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大安法师:出家修道是大孝

佛门强调孝道,这其中包括出家。有的人总觉得出家人好像是不孝,认为连父母都不管,怎么算是孝呢?实际上出家修道正是体现大孝。唐代有一位比丘,在禅宗很有名的,叫师备禅师。他的父亲是渔民,有一天在捕鱼的时候,从船上掉到水里,淹死了。师备禅师那时还没有出家,但是已经学佛..

禅门法眼宗第三祖永明禅师是怎样一位祖师?

永明延寿大师汉传佛教八大教派发展壮大以后,禅门五宗完全独立。在五大宗派中,只有永明延寿禅师及其法眼宗回过头来,沿用完整的教法体系,不仅汇归,而且统摄全体教法。不立文字的禅宗,一旦作起文字商量,便要将所有的文字统摄到一起——这是法眼宗的壮举。提到永明延寿禅师的“..

打坐先别想着开悟 先用这个方法“定”上一会儿

禅修入定初禅得定,需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明镜暗镜)、未到定。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一般人专注地坐了几天就会有这个感觉:强制自己的念头,几下子还可以,但是一会儿就开..

什么是净土宗的真行

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

究竟何为善何为恶?

我们佛法里边善恶法是什么标准呢?我们说有漏的善,就是有漏的,就是没有超出世界的,不是无漏的,他的善这一辈子或者下一辈子能感乐报的,这个叫善;如果这一辈子或者下一辈子要感苦报,这就是恶;假使他既不感苦报,又不感乐报的,无记。那么善、恶、无记,是从这个标准立的。而..

持戒念佛才是真念佛

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要有自信心,不要以为观想好像更高级,我持名好像更低一点;持名最高级,持名最称阿弥陀佛的本怀;这个名号就是实相,这个名号就是万德洪名;所以无余无欠哪!持名成佛都有余裕,何况其他?对这一点,持名代表观想。在唐代有个..

智敏上师:究竟何为善何为恶?佛教这样界定

我们佛法里边善恶法是什么标准呢?我们说有漏的善,就是有漏的,就是没有超出世界的,不是无漏的,他的善这一辈子或者下一辈子能感乐报的,这个叫善;如果这一辈子或者下一辈子要感苦报,这就是恶;假使他既不感苦报,又不感乐报的,无记。那么善、恶、无记,是从这个标准立的。而..

禅修为什么能够增智慧?还不快安静的坐一会

禅修为什么能够增智慧?我们都知道佛教的修行过程是持戒、修定、生慧的过程,或者叫戒、定、慧三学的过程。有过一段禅修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禅修能够增长我们的智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的说法比较表面,不了解佛教的人是接受不了的,那么我们不妨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解..

持戒念佛才是真念佛 祖师们都这么修!

持戒念佛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要有自信心,不要以为观想好像更高级,我持名好像更低一点;持名最高级,持名最称阿弥陀佛的本怀;这个名号就是实相,这个名号就是万德洪名;所以无余无欠哪!持名成佛都有余裕,何况其他?对这一点,持名代表观想。在..

常识:学佛是修来生吗

学佛是修来生吗1.网友:师父早上好!只有每天来到您的微博,逐条看师父您的文字时,心情才能好点。可放下手机,离开微博。又烦躁的很,怎么办?学诚法师:哪一条或几条特别有感触的,可以逐字抄写下来,反复体会,直至有一天遇到境界能够用到它来转心。这就是纳法入心的过程。2.网..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什么是六斋日八关斋戒,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的。前面说过,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不非时食,是印度的内外道通行的,六斋日也是印度的内外道共同守持的。在此,我们必须明白,佛法与外道,在人天法的许多观念中,是可以相通..

超人的智慧

【经典原文】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圆觉经》【佛经解释】“辩音汝当知!”佛告诉辩音菩萨,你应当知道。“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一切诸菩萨的智慧清净,都不起障碍。“皆依禅定生”,学佛法不是依文解义求学问,你的学问大了,以前不会..

对任何法门一听就相信的人 未必是好根器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很多人会产生疑问,因为我们能知道,《华严经》有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学佛过程中信奉是非常重要的,难道不应该听完即信吗?其实啊,信还是要信的,但是信的过程需要剖析、分别一下。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在说佛法之前,我们先说点..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初发心的同参要向古人学习,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随妄流转,何异俗人?”我想问的就是虚云老和尚的这个开示,我认为是一种修行方法,但是我不明白。请师父开示!仁清..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劝勉发愿?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建立起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每一愿,都是愿我们众生到极乐净土去的,对应着阿弥陀佛的愿海,我们也要发出跟弥陀大愿相..

圣法法师:愚人食盐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了很远亲戚的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的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是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现为成见、价值观、思维模式、习惯等等行为结果的精神方面。如果我们执着于这些精神方面的意识,不容意接受新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习惯等等精神状态,那么我们就算是被成见所障碍了,我们佛教徒称之为业障。佛陀开悟的..

愚者以闭口为智慧:一句话讲错 五百年做狐狸

止语我们佛教里有句话:“愚者以闭口为智慧。”如果没开智慧,我们还比较愚痴,那怎样呢?以闭口为智慧。俗话说“祸从口出”,在世间说错做错,即便做生意亏本了也可就此作罢,但学佛千万不能疏忽大意,要谨言慎行。过去有一桩公案,一个禅和子,有个人来问他:“大修行者,落不落..

大安法师: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閦佛,为什么不好啊?还有弥勒内院,离我们更近呐,更容易去啊?..

不重视因果的是假修行 归依就是空话

归依三宝之后,一定要先把业果搞清楚,否则归依三宝是空话。佛固然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就是明业果。果有五种: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和离系果。为什么要说五果?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知道,造什么样的业会感得什么..

传喜法师:业尽情空,花开见佛

祖师们告诉我们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业障去除了就好了,也就是我们比个例子,我们中国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还是在那里的,不需要你去修泰山的,你只要把你眼前的那个障碍拿掉,那一片小小的叶子拿掉,你就看到泰山了。我们也是,我们的佛性,我们这个圆满的全部都具足的,..

祖师著述 通宗通教

“一门深入”是不是意味着,修学净土的人就那么狭隘呢?也不是。我们说修学的次第,首先在你信心没有建立之前,你不能随便看;等到通过研习净土宗主要经典,产生了坚定不移的信心时,不受其他法门教理所影响、所动摇时,你可以拓展一下。当你已经成就了这个核心的球心,才可以继续..

不重视因果的是假修行 否则归依就是空话

归依三宝深信因果归依三宝之后,一定要先把业果搞清楚,否则归依三宝是空话。佛固然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就是明业果。果有五种: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和离系果。为什么要说五果?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知道,造什么..

没有见性说法,就是像瞎子摸象

没有见性说法,就是像瞎子摸象、隔靴搔痒,你搔不到痒处。要做一个大比丘,事实上是很不容易的。不能说你看了一本经典、看了一些批注就上台,披着袈裟上台说:我就是大和尚!披着一个大红祖师衣,就说:你们要供养我。这个是错误的观念!心灵的故乡,你没回到故乡,你怎么可以有办..

《爱莲说》对于修养心性和健全人格的启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一篇美文。周敦颐终年活了五十七岁,一生为官非常清廉,以讲学做学问为要。宋史记评:精通政务,志在山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学习《爱莲说》,对于帮助大家建立人格,甚至是让大家认识到反腐倡廉、净化社会..

梦参老和尚:如何参“念佛是谁?”

<imgsrc="http://www_qibosoft_com/Tmp_updir/sushijiameng_fojiao_/201609/1475051960129422.jpg"参就要起疑情,疑情越大,你所悟到的时候,就越能够理解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参啊!到底是谁?谁在念?嘴巴在念,嘴巴还在,气没有了。这人死了..

揭秘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修持佛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闭关禁语、朝山参访等。今总括僧信二众的修..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六道轮回与十二因缘图示下面讲十二因缘法。“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先讲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安全。求生西方,即使是往生西方了,也不是说就是证果,也并不是就是开悟。往生和证果是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是修净土法门的。很多人在宣传,在弘扬净土法门,这是值得赞叹的,可是有很多人把这个净土法门搞成了随..

如何为临终者和刚去世者开示和助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可求病好。因寿数有定,若寿限已到,求病好,也不能好,又因不求往生,命终只有轮回。求往生,若命不当终,也不会即死,反而因为心无挂碍,称顺佛心,感应神效,故能业障速消,疾病速愈;若寿命当终,即顺利往生成佛,正是快事。2、病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