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从本质上讲是皈依觉、正、净自性三宝问:什么是三皈依?答:三皈依从本质上讲是皈依觉、正、净自性三宝,即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皈依从佛教形式上讲指的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皈依就是求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教..
开悟
一个不懂佛法义理知识的人 不可能产生正信正见
一个不懂佛法义理知识的人,不可能产生正信正见(资料图)在佛经中把受苦的众生比作“病人”,说“苦”是病态,“集”是病源,“道”是医治方法,“灭”是恢复健康状态。波恩大学布莱克教授说:“藏传佛教在当今西方国家如此深入人心,其原因有两条:一是它那深邃的哲理,一是利益众..
信愿坚固 就不会投错胎 不会走错路
信愿坚固,就不会投错胎,不会走错路(资料图)打香板是祖师传下来的传统,叫“打警策”,等于考功夫一样,就是用香板敲你两下,又是一天过去了,开悟了没有?没有就斩你头!过去扬州高旻寺有位首座天慧彻祖,用功用得好,人又聪明。当时清朝雍正是位开了悟的皇帝,有一次去高旻寺,见..
若生起愤怒之心,任何东西都无法保护自己
如果内心执守憎恨之念,我的心灵就不能得宁静。我也感受不到喜悦快乐;内心只有烦躁夜不成眠。这首诗里描绘出憎恨心的毁灭性效应,全都是清晰可见又立即直接的。例如说,当一股强烈的憎恨意念生起时,它马上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完全压制个人,破坏内心的宁和镇静。当怨恨思绪驻存心..
禅语“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里的智慧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资料图)这两句禅语出自永嘉玄觉的《奢摩他颂》开头语。永嘉玄觉以《证道歌》闻名于世,他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是开悟以后的境界。恰到好处地用智慧的心,而此时恰恰无心可用;无心可用是因为没有障碍、没有牵挂和自我的执着。..
福报不够所以被业障拖着走
因为你福报不够,所以被业障拖着走为什么道理、法理懂得, 心却住不到呢?因为福报不够。我知道发脾气不好,我还是要发脾气;我知道吃肉不好,我还是要吃肉;我知道顶撞爸妈不好,我还是要顶撞……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呢?福报不够。福报不够,禅定升不起来,被业障拖着走,就应..
要依靠怎样的因缘才能证悟心的本来面目?
问:要依靠怎样的因缘才能证悟心的本来面目?索达吉堪布:证悟俱生的智慧,于一切时处中不靠他法获得,唯一要靠上师的窍诀及自己的福德力,当这两个因缘聚合时,才可以证悟那种不可言说的境界。因此,有福报的人愿意修上师瑜伽,也会遇到具有法相、具有加持的上师,当上师的加持和..
反复磨练心智,对抗嗔恨心
世间众恶莫过于嗔怒,修行最难莫过于坚忍。故此应精进于各法门,努力苦修安忍之功夫。一般来说,人常有各种负面情绪,像是自负、骄慢、嫉妒、贪婪、纵欲、心胸狭窄等等,但在这之中,尤以嗔恨心为首恶。这是由两项缘由所造成:其一、嗔恨心是人在灵修路上要走向开悟菩提心的最大绊..
祈祷佛菩萨时,能否凭借某些征兆来判断自己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与否?
问:祈祷佛菩萨时,能否凭借某些征兆来判断自己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与否?答:祈祷佛菩萨之后,心里自然会有种滋润感,到了一定时候,这种境界不是光靠理论来成立,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修行顺畅了,信心增上了,智慧开启了,正见、定解也现前了,这就是诸佛菩萨加持融入心的征..
修道不能忽略了天人合一
读书特别重要,可是怎么读,读什么书?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其中一点,以前人读书,为什么要读经。古人认为,人就是要修行,那怎么修?就是天人合一。和天地合其德。这就是教育的根本。近代的书,从小学到大学,尤其是教授科学的部分,乃至现在研究科学的部分,通通都是按照西方的方..
修净土法门一定要了解的十件事
第一“二力相应”:修行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净土“二力法门”,一是“佛力”,一是“自力”;自己要先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发愿往生西方,再乘佛的愿力加被,这样二力相应,修行就容易成就。除了净土宗以外,其他宗没有这样说的。第二“正助双修”:弥陀经上说..
自己烦恼不断 佛菩萨怎么保佑你呢?
修行要有正知正见(资料图)没有正知正见,你会去求神、掷杯筊、烧香,烧很多的冥纸给鬼神;会去拜三太子、玉皇大帝、关公这些神。自己烦恼不断,不懂得摆平、调适自己,神怎么保佑你呢?不可能。有正知正见,靠自己的智慧,靠法师的引导,从内心里去悟道,而得到解脱,你要自己保佑自..
放不下烦恼,因为身体内太浑浊
我常说,要先多诵经,少听开示,也不是不听,因为经文没有颂到业障消,开示你也听不懂,听了不受用。但倒是可以看祖师大德的行持、传记,古代的、民国的,这些祖师是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做功课,然后去学习,这个比较有用。为什么开示听了,你不一定能受用?因为色身没有转化过来。..
成佛所需要的根、道、果
在各种形式的佛教中,修行都是奠基于脱离轮回的愿望上。在大乘中,还要加上利他的成佛动机。在密续中,藉由增强专注禅定的技术,也就是宁静安住和内观的无二相融,可以达到佛境;在这种境界中的一切障碍,也就是烦恼障〔妨碍轮回解脱〕与对全知的障碍〔妨碍成佛〕已经被清除。佛的..
以经解经,你能开悟
要学佛,有一种悟道的方法,就是以经来解经。比如你要懂地藏经,如果你不懂的其他经,只会这一部,那你来解释经典,就很浅白,没有力量,而且领悟也不深。最好的方法,用其他经来解这部经。比如我最大的受用,就是用《黄帝内经》来解地藏经,慢慢的就发现,原来佛经的伟大在这里。..
因为你福报不够 所以被业障拖着走
多修福积福为什么道理、法理懂得,心却住不到呢?因为福报不够。我知道发脾气不好,我还是要发脾气;我知道吃肉不好,我还是要吃肉;我知道顶撞爸妈不好,我还是要顶撞……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呢?福报不够。福报不够,禅定升不起来,被业障拖着走,就应该去念经、抄经、念咒、..
路只能自己走,谁也靠不住!
禅意小故事丛林寺院里来了一位名叫心智的小沙弥,勤奋好学、聪明灵动,颇得通明禅师的器重。可是,心智刻苦禅修几年之后,居然不见长进,聪明依然,悟性无增。心智对自己似乎也失去了信心,有一天,他独自找到通明禅师,央求师父为他指引开示。年迈的通明禅师觉得自己年老体弱、来..
中国人的智慧靠汉字的力量在维系
想要开智慧,一定要爱惜汉字。大家对汉字的功德,认识得远远不够。中国的汉字有五千多字,但你能认识到一千五百字,就是很厉害,很有智慧的人。你看世界上的民族,最有智慧的,修行智慧的,就是印度和中国。中国的智慧,靠的就是汉字。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他懂得汉字,就..
为什么有的出家僧要经过大磨难才能成就,而有的坏人可以立地成佛?
2016年大学生佛学体验营学子提问同学提问:为什么有很多大的出家僧,他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而有的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立地可以成佛?上师开示:第一,讲的是修行没有那么容易。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要经过很多内、外、密的障碍。外面的障碍是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坎坷和磨难。内..
净土法门:这六个信你都能修圆满,你的愿行就真实
现在人迷了,迷失了,不知道是一体,变成什么?自相残杀,这个事情很可怜,自己伤害自己。最明显的是战争,自杀,战争是自杀,其次的自然灾害,还是自杀,自然哪来的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善念头所感的,还是自杀。大乘经裡面佛给我们说,水灾是贪心所感的,火灾是瞋恚所感的,火山爆发..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与虚云老和尚同为佛门龙象,在心行灭处,生平有《来果禅师语录》《来果禅师开示录》《来果和尚自行录》等,皆为入道要门,凡学道人百世难见,为来果老人一生实践禅门的结晶。妙湛老和尚曾在来老座下参禅多年,这是他在纪念来..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日,得入学佛到场,已迟三十年,何不最初早来三十年?思之,已迟过了。对这大法,详细计划,深深思忖,既进(禅)堂后,要得几年,孰规矩与腿子?要得几年,身心纯熟?要得几年,才会用功?要得几年,工夫成熟?要得几年开小悟..
危难时才显现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开悟后,每天都在溪边摇橹过渡,然后有一天来了夹山禅师,夹山禅师懂得很多,然后两人就对起机锋,对话到一半,夹山禅师输了,然后理屈词穷,又想着在想话来对。结果被船子和尚一个竹竿打下水,夹山不会游泳,在溪水里就乱噗咚,一折腾出水面,问他,“说,说。”夹..
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两大佛界高僧是谁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有两位大和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最大,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影响一直到尽头依然在持续。虽然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高高在上的。玄奘大师,毫无疑问头把交椅是属于他的,他不是最早出国留学的也是..
诵经禅坐是修道的功底
修行生活要简单,最重要的是这个色身不要太贪着。你越想着我要怎么体检,保持营养,每天补这个那个的,身体反而越不好。所以修禅宗的有第一关,先要破除身体的执着。虚云老和尚那时先参话头,参拖死尸的是谁,大家可以去参一参。这个话头还是能破除对身体的执着,而且还真能让人少..
忏悔十年邪淫,恶果报应真实不虚
弟子在学佛网潜水很久了,戒除邪淫接近3年,皈依也已经有1年时间,学佛以来获益种种非常殊胜,常常非常赞叹佛法的博大精深和不可思议,今天也跟大家重新忏悔曾经的邪淫恶行和学佛之后的恢复,向大家分享和回馈。弟子本科期间都还是上进的学生一个,从来也不懂得男女之事,自从上了..
八万多种用途且不花一分钱 这就是禅修
打坐人的一生都有八种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盛苦因此,众生无不是苦,无不是病。1、人人都有病许多人自我感觉身体健康、腰宽体胖,但是,在佛的眼里,人即使没有生理疾病,而人的其他八苦同样是病,生理没有疾病只是暂时而已,其他的七种“病”都随时可以转化..
佛经那么讲的那么好 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吗?
读经有些人听说禅宗慧能大师一闻《金刚经》便开悟,或听闻太虚大师阅藏开悟,便也想深入经藏。但是面对种种“护经”的规矩,却也使很多人手足无措。例如经书脏了、破了该怎样处理才如法;平常拿经、读经要留心哪些问题;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或随手在经上写下心得?如何处理经..
佛经之多 如何从中选取代表性的经典终身修学?
众多经书中如何选择?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碍。不过,要确立圆满的见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很不容易。一是身边的善知识太少,二是佛教的经典太多,难于抉择。佛经之多,可以用“汗牛..
佛经经典众多 如何选取供自己终身修学?
诵经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碍。不过,要确立圆满的见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很不容易。一是身边的善知识太少,二是佛教的经典太多,难于抉择。佛经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