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本源法师:悲智双运 安住自己的那颗心

心在哪里?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心。在过去禅宗有个典故,二祖慧可找初祖达摩请法,断臂求法,问达摩祖师“如何安心?”达摩祖师答:“你把心拿过来,我帮你安”,他找来找去,心不可得,这个时候,二祖慧可开悟了。《金刚经》里须菩提尊者问佛两个问题,“如何降服妄心?”“如何安住..

梦参老和尚: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

开悟并不等同于成佛(资料图)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

为什么说一切法都是佛法? 基督教也是佛法吗?

一切法皆是佛法(资料图)《金刚经》说,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么基督教也是佛法吗?某某功也是佛法吗?如果这样理解就错了。“一切法都是佛法”的内涵在于,一切法的本质是空性。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在待人接物中,在语默动静中,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可..

先往生净土,再求阿鞞跋致

我们注意到,这十三代祖师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议、从本垂迹的菩萨再来之人。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他的修行、他的思想,确实在净土宗的教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也可以说,是在善导大师手上完成了中国净土宗思想的奠基、框架。善导大师的老师是道绰大师,..

香板:禅堂里的“尚方宝剑”

香板,禅堂里的“尚方宝剑”。(资料图)禅修过程当中有一件独特的法器伴随大家,就是香板。香板的来历说明一下,当年天慧实彻禅师是玉琳国师的徒孙,在自己的小庙里生活。玉琳国师是当朝皇帝公认的大彻大悟者,并且拜为国师。玉琳国师已经圆寂,皇帝就特别操心——后代还有没有人能..

观察你的内心世界 就能看到你的来生

观察内心世界(摄影:何雄周)古人常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什么叫开悟呢?从佛法的角度,我们每一个人在没有经过佛法教育之前,我们是活在无明当中。所以我们平常生活…是闭着眼睛在生活,完全没有智慧的光明,就是跟着感觉走。我想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反正全世界没有人管得到..

虚云老和尚:参话头的四种境界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摄影:张新华)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著,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不得..

净土宗祖师的判教

净土宗祖师的判教——《净土宗教程》讲记三十六我们注意到,这十三代祖师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议、从本垂迹的菩萨再来之人。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他的修行、他的思想,确实在净土宗的教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也可以说,是在善导大师手上完成了中国净土宗..

见穑法师:丛林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其中,“出坡”不仅是维系僧团运作的重要制度,更是成就大众道业的胜妙福田。丛林,又称禅林,通常指禅宗寺院,取其草..

职场的特效药

有钱当念无钱日,得意休轻失意人。为道了无寒暑变,利生岂畏路途艰。有个将军想要出家学道,便去找法师,虔诚恭敬地礼拜后,请求:“我已看破世间红尘,我要修行,随师父出家学道。”法师和颜悦色地说:“不急,不急,你在这个寺院里住住,以后再说。”过了几个月,将军又来问:“..

德林长老:放不下 你就担起走

歇即菩提(资料图)高旻寺的墙上“歇即菩提”四个字作何解释?“歇即菩提”,这个不是高旻寺垄断的,这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说来说去,就说这四个字。实际上就说一个字——“歇”字。这个“歇”字,换句话说,就是放下。而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放不下。一切众生皆有如..

定弘法师:每天念佛不足一千句,是否可以往生?

问:下边一个问题,这位是关居士,也是用粤语。请问每天念佛不足一千句,是否可以往生?答:往不往生,条件在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信愿,不在於我们是念佛念一千还是一万,还是念十万。念佛的多少不是往生的关键,往生的关键在哪里?是我们是不是真正有信愿。信就..

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心体呀,他是“净极光通达”呀,寂照含虚空,他心清净到极点,就是寂净了。你知道无量光的时候,就知道他必然有无量寿,寿的寂净到了极点,他自然会升起一种光的照用,这就“净极光通达”。所以这个无量光当下有无量寿了,他具..

净极光通达,就能开大智慧

参禅即是“静虑”,净到极点,什么思虑也没有了,所谓“净极光通达”,必要净到极点,智慧光才显露,而能开悟。净不到极点,则光不能通达,也不能悟。欲净到极点,必要本着六大宗旨。一不争世界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坏?因为人人都争。这包括争名、争利、权、争地位,最严重的是争色。..

命运要靠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

命运要靠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多人在树下乘凉遮荫;相对的,如..

太虚大师:佛法悟入渐次

佛法悟入渐次--太虚大师民国十二年七月在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讲一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二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三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四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佛教以圆寂以大觉为究竟目的。藏海虽渊,但求由之而能开悟;法门固多,但求由之而能证入。拈花一笑,直契实相;击竹闻声,悟..

佛法帮你解决人生三大问题——生存 生活 生死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都平等地存在着。这三个问题就是:生存问题、生活问题、生死问题。这三个问题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也将伴随人类永远存在。虽然地藏菩萨的大愿是要度尽一切众生,但那只是地藏菩萨的慈..

祖师们在苦行中开悟证果是否和佛的开示冲突

一信徒问师:师父,佛法修行讲中道,不主张过度的苦行苦修,但好多祖师们都是在苦行中开悟证果的,这样是不是和佛的开示有些冲突呢?希望您给开示开示。师答:必须明白一点,释迦牟尼佛那六年苦行,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给你打个比喻:有个人吃了六个包子,还没吃饱,于是吃了第七个..

星云大师:职场特效药

星云大师:职场特效药成功者的愿景有钱当念无钱日,得意休轻失意人。为道了无寒暑变,利生岂畏路途艰。特效药有个将军想要出家学道,便去找法师,虔诚恭敬地礼拜后,请求:“我已看破世间红尘,我要修行,随师父出家学道。”法师和颜悦色地说:“不急,不急,你在这个寺院里住住,..

仁清法师:往生西方和证果、开悟是不同的概念

在以前我给大家做开示的时候,曾经非常大胆的说了一个原则,说了一个理念,我是这样说的:往生西方和证果和开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往生西方是再到那边去修行,并不是一往生西方马上就是佛了。有人不理解啊,释迦牟尼佛告诉为我们,说西方世界那个身相, 那边那人的身相和阿弥..

传喜法师:佛法弘扬必仗大德僧伽之力

佛法弘扬必仗大德僧伽之力在这娑婆世界做人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佛,除了学习佛的正念、福慧圆满,还要诚心向佛忏悔过去无量劫中的业障。佛很慈悲,龙天善神庇护每一个学佛的人,授五戒时有五位菩萨庇佑,三皈依时有三十六天大将军保护。譬如《圆觉经》所述,“假使有人修于..

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这里有两个颂,主要是强调在修行中,念头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我们一念..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生烦恼很重,很难生起向佛修道之心,而少量生起修行之心的人,又由于内在的很多障碍,容易走火入魔。我们常常会接到这方面的报道,尤其是靠自力修禅定、修止观等,走火入魔的概率就更大了。原来曾跟一位寺院的住持和尚交流,他..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义

《金刚经》说,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么基督教也是佛法吗?某某功也是佛法吗?如果这样理解就错了。“一切法都是佛法”的内涵在于,一切法的本质是空性。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在待人接物中,在语默动静中,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体认佛法。只要具备..

净慧长老:外在的和平

净慧长老:外在的和平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

印光大师: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

【母亲节特辑】身在佛门的大师们是如何报父母恩的?

父母恩德难报光阴似箭,转眼间就到母亲节了。虽然母亲节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孝亲的精神却是跨越古今和中外的。那身在佛门的大师们又是如何报父母恩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故事:故事一:父母早丧,供僧注疏宗密法师是华严宗五祖,在他的《佛说盂兰盆经疏》开篇之中就记载了他..

本焕长老:讲话的是谁

本焕长老:讲话的是谁大家看到本焕也不打香板,也不站着讲话,要坐着讲话,这个是什么?这个叫老苦。过去不是这样。过去从49年开始当方丈,当了多少年的方丈?当到现在,当了几十年方丈啊。你们看本焕现在坐着讲话,也不能坐香,你们看现在是老苦。你们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我可以讲..

妙华法师:凡圣在一念之间 在迷悟之间

传统文化的核心词,就是“道心”。关于我们的“心”,在儒释道的经典中,关键词就是“心”。佛教里面明确的说“万法唯心,万法唯识”。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是不容易的,在佛教里讲“佛法”,也是讲不清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们大概要从十一个方面扼要地来论述这个“心..

济群法师:一念通三世

一念通三世,开悟方能知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这里有两个颂,主要是强调在修行中,念头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