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优越的心情等于最好的摄生之道。前人摄生之道,是「僻静无为,恬澹虚无」,只要心灵纯净而不杂,保持闲逸清净的思惟,便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儒家贵于调和,《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保持心宁静、不动,心能随处作主..
开悟
何为直心是道场?
我们常听人说直心是道场,一些人可能误以为心直口快就是直心。引《维摩诘经》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其实,心直、口快,反而是一种习惯,口无遮拦,并不是真正的直心。这句源自《维摩诘经》菩萨品里的原文是这样说的:佛告光严孺子。汝行诣维摩质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
禅所说的“无我”是如何的?
顺治皇帝削发的时刻写过一首诗: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个其实就是思虑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的平生是如斯的短暂;在广袤的太空之中,我们的生命是如斯的渺小。无论曾经多么辉煌,也无论付出过若干的努力,最终都是化为尘土,这个我们都能够融会..
何谓不立文字
禅宗一法,虽称教外别传,然则历来主张藉教悟宗。也就是说,禅宗虽说不立文字,只是不执著文字之相,并不消除佛言祖语的启发与印证。达摩祖师东来传佛心印,以四卷《楞伽经》作为教证,一向传到五祖,都是以《楞伽经》作为一宗的根本教证。同时五祖也慢慢地由《楞伽经》转变为以《..
开悟是真正修道的开始
问:我有机会缘巧合忽然认为自己若有所悟,看《六祖坛经》里的《无相颂》就认为我能理解,对不二、自性也能理解,不是早年那种常识和思维上的理解。但这种聪明过些天就少了淡了,跟之前的状态就不合了。师父,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宗捷法师:佛教的经典和论典,甚至于祖师的语录..
宣化上人:坐禅的姿势
宣化上人于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万佛圣城每年都有几个禅七,每次七天。每年在弥陀圣诞时,先打一个佛七,然后连着又打三个禅七,为期二十一天。每年参加者,都是有始有终,功德圆满。今年愿望参加者,也要坚持到底,弗成前功尽弃,退出禅堂;否则,前功尽弃,浪费时间,一无所..
修行如莲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赓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缺点的身口意调剂为准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削发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射中,意识中、行为中。修行讲究次序递次,一步一个脚印,忽略不得,更不能跳跃式进步。..
藏传佛教宁玛大圆满触系解脱
藏传佛教宁玛大圆满触系解脱即桑给契吉密续(系解脱),这本「桑给契吉」密续,是由最原始佛—普贤王如来的智慧所示现,亦是自存而且最原始的法教。本密续為法界自性中自然流出的法音,不生不灭、亦无始无终。此密续具有四种使众生解脱的方式:(1)看到此密续或读此密续。(2)听..
净土念佛法门渊源简介及修持方法
净土宗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
净土法门法语:有诚敬心这个人将来才有成就
1世出世法的德行、学问,都是从谦敬里面成就的。愈是有修行、愈是有学问的人,愈是谦虚。凡是有成就的人,他待人诚敬,决定没有傲慢。2世出世间圣人,都教导我们要学谦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懂得谦虚恭敬。无论是善人、恶人,是顺境、逆境,要修平等的谦虚恭敬。3我们..
净土法门法语:听经闻法念佛往生这就是最有意义价值的人生
1学佛的人,天天听经、天天闻法,法喜充满,快乐无比。为什么快乐无比?心开意解。2没接触经典之前,不了解生命的意义,不懂得为什么而活;听了经,闻了法,这个结解开了;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踏实了,生活有意义了,不会再醉生梦死。3为什么要天天听经、天天闻法?我们是凡夫,..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前头加上老实两个字
对于禅宗、密宗,我这三个老师都是严肃的告诉我,不要去学,不要去碰它。为什么?他肯定我不是那个根性,学这个东西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得不到好处,如果自以为聪明,那就造业更深了。这是真正慈悲!宗门教下的东西喜欢看,老师不同意,我们看是不听话。看了知道一些常识,也有好..
净土法门法语:人务必要守本分
这个社会,我过去曾经说过很多次,人务必要守本分。每个行业都守住自己的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安定就和谐了。我们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本分,这也算是三百六十行里头的一行。出家这个行业是什么?要认识清楚,佛陀教育,那一定要把佛陀教育学好,把佛陀..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欲望的人容易开悟
远古时代人的生活单纯,能吃饱,穿的东西能保暖,他就很满足,住在茅蓬里,住在山洞里,很小的地方他住得很舒服,满足了,没有什么欲望。我说这些干什么?提醒同学,没有欲望的人容易开悟,所以古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真多,真有。现在人为什么不能开悟?妄想杂念太多太多了,..
净土法门法语:回头就是好人,很多好人还比不上他
佛法现在是末法,末法在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衰极了。念老告诉我,他学禅跟虚云老和尚,他学密跟贡噶活佛,这是密宗著名的金刚上师,他本身是密宗的阿阇梨。告诉我,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那个时候我们在一起聊天,六十年了,六十年当中学禅的人,开悟的一个都没听说,得定的有..
《法华经》记载的善常识 21位大阿罗汉
编者按:《妙法莲华经》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指导我们应以毕竟成佛为目标,因经中宣讲内容登峰造极,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被誉为经中之王。《法华经》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一佛乘,方便说有三。使我们能逐渐积功德,而又不认为累。虽未成佛,但因为修..
净土法门法语:清净心的标准是尽脱贪瞋痴慢疑
「如是清净心,功德难思。」功是功用,就是它的作用。清净心里面有无量的智慧,般若智慧,自性里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所以前面我们讲过,真正相信,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会得三昧,你会开悟,你要真正修心,真正那么看法,这是一个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为什么?他能相信,他不..
开悟是人生的转折点
悟是禅的一切禅的根本要意,在于求得一种新的概念,用以观待人生和世间世法。我的意思是说,假如我们想契入禅的最内生命之中的话,我们就必须舍弃钳制吾人日常生活的那种违背真理的思惟习惯,必须努力探索,看看有没有一种合乎正理的判断方法,或者测验考试自问:吾人的平日思维方..
明一法师:得失长短障禅眼
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一上来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可见祖师很早就知道了我们参禅的问题所在。我们老是在拣择,在憎爱,在得失长短的圈子里面绕来绕去。所以就没有精力去体究,去叩问我们的死活大事,这样若何会与禅响应呢?我们的禅眼就这样被得失长..
虚云老和尚:若何对治四种禅病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糊涂涂,随众瞌睡,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沉扭捏。二者,话头看得上,有了点把握,然则死死握着一片敲门瓦子,念着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成了念话头,以为如斯可以起疑情..
绍云老和尚谈“参话头”
绍云老和尚为虚云老和尚重要学生。现为司空山二祖道场住持、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首座、江苏兜率寺首座、宝峰寺首座、高旻寺首座、香港宝莲寺首座、香港宝林寺首座。(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绍云老和尚开示于宝林禅寺禅堂)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净慧长老:修行用功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误差
――净慧长老冬月二十三日禅七开示打七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九天了。假如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这些天来,十方护法的护持,常住的操办,在这里,各位可以说是百事不关心,十指不沾水,菜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现成,般般如意。看得出来,人人用功的劲头都很足,能够珍爱..
开悟者的心灵状态
开悟者的心灵状态若何?圣严法师答:这个问题很复杂,要看开悟的程度若何;而且,体验开悟和真正开悟有很大的差别。开悟的经验是内在深刻的灵光乍现,来而复去,只留下那个经验的记忆和力量。再者,开悟的经验可深可浅。浅悟的人可能清楚自己的烦恼,但依然无法不时控制烦恼。深悟..
“一念不觉”是从什么时刻开始不觉的?
有句话叫做一念不觉,经常有人追问:什么时刻开始不觉的?同样的问题还包括:无明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先有鸡照样先有蛋?照样像基督教所说的那样,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穷究第一因,是因为我们的熟悉来自经验。而经验是有限的,只是生射中的一个片段。就片段而言,切..
《心经》图解
/*Generator:eWebEditor*/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在他很深很深的禅定境界中)照见五蕴皆空(发现人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大因素组成的,当这五大因素一解散,人身就空虚了,没有了)度一切苦厄(菩萨因此而开悟,超脱了一切的生死苦难)舍利子(啊呀,..
皈依戒与居士五戒
皈依戒与居士五戒有不少对佛学感兴趣的人,因为担心自己守不了居士五戒,而停步于皈依的大门外。也有相当多已经皈依的师兄,至今没有搞明白皈依戒和居士五戒的差别,经常将二者混淆以至于问题迭生,不知道在生活中若何运用佛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般舟三昧经》中,记载了佛..
五戒是良师
五戒是良师一、众生受戒入佛位诸位善须眉、善女人!你们发心回山求受三皈五戒,皈戒的目的是要在世间上做一个完美的人;不受戒就不能做完美的人吗?当然也可以,但功行福德没有受了戒那样来得广大喔!可贵的这种好良缘,你们放弃了家中一切重要的事来这里受戒,当然这比家里一切的..
归依三宝
归依三宝华严经云:『譬如阴郁宝,无灯弗成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的隆盛与衰微,关键问题在于佛法的宣扬,与传播者的推动,佛法毕竟是佛法,假如没有讲经说法的推动,佛法怎么能够让大地人类普遍得闻?又若何能够受用佛法!接近佛法呢?所以说:是人弘道,非道能弘。..
没有生成 释迦·自然弥陀
大乘佛法以圆成佛果为其目的,以法性空慧为方便,摄导万行趣证无上菩提。要达到成佛的果位,必须发大誓愿,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证悟甚深不二窍门,中道实相义,诸法尽证无余,始成佛道。修行要亲自实践,亲自与诸法义谛响应;若不实践三藏圣典,身心懈怠,陷溺五欲六尘,口但..
张秀才的开悟偈 除断我执 法执
烦恼是不能靠压制的。就像河流,不能靠堵塞来解决问题,而是要疏导,转烦恼为菩提。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表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死活等空花。张拙秀才的这首开悟偈,因把开悟的境界说得异常到位,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