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

占便宜的人,实际是在消耗了自己的福报!

福报的获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众生。冬天在窗台上给小鸟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也是布施,教人学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执著。《大智度论》中说:“若著心布..

海涛法师:遇到一切违逆之境时,要反求诸己

我们要彻底地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幻化无常,必须学着放下;虽然世事幻化,我们对一切众生的悲心,却永不退转。只有诸佛的生命是彻底地解脱,也是永存在。试着放身心,让心不起分别、不起形容、不起念头。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地变化,没有任何一法值得我们执着与留恋。当早晨的..

对发心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和体会

这周学习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出世与入世,无情与有情,随缘与进取。佛教的出世是要出离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不再贪着的心态,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的心态。以佛法的标准来看佛子是多情而非无情的,有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随缘不是随我,随缘要无..

独尊湛现:一切唯心所造,心为主题

阿弥陀佛,大家好,佛法不离世间。1.佛法是用来解救沉迷的众生,解除众生心灵的困惑,化解众亲的种种灾难。2.人生本来就是生长在这个繁华的闹世之中,不可能跳出另外一个地方。3.在自身的衣食住行,及工作,事业,家庭等等的方面,用智慧来面对所有的一切外境。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十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己二、(广讲能得之道智)可分为二:一、道智之支分;二、道智之整体。庚一、(道智之支分):之前我们讲过所得之法――遍智。遍智是佛的境界,也是我..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李隆莲译注)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清张师诚编纂清徐槐廷征义李隆莲译注李恕豪审定译注缘起《径中径又径》一书,为末张师诚居士(?―1892),精选各种经论和祖师大德关于净土法门的切要论述,分为起信,立愿,励行三部分,取莲池大师持名为径中径之意,编辑成书。路..

王翠明:为什么叫鬼吹灯?因为太岁站在后面

【以下来文字,均来自王翠明居士的《来自不同维次空间的讯息》的网络视频,末学发心,节选了其中,自己觉得很重点的内容,上传分享给有缘同修,愿大众都能“敬鬼神,明因果”,“愿一切灾消,一切吉祥”。南无阿弥陀佛。】*一个女老板来找王居士,女老板赌线,而且和另两个人和伙..

净土法门:果报哪里来?

是自己迷惑颠倒自己造成的,真的叫自作自受,我们不能不知道。决定不是佛菩萨惩罚我们,也不是上帝、阎罗王惩罚我们,自己造作自己要承受。所以,你真正明白了、搞清楚了,受再大的苦难,再大的委屈不会怨天尤人。要知道怨天尤人是罪上又加造罪,那不是解决问题,那是把问题愈搞愈..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大乘单译经・第0494部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一卷唐三藏法师义净译・经名・卷数・跋序・品名・品数・译作者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阑铎迦池竹林园中,与大刍众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千二百人,皆得陀罗尼辩才无滞,获无染智..

组长义工岗,助力我成长

本期学习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出世还是入世”,“无情还是多情“,”随缘还是进取”,使我对佛教徒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之事,以无私、无我、无限的慈悲情怀为众生拔苦予乐,以缘起的智慧指导世间出世间的生活和修行,生起深深的敬仰和临摹之心。想想我作小组长一个多月的心路..

第十七课法义分享

本章法义导师为我们讲了三种相对的佛法智慧,“出世还是入世”,“多情还是无情”,“随缘还是进取”,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原有的偏见。一是在我参加佛法学习之前,因为受到一些小说、影视作品的影响,我认为出家往往是由于仕途失意,情感受挫折而消极厌世出家。通过..

妙明的人生态度之二

上周用佛法的手术刀,初浅地解剖了自己没学佛之前是悲观消极的,进入三级修学后,导师告诉我:学佛人要客观如实的看世界看自己和别人,以中观智慧开启本自具有的智慧。接下来再来解剖下自己是纵欲还是禁欲?重生还是重死?自利还是利他?1、从基本需求到转变纵欲的危害父母都是惜福..

还在把邪淫当快乐吗?请耐心读完本文吧!

好淫者,都把性满足当做是一种最大的快乐。他们认为食色,乃人之本性,所以不能压抑,就是要爽,要嗨,要欲仙欲死!为此,他们不顾身体健康,抛弃礼义廉耻,无节制、无节操地行淫(即邪淫),其中高富帅的,就与众多异性乱搞;矮穷挫的,则对着电脑开枪放炮。他们的口号就是:没有..

万行大和尚:学佛人的敲门砖

我曾经讲过,修行的道路和悟道的过程,同物理转换的道理和过程是一样的。在没有得道之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人天福报。见到了自己的本性,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功夫。就如同当初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朕建了这么多寺庙,有多少功德呀?”达摩祖师说:“你所做的一切皆是有漏之因,..

佛说宇宙众生分十类四类不受轮回束缚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由于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不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称六凡。另外,佛陀..

检视自身,发现恶业

【道次第】第44课十不善业道修学分享本期法义接着讲了十不善业之妄语两舌恶语绮语四语业和贪嗔邪见三意业。细细思维法义,发现自己十不善业样样都犯过,过去犯过,现在还在犯。只是程度减轻一些。结合本期法义之七不善业,检视自身,发现自己很容易犯一些非典型性的恶业:比如看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观心品第十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告妙德等五百长者。我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法门。而此道场无量无边人天大众皆生渴仰。我今为是启问如来。云何为心。云何为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七】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奉诏译波罗蜜多品第八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殷勤称赞住阿兰若修菩萨行。而不称赞住于余处修菩萨行。如来一时在灵鹫山。为诸菩萨广说法要而作是言。菩萨或时止淫女家。亲近屠者示教利喜。无数方便饶益众生。为说妙..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六】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六】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离世间品第六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乐远离行。承佛威力从坐而起。于大众中为诸菩萨说阿兰若行。普告一切诸菩萨言。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应作是念。以何因缘远离世间。修阿兰若清净妙行。诸佛子等。一心谛听。我承佛力。今为汝..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无垢性品第四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所有种种过失。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剃除须发而作比丘。唯愿如来应正等觉。为我等类及诸众生。演说出家殊胜功德..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厌舍品第三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报恩品第二之上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等大士。诸善男子。为欲亲近世间之父。为欲听闻出世之法。为欲思惟如如之理。为欲修习如如之智。来诣佛所供养恭敬。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

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

《阿弥陀经》里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还说到另外的方便法门,就是临终十念。《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愿文甚至说,只要有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而《法华经》也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而且不管是称哪一尊..

【道次第】第44课 十不善业道 修学分享

本期法义接着讲了十不善业之妄语两舌恶语绮语四语业和贪嗔邪见三意业。细细思维法义,发现自己十不善业样样都犯过,过去犯过,现在还在犯。只是程度减轻一些。结合本期法义之七不善业,检视自身,发现自己很容易犯一些非典型性的恶业:比如看不惯某人就不愿和他好好说话,编造理由..

观察修让我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孩

修学一年多以来,越来越能觉察到自己在工作中时常会陷入一种期待被认可的状态。这种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致于自己的起心动念都在为它服务。没有被认可时,自责不安的心理会立马跳出来;而被认可之后则是沾沾自喜地粘著于当时的境界。于是下决心要用正见对治这种不良心态。我开始搜集..

种子,你真的发芽了吗?

3月,初春,我进入菩提书院,就如春天里播下了一颗善的种子,开始了我的三级修学,开始亲近善知识,开始听闻正法……..转眼到了9月,收获的季节,我问我自己,是否真正获得正见,开始如理思维,法随法行了呢?春天里播下的这颗种子而今开始发芽了吗?还是依旧被厚厚的泥土所遮盖?..

你贪什么,什么就是你痛苦的根源

给你财富给你美人给你地位给你美食似乎是人人羡慕的生活真的快乐吗?有一天财富没了家庭没了权力地位没了美食没了......不快乐了?怎么办?葛优躺?来来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根本烦恼有六个邪见贪嗔痴慢疑邪见它分为叫五利使五利使相对来讲容易断除使呢就驱使我们六道轮回它属于见惑..

海涛法师:面对无常,一般人有两种方式

◎面对无常,一般人有两种方式:一是消极逃避,一是积极面对。前者只会带来焦虑、恐惧、挫折与沮丧;后者却能勇于承担苦难,唤起无畏的自信与动力。◎宇宙人生的真理,佛说有三:(1)诸行无常――说明了一切事物都在因果法则下不断地迁流变化,其中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2)诸法..

惠能禅师的持戒观

惠能禅师在从黄梅接法之后,辗转南行,在广州法性寺跟从印宗法师剃度出家。出家之后,惠能禅师正式开始了弘法度众的生活。在曹溪宝林寺住持期间,惠能禅师应韶州刺史的邀请为僧俗大众讲说《六祖坛经》。在为众人讲经期间,他为大众传了“自性五分法身香”。所谓“自性五分法身香”..

嘎玛仁波切: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自己成为自己的依怙

我们要明白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自己成为自己的依怙,进而引领众生证得佛果。所以,我们要期许自己,下决心从最初就依此修行,直到证得菩提之前,永远不要退转。佛法是智信,而非迷信。所以,佛法的一切善巧方便,终归都是能让众生在解脱之道上,越走越顺畅。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