业是非常愚昧的行为,得不偿失。因为利小祸大,即利益非常小,但是所埋的祸根之大难以想象。所以不应该为了积累财富而不择手段地造业。我们向来是这样,为了积累财富无恶不作,整..
警惕似是而非的“成就”
禅修所产生的觉受里,也有很多是相似神通的,但不是真正的神通。当你真正修出寂止了,有禅定的时候,就会出现神通。这时不能执着神通,更不能玩神通。尤其是出家人玩神通,这是犯戒的。若是自己没有神通,却说有神通或者玩神通,这是犯根本戒的,这叫上人法妄语。在密乘戒里也是如..
有些“恶”,被允许吗?
分辨善恶业和果报的大小,不是根据外相,而是以内在的发心和强弱而定。就像树根有毒,枝叶花果也是有毒的。虽然从外表看不出一个人的内在想法,但我们应当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尤其是修行人要注意,不能以“我的发心是善的、清净的……”作为借口,实际上却是为了满足私欲去行恶,..
嘎玛仁波切:每一句话都有它的因果
言语不带刀,但却能够刺入人心。言语不带刀,但却能够刺入人心。前世常说妄语的人,今生就会常被别人毁谤或欺骗。比如有些人本身没有什么过失,但常常受到别人的毁谤。有些人事实上没有犯罪,但却受到诬陷,而感受牢狱之苦。如果遇到这些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发生,就应当忏悔过去自己..
为何有人从来不用看病,有人却天天吃药
看看我们周围,有些人从来没有打过针,从来不用看病;有些人却天天吃药。藏族有一种说法:“吃药粉比糌粑粉还多。”以前的藏地,三顿都吃糌粑粉;有些人吃药粉也是这样,每天三顿,一把一把地吞下去。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好一点,到老了身体也不行。这一方面是因为四大不调,一方面也..
没钱没关系 能孝顺父母 让父母高兴 就是在学佛
没钱没关系,能孝顺父母,让父母高兴,就是在学佛(资料图)佛法里面经常讲发心,你有没有学佛、有没有修行就在于这个心。若是心没有发出来,那就不是在学佛、不是在修行;心发出来了,都是在学佛、都是在修行。小孩子上学,到学校里面学知识,这些知识也可以变成智慧。知识是知识,..
有居士因烦恼而破戒,就认为反正自己也当不成好人了,于是所有的戒都不再守护。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
问:有居士因烦恼而破戒,就认为反正自己也当不成好人了,于是所有的戒都不再守护而放任自流。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索达吉堪布:《百喻经》中讲:以前有一个人,有250头牛,他每天都精心饲养它们。后来不幸,有一头牛被老虎吃了。但他愚痴地认为:既然已经死了一头,那就不全了,要..
因果并非不能改的宿命
有些人学佛之后,非常精进修行,但是却遇到了一些违缘,比如突然生病了,工作上发生了不顺遂,家庭中发生争吵、不和等等,有的人会因此对佛法和修行产生怀疑。其实,如果你不学佛,或不精进修行,违缘会更多,受报时更感觉苦痛难熬。没有信仰的支撑,很多人在小小的打击下,就会痛..
阻拦别人上供下施恐堕饿鬼道
有些人自己的享用很丰富,对别人却非常吝啬,舍不得上供下施;有些人上供下施是为了面子,内心却非常不舍;还有些人,阻拦别人上供下施,或贪吝起来只想到自己,不惜以妄语去为自己的贪吝做掩饰,这类人等要好好忏悔,从身口意开始改善,以免堕入饿鬼道,变成隐住饿鬼受无尽的苦。隐..
索达吉堪布:什么叫回向?为什么要作回向?应如何回向?
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大乘义章》云:“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说,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以比喻说明:一块黄金是用来做马桶、装饰品,还是做佛像,这主要取决于主人..
口上造作的恶业有哪些
就算你讲的是忠言,如果直接伤害到别人,也是一种罪业妄语,是指对人说不真实的谎话。大妄语指带有邪见的谎言,看不到鬼、天人,却骗别人说自己看得见;没有神通,却对别人自夸有神通;修行没有成就,却宣称有成就。这样说,就是为了招摇撞骗,如果是出家人,马上就破戒,这是比较严..
身体和意识造作的恶业有哪些
永久解脱的果位,只有成佛。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人事物,包括财物、非财物、物质、非物质的种种,虽然还没有付诸行动,只要在意念上产生占为己有的心,就算起了贪心。对他人的所作所为和拥有的一切,心中不满,想伤害他人,让对方受到痛苦,这些对他人生起的损恼心,都是嗔心。邪见大..
第六世卓格活佛:他人的过失只是自己的影子
问:师父您好!如果一个人常常喜欢打妄语,这个人是否也不会相信任何人?怎么能够做到不打妄语呢?镜中的自己答:你好!如果你喜欢打妄语,而且,非常愿意,那就不要让它终止,随口打妄语吧,直到最后自己后悔为止。有一天你肯定会为此后悔万分,但是,此时此刻有可能是你脱胎换骨..
谈论别人的八卦算造口业吗
知道祸从口出,就要口下留德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美语刀下能留人。美好的语言能使刀下留人,这是语言有说服力的表现,是一种福报,而最好的语言修炼,就是念经持咒。我有一个远方的亲戚叫斯达甲,年轻的时候,家里给他定了娃娃亲,他不乐意,就离开了马尔康,跑到噶陀寺去修行..
认识罪障 常常忏悔
罪障是总称,可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四种。这些会对解脱形成障碍,因此称为“障”。一、业障:指自性罪和佛制罪(1)自性罪:自性的意思,是说只要去做,本身就属于罪业。比如十不善和五无间罪等一切罪业,就是自性罪。不管是不是佛教徒,不论有没有受戒,任何人只要..
忏悔之四种对治力
忏悔时,意念的专注非常重要,如果一边口念忏悔文,心却散乱地想其他事情;或是认为现在先忏悔,以后再造业也没有关系,这样的忏悔就没什么意义了。忏悔时,应具足四种对治力,才能彻底净化罪业:一、所依对治忏悔时,所依靠的殊胜对境,就是所依对治,又分为外在所依和内在所依。..
谈论别人的八卦会得什么果报?
闲谈莫论人非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美语刀下能留人。美好的语言能使刀下留人,这是语言有说服力的表现,是一种福报,而最好的语言修炼,就是念经持咒。我有一个远方的亲戚叫斯达甲,年轻的时候,家里给他定了娃娃亲,他不乐意,就离开了马尔康,跑到噶陀寺去修行,准备出家当喇..
发个清净的大愿 让佛菩萨与阎罗无事可做
发清净愿发愿要具有持戒、智慧、布施这三种功德。第一,持戒。护持三门,让身口意三门变得清净。身口意清净了,才会有能量和加持,才能真正地度化众生。所以身口意清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说是弘法利生,但身口意都不清净,虽然表面上做得很多,也很不错,但实际上不能真正利益众生..
嘎玛仁波切:聊聊学佛的那些事儿
每个人的今生都要“破产”,什么才会让人有安全感呢?佛陀到底曾讲了多少“大道理”?我们可以浓缩成十六个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恶都不要去做,一切善努力去做,净化自己的思维意识,此为佛教,是为诸法,这就是将浩瀚的大藏经浓缩起来要表达的意..
忍不住造业的时候,怎么才能控制自己?
2016年大学生佛学体验营学子提问学生:顶礼上师,我的问题是:有时候明知道自己说的话可能会造口业,但还是忍不住,怎样才能控制自己?上师:对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慢慢就好了。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二是虽然明理,但是..
让你轮回受苦的源头是什么
什么是佛教?简单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什么是恶?佛陀告诉我们,以“十不善”为主,所有身体、言语、心灵给自他带来伤害的内容,都是恶。身口意造作恶因,会带来恶果。恶,其实是你自己不喜欢,别人也不喜欢的部分。十不善:杀生、偷盗、邪淫、恶口..
让你轮回受苦的源头到底是什么?佛教这么说…
轮回什么是佛教?简单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什么是恶?佛陀告诉我们,以“十不善”为主,所有身体、言语、心灵给自他带来伤害的内容,都是恶。身口意造作恶因,会带来恶果。恶,其实是你自己不喜欢,别人也不喜欢的部分。十不善:杀生、偷盗、邪淫、..
《成佛之道:金刚萨埵与四力》——顶果钦哲仁波切
在前行修法的一开始,我们思维了人身的难得与殊胜。为了激励我们努力修持,我们进一步思维无常。接着为了增进观照力,我们思维行为与业果之间的运作法则。最后,我们看到轮回的一般状况是如何地不离痛苦,并由于领悟到解脱的不变利益,而知道自己需要寻找并依止一位上师。于是我们..
嘎玛仁波切:五戒是居士的金刚铠甲
五戒既是世间美德,又是出世间的金刚铠甲很多人自认为有佛缘,也敬畏佛菩萨,但是因为佛教有戒律,而不敢皈依。经常有人对我说活佛啊,我也觉得佛教很好,我也不是不信佛,我也是有庙就拜的人,但我就是害怕戒律,皈依信佛嘛,是很严肃的事情,不能今天皈依了,明天就破戒了。所以..
修道位的八种功德,你有没有?
八正道是属于修道位的八种功德。凡夫地(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时虽然也有这些功德,但只是相似的,而不是真正的功德;处于见道位的菩萨也有这些功德,但不叫八正道,而称之为七觉支(七菩提分)。见道位与修道位菩萨的功德大致上是一样的,但细微之处有所不同,因为境界在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