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生活就是修行,卖烧饼到开悟的契机

生活就是修行,卖烧饼到开悟的契机。(图片来源:资料图)人常问若何修行,要用哪个窍门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修行,尘凡中历练。有一户卖饼人家的儿子,从小心地善良,因为住在寺院旁边,所以天天送十个饼来赡养寺中的道悟禅师。但道悟禅师每次都留下一个饼,并对他说:我送给您..

净土法门法语:多善根、多福德从哪里修?

1「端正身心,端身正意」,就是正心,中国人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但是,诚意正心的前面是看破放下,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看破跟放下,谁在前谁在后都可以,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初入门,知识分子一定先看破后放下,善根深厚的老实人,佛教他先放下后看破。..

净土法门法语:老实人有福

民国初年,这位法师名字我记不得,《影尘回忆录》里有,可以查,晒蜡烛的和尚,这个故事很多人知道,是个老实人,没有智慧。夏天人家晒衣服,寺庙里头晒经书、晒书。有人告诉他(他是香灯师):香灯师,你管那些蜡烛上霉了,搬出来晒一晒。结果一晒都晒化掉,晚上做晚课的时候没蜡..

净土法门法语:请善知识讲经说法,那个里头有功德

1请善知识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那个里头有功德、有大福德,为什么?教化众生,帮助一般社会大众解决问题——生活上的问题、工作上的问题、处事待人接物的问题,大众遭遇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一听经,全解决了,功德利益是从这个地方说的。2善根深厚的人,往往听的时候他开悟了,所..

净土法门法语:有一、二个听众开悟,这个功德就大了

1请转法轮是请大德,无论在家出家都一样!请大德到这个地方来讲一部经,只要有一、二个听众开悟,甚至于证果,这个功德就大了。2现在修法布施的,修最大功德的,譬如搞这么一个弘法利生的电视台,他出个五块钱、出个十块钱供养电视台,这电视台修法布施,他在这里面就有一分法布施..

开悟了是否就是成佛了?

开悟了是否就是成佛了呢?不一定。这就取决于开悟者日常修行功德是否圆满。假如日常修行功德圆满,那么,一悟即至佛地。假如日常修行功德不敷圆满,比如行小乘之道,那么,开悟只是见佛。根据佛经记载,早期佛教,即小乘佛教时期,包括释迦世尊,那时所谓的悟道,实际上只是见佛。..

惟觉长老开示:正定,枯定,邪定

(一)、修行要有目标,借使没有目标,就轻易走错路;有了准确的偏向,才能圆成佛道。修行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要一步步地落实修行,福慧双修、定慧等持、悲智双用,就能和佛陀一样,万德肃静,福德、禅定、聪明,都达到最圆满的境界。修行的过程如同读书,从小学..

净慧老和尚:打牛与打车

禅宗典籍很多,公案很多,是指导如何参禅、如何开悟、如何见性成佛。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若何冲破这个主题,有千差万其余人缘,才形成一千七百则公案,这些都是悟道人缘的差别。主题是一样,见到本来面貌。然则,参禅、学佛的人往往感到到方法不能一步到位,这个方法修两天,那个..

悟不在坐,亦不离坐

悟不在坐,亦不离坐――读圣严法师《禅悟与静坐》偶感切实其实,正如圣严法师指出的,禅并不一定要静坐,然则要有静坐的基本。(见《禅悟与静坐》,下引同,不另注)静坐的利益,越来越获得人人的认同。可以说,哪怕只是为现代人的身心疲惫供给一种安顿的方便,静坐也是值得推荐的..

有一种女人叫空行母

空行母她也拥有更为细密、广泛的意趣,更趋近於抽象、内在的象徵层次的女性形体,虽然常以女性的样貌示现,因为“在密续的象徵系统中,为了表示殊胜的开悟特质,空行母大多显现女性形体。事实上密乘中的空行母,象徵的是一个具足的整体,而不能以世俗化约定的性别差异概念,来看待..

第二篇 结集

第二篇结集壹媒介结集又称集法藏,有等诵、合诵、会诵的意思。结集的方法,是先聚集许多圣贤比丘,再从众圣贤比丘中推出精晓法、律的圣者,由上座发问,宣诵者就凭记忆回答诵出,经与会大众合营审定,确认是佛陀所说,才是佛法。这种经由合营审定,等于全体合营诵出的方法,即名为..

第三篇 六度四摄

第三篇六度四摄壹媒介佛法浩瀚无边,然则归纳起来总不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五乘佛法。此五乘佛法是依发心、目的与方法的不合而差别。人天乘是佛陀所施设的方便窍门,是世间法,不能了死活。声闻、缘觉乘虽然可以了脱死活,超出三界,然则只为自度,只能「拔一..

大禅师与母亲

大禅师与母亲黄檗禅师出家后,他的母亲日夜思念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哀伤哭泣,可一直毫无音讯。为了便于打听儿子的下落,母亲就在路旁设了个茶亭,亲自烧茶饭招待过往的僧人,并且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母亲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母亲希..

佛陀故事:佛陀分半座

大迦叶尊者(图片来源:资料图)佛陀的十大学生傍边,有一位大迦叶尊者,他已证得阿罗汉果位,他出身婆罗门贵族,是富可敌国大富豪尼拘卢陀竭波长者的独生子,他虽身在充裕的家庭,却不贪恋五欲的快乐。他四处访师求道,但诸师所说的事理,却无法知足他的愿望。于是他自负地以为,..

答非所问

世间各行各业,大家有大家的智识和经验,智识有累代传下来的,也有积许多人的智识和经验而累积下来的,也有用许多苦工修炼而开悟的,也有应用鬼神的智识的。不论那一种都得来不轻易,只最后一条最轻易。世间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所得的智识,欲隐私作为我自己名利的对象或故弄玄..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为众生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

1我们为什么学佛?为什么修行?一般人回答都是为自己,为自己求安乐。而世俗的人为什么学佛?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到庙里烧香?求升官发财,求健康长寿,求佛菩萨保佑他平安,目的在此地。2全是为个人、为家庭,坚固的我执一丝毫都没有化解,念念增长执着,念念增长分别,所以他所..

净土法门法语:老年人不学佛很苦

老人不学佛,很苦!1中国过去的家庭,大家庭制度儿孙满堂,老人跟小孩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去工作,小孩在家里,老人在家里,老人教孙子,确实有家教。2有的家庭大,家里面开课,请一个老师,叫私塾。请个老师教家里面这些子弟,老师教,家里头的老人也教,根扎得好!3现在中国也模..

净土法门法语:希望他长住在此地教化一方

1我们请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到这一方来主持教化,请他来讲经弘法,这对于这一方风俗习惯有正面的影响、有真实的利益,一切好处、善事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2现在大家懂得一点慈善救济,那是救急,没有办法救贫。请法师大德来讲经说法,这是救贫。我们在道德上的贫穷、在智慧上的贫穷..

净土法门法语: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两愿的功德最大

1《阿弥陀经》从头到尾都是佛自己讲的,没人问,《无量寿经》可不可以无问自说?当然可以。为什么要叫阿难来问?这里头含义很深,阿难这个示现告诉我们,请法的功德不可思议,让人看到之后懂得请法。2阿难这个请法的功德,佛赞叹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这句话太稀..

净土法门法语:有这个缘分,佛就住在这个世间

1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愿里面,实在讲只有七愿。前面七句,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七个是愿。2“请佛住世”,实在讲这一愿很重要,但是这也是缘分,是可遇不可求。释迦牟尼佛当年成道的时候,一般人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没有人知道他..

“禅净合一”也很好

问:请问法师对禅净合一有什么看法?济群法师:禅净合一也很好,永明延寿禅师就曾说过:有禅有净土,如同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为什么这样说呢?禅是纯粹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觉自立、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所谓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前人行处行。然则,完全依靠自力来修学..

参话头参神经病了,只因没有日常修持

参话头不是让我们寻求字面的谜底,而是经由过程寻求谜底,经由过程持续不懈地寻求谜底,使我们进入特定的、无杂念的心境,然后,只要功夫到了,机缘成熟了,就像瓜熟蒂落,开悟了,终于寻到了人生的大谜底。假如一小我不具备日常修持功夫,没有正信、正愿、正行,他参起话头来是很..

参禅人士须不时防备的禅病

参禅之士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尚须不时防备禅病,以防走错了路头。这里所说的禅病,主如果指在修行过程中所有障碍修行的邪知邪见、虚妄执着和不准确的用功方法。禅病的具体表现虽然千差万别,但根本的病因却不外如下几种――一是远离中道,落入二边。这是导致禅病的最主要的原因,..

若何理解“明心见性”?

问:若何理解明心见性?济群法师:明心见性,其实是超越了我们熟悉和理解的一个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我们惯例的熟悉和思维去理解,可以举个禅宗的故事来说明这个事理。六祖慧能在五祖那里求法之后,就离开了。五祖的学生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认为六祖照样个在家人,怎么就把..

“自悟修行”之道!

我们对于世间的常识、财富、爱情等等,老是期望别人能教导我们、成全我们、爱护我们,甚至于觉悟成佛都愿望别人协助。但就禅宗而言,世间上的一切工作,求人不如求己,凡事靠自己才是根本可行之道。以前,有人问禅师:如何才能开悟?禅师回答:我现在没有时间说明,我要去吃饭了。..

佛门教学的表法艺术

佛门教学的表法艺术-供水篇(第一集)我们在佛前的供养中,最重要的是「供水」。水代表什么?水代表心,看到这个水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干净,没有污染,清净心;像水一样平,没有起波浪,平等心;像水一样能照,水清净、水平等,它就有照的作用,照是觉。那一杯水表什么?清..

第三篇 三轮体空

第三篇三轮体空壹三轮体空的定义在人世生活,有许多人缘来成就我们,是以我们要以感恩惜福的心,与他人广结善缘。结缘之道,首在布施,因为布施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个真挚的笑容,可以令人生起信心;一个随手的协助,可以济人艰苦危机;甚至与工资善、一句赞..

第三篇 人世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第三篇人世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壹华藏净土的特色《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华藏净土,是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为教主,是个具足无量相海功德所肃静的妙境。在华藏净土中,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无尽,甚深广大。能体会这种净土,一刹那..

第二篇 解脱安闲

第二篇解脱安闲壹解脱安闲的定义解脱,就是解开捆扎,脱身而出的意思;安闲,指自由放任,无挂无碍。解脱,是动态的行为;安闲,是静态的境界。解脱与安闲,是一体的两面,能解脱就能安闲,能安闲就能解脱。诸佛菩萨游诸国土,度化有情,示教利喜,无非就是要使众生离苦得乐,获得..

第二篇 十法界

第二篇十法界壹媒介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聪明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因为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以前、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赓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