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

三十五、佛教的生活智慧

生活不只是穿衣吃饭,不只是追求金钱、欲乐,另有服务的生活、奉献的生活、艺术的生活、休闲的生活、修行的生活。关键是要有生活的智慧,有了智慧,同样是穿衣吃饭,味道就不一样了,性质就不同了,层次就不一样了。1、平常心平常心,浅层次理解,一种平常的心态,没有大的情绪波..

附录   一、人死后若有来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请听佛陀的回答)

佛说见正经一卷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

十、身心不二论

十、身心不二论陈兵身心关系可以说是哲学史上最为古老、贯穿全部西方哲学史的中心问题之一,是人类先民理智初启时期便开始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西方哲学史上有主张灵魂与肉体各有其实体、势不两立的身心二元论,有主张灵魂为身体的形式之身心同一论,及主张灵魂..

知识分子与佛教

知识分子与佛教大舟纂辑前言按世界流行的“知识分子”的概念,所谓“知识分子”是指intellctual,是elite。而这两个名词的含义确切地说是指那些掌握了人类创造的知识文化,从而具有独立的思想,关心社会,富于使命感,能担负起“社会良心”角色的人。而我们通常所谓的“知识分子”..

静波法师:如果想长寿首先你要有这种心态

不要去执着生死(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一样,古德云:“四大元无主,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1

《菩提心修学述要》净界法师目录第一卷【1】云何应住?有情众生四种的安住方式!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好,请放掌。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啊,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法门,我们一般说是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在这么多的法门当中,其实我们是可以把他归纳..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导引版

上净下界法师主讲目次01.心力跟佛力是不可以分开的!02.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03.净心与净土的思想,我们把它分成三大科来说明04.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05.一切法趣佛号;一切法跟佛相应!06.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07.虽作恶业,速即能悔,..

净界法师:佛遗教经讲记

佛遗教经讲记目录净界法师讲述佛遗教经讲记(01)…………第001页佛遗教经讲记(02)…………第010页佛遗教经讲记(03)…………第018页佛遗教经讲记(04)…………第026页佛遗教经讲记(05)…………第035页佛遗教经讲记(06)…………第043页佛遗教经讲记(07)…………第051页佛遗教经讲记(08..

净界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第1卷共20卷)前言代序【1】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在大乘法的修学当中,是很特别的法门,因为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也就是说:我们修学净土的所有功德,都是来自于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这样的内涵,印光大师提出了两个观念说:净土宗的..

净界法师: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直解净界法师第一卷【1】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2】《八识规矩颂》它是就着心法来讨论【3】《八识规矩颂直解》大纲【4】《八识规矩颂》作者略史(一)【5】《八识规矩颂》作者略史(二)【6】《八识规矩颂》作者略史(三)【7】《八识规矩颂》作者略史(四)第二卷【8】..

净界法师:阿弥陀经导读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净界法师001.净土宗在整个大乘佛教当中,它到底有什么特色?002.我们在学佛,到底什么是佛呢?003.生命的相续,来自于因果的相续!004.在生灭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自我!005.我们看佛陀是在什么情况会欢喜呢?006.无量光、无量寿代表什么意思呢?007.佛陀所宣说的..

什么样的人是菩萨?

问:什么样的人是菩萨?什么人又是大菩萨呢?索达吉堪布答:《佛说华手经·验行品》云:“佛告舍利弗:应以三事验菩萨心。何谓为三?一者,能舍一切所有而不望报,当知是为真菩萨心;二者,求法无所贪惜,宁失身命而不舍法,是则名为真菩萨心;三者,不逆甚深之法,以信解力于佛菩..

如何认识班级是小书院的定位

在国庆长假中,我们学习了第11课《班级服务手册》。在法义开篇的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班级的定位是小书院!小书院?这么高大上的标准,为什么?我们能做到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参加了4号晚上的小组共修。虽然是举国同庆的假期,但师兄们精进发心,全员参加了共修,进行了..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逆境都不过是历劫业因种子的现行而已,一切的怨尤都是多余的,我们要抱着逢苦不忧、体冤进道、逆来顺受的心态,用同情心和怜悯心善待对方,加强自我修养,以德报怨,化解烦恼和敌意,这样就能减少许多烦恼,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文:净慧长老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

醒我系统学习佛法已接近两年,从一名佛法盲蜕变为佛弟子了,这两年让我找到了活着的真正意义,知道了今后生命的方向。我庆幸自己找到了善知识,拥有一群金刚道友,能在有氛围有方法有次第有引导的高效修学平台上学习智慧文化,真的是我这生最大的幸事。感觉自己的心行变化了,有发..

把握当下,把我未来

从前,我对佛法的认识就是从电视剧里听到的一些佛言佛语,只是感觉很高大上。学佛以后,我被佛经中深深的义理所震撼,每次打开经书都仿佛是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特别特别喜欢读经书,那时的我几乎就像小说迷一般地追经。进入三级修学以后我才知道,佛经上,佛陀所说的每一句..

西围生活美学十二字箴言之禅间空间参学感悟心得

非常喜欢墨印李老师的课,在初听老师半天课后,就联想到了“精神盛宴”这个词。现代艺术五花八门,但真正能打动或撼动人心的不多,我想原因大概就在于“用心”、“用真心”这两字或三字。老师最打动我的,亦是这“用心”和“用真心”。听老师课时,我感受到一种能量的流动和输出,..

《金刚经》是解决“心”的问题!

世间一切有形的事物、有为的方法,都如那美梦、幻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一般。梦、幻、泡、影、露、电六种事物,都是不真实的,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才不能够扑上去、陷进去。对任何事物都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才不至于被迷惑、生烦恼。《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

净土法门:为什么念佛能够灭你的罪业,消你的业障

「又无始恶业,从妄心生;念佛功德,从真心起。真心如日,妄心如暗。真心暂起,妄念即除。如日始出,众暗悉除。」这几句话是讲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好处,能够灭你的罪业,消你的业障。为什么?无始劫来无量无边的恶业是从妄心生的。妄是什么?迷,迷而不觉,违背了自性,他才造作一切..

佛经中如是我闻的意义是什么?看看佛陀的遗教

序分主要有两种,发起序、证信序。发起序就是介绍讲经的发起原因;证信序是阿难尊者传承佛经,为后世众生宣说的时候,为了让众生证明本经可信,先说四个字:如是我闻。这个就叫做证信。关于如是我闻的解释,我们直接复制宣化上人的开示:佛经开始,都用‘如是我闻‘四个字,和外道..

阿姜查尊者:有所求而为之时,总会苦不堪言

说真的,佛陀的教法实在有道理。你所想象不到的事却如此千真万确,实在不可思议。刚开始时,我对坐禅没有什么信心,认为那样坐着能有什么意义呢?还有就是经行,我曾试着从这棵树到那棵树来来回回地走呀走,走累了心里便想:“我这么走为的是什么?来回走来走去一点意义都没有啊!”..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二十五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全论分四部分,今天是甲三、论义分二(乙一、造论分支;乙二、所造正论)乙二、所造正论分三部分丙一、今天是针对欣乐广讲者之八现观分类,分二丁二..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二百六十个字,义很广。般若经一共有八部:《大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天王问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这八部经有六百多卷。咱这部《般..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佛教并非无情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

用缘起法看家庭

本期法义《佛教怎么看世界》从佛法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世界的定义,结构,生成及演变的过程,又从缘起法的角度,揭示了世界本质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维识的。今天想分享一点,我如何用缘起法来看待家庭。首先什么是缘起法,缘起法认为世界的生成和毁灭都来自因缘的聚散,所谓“因..

“陪伴”情绪有感

“陪伴、关爱、理解、引导”八字方针,刚听到的时候特别震撼,特别忏悔自己作为辅导员在带班的过程中缺乏“陪伴”和“关爱”,很惭愧自己很多时候是在不恰当的时机乱引导。当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时,自己又有了一个困惑,如何陪伴呢?仅仅是接纳现有的状态吗?有一次班级共修,..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一念三千,有情每天动了什么念头,它都在法界法流里流转。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法界就是每有情的那一念牵动着,每个人都有他发射的、每一刹那都发射不同的念波,所以在这个整个虚空法界,就形成了很复杂的念波的那个效应,共振效应。一切逃不出业果因果!有人说那个明明是外面现象..

佛教如何看待生死问题

佛教如何看待生死问题编者按: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所以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

净空法师:每天笑容满面的方法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我这些修学的方法都是老师教的。最初章嘉大师教的,很得受用,老人没有欺骗我们。我跟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好像是六十五岁,祖父辈的,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很爱护、很慈祥,他怎么会骗我?所以我对於老人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彻底..

同喜一年

转眼,进入三级修学已近一年。在这近一年中,我有从未有过的充实感,笃定感,以及因获益而感受到的法喜满满。这并非是说在这过程中我完全没有烦恼,彷徨,犹疑,相反,这恰恰是外境纷繁变化,无常反复的一年,我有过沮丧难过,无助和不确定,也有过热恼和焦虑……但有一点,我从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