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在数不胜数的多生多劫当中,积淀了根深蒂固的串习习气,是我们不断流转轮回的恶因,也成为我们获得解脱的阻碍。若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缺乏佛法这味甘露妙药,那我们永远是误入歧途,充满迷惑的。就像盲人独自走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只会迷失方向。两千五百年..
解脱
《心的方向》系列开示——人身是怎样获得的?
想要了解人身从何而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众生之中,堕入恶道者如大地上的尘土,获人身者如指甲里的尘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就为无明所惑,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恶事,并不用任何人教唆,直白一点讲..
为什么要学佛?
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学佛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一个人刚开始时学佛的原因和动机都不相同,这将决定了他们之后修行的不同结果。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学佛的真正动机应该是:让一切如母众..
了解菩提心
虽然我们学佛后接受了皈依戒,也闻思了佛法所讲的四法印,但仍不算是修习了大乘佛法。只有发心并且具足菩萨戒,才算步入了大乘佛法。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发心的本质、对境、动机、根器、内容、分类以及发心的功德利益等。发心的本质: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舍弃伤害众生的心念。发心的..
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我们选择上师,要看上师是否有佛法的良药给我们,谁有就找谁,不论他年老、年轻、是贫、是富。依止善知识就要像大夫一样。关于女众如何依止上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全国各地学佛的人非常多,而在学佛过程中需要要依止善知识,这一点,汉传佛教和..
修行的成就
佛法绝不是衡量他人过失的工具,而是调伏自心的殊胜灵药,更有自觉觉他的圆满方法。三乘的成就对一般的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有所差异。成就分为三类:一,小乘的成就;二,大乘的成就;三,金刚乘的成就。小乘的成就又分为两类:一,声闻乘;二,..
发心与因 果
一、发心与因果观察发心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心的动机,调整自己的发心,因为正确的发心非常重要。虽然我们自认为自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但从无始轮回以来,自私自利的习气根深蒂固,利益他人的发心却比较薄弱,实际上是否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者就很难说了。因..
修持菩提心的方法
首应观修,自己与他人的同质性。在趋乐和避苦方面,一切众生并无二致,所以应像护念自己一样地护念众生。1、自他交换法在藏传佛教中,菩提心的修持有两个传承:一个是按《大树庄严经》义,依《集学论》和《入行论》所说,自他交换法修持菩提心;另一个是按《般若经》义,依因果七..
吃素不是一种执着!
有些学佛人在很多地方只追求表面形式,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仔细观察,其中确实有缺少正知正见的情况,沉迷在民间信仰之中,这是很可惜的事情。由于内心缺乏正知正见,只能做些表面上的修行,最终并不能成为真正的修行。有一些皈依佛门多年的修行人,努力苦修,生活简朴,吃素多年..
轮回的因果链
《了义炬》中对于轮回有这样的描述:“轮回有两种因果,涅槃也有两种因果。”虽然《了义炬》并没有用四圣谛的概念来进行阐述,但其内容就是四圣谛——轮回的两种因果是指苦谛和集谛,涅槃的两种因果则是灭谛和道谛。对于轮回的两种因果,我们首先要了解“苦谛”。恐怕世间没有任何..
业及因果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根本
我们应该已经有所感知:宇宙万物,无论是外器世界,还是有情众生,都是由业力而生、由业力而灭,一切都是由业力所支配的。正如《百业经》里所说:“有种种业故,生种种众生。”《俱舍论》中也提到:“一切的显现、一切苦乐的感受、人的相貌或是环境的好坏,皆是由业而生的。”我们..
我们有把握下辈子获得人身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思维一下什么是“人身难得”。八暇十圆满的暇满人生是无比难得和珍贵的。解脱还是堕落,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暇满人身。如果获得了宝贵的暇满人生却没有好好珍惜,没有加以善用,那么再次获得人身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我们..
观想死亡的训练
我们虽然了解了死亡无常的道理,但如果想在心中有更深的体会,依旧很难。可能刚刚有点感觉,转眼就会消失,立刻又沉迷于眼前的日常琐事,忘了死亡的可怕,同时也失去了修行的动力。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牢记死亡无常呢?方法只有一个——训练,也就是要经常身临其境地观想自己死亡时..
死亡无常的三根本
无常重要,死亡无常更重要,所以《了义炬》总结了死亡无常的三个根本和九个理由,我们将在这一节与大家分享。三根本是什么?第一、必定会死;第二、死时不定;第三、死时除佛法无能解脱。每个根本又各有三个理由,一共是九个理由。第一根本——必定会死为什么必定会死?其一,从古..
我们选择哪一种人生?
佛法里面讲,这世界上只有四种生命,他们有四个不同的地方去。第一种,从光明走向光明。第二种,从光明走向黑暗。第三种,从黑暗走向光明。第四种,从黑暗走向黑暗。我们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会成为哪一种生命呢?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宝贵的暇满人身,并且修持佛法、信仰三宝、相信因..
请尊重每一个生命
如佛经所描述,在这个娑婆世界中,不仅有人类﹑动物,还存在着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包括有形的、无形的、非人等等。如果我们通过肉眼看到了非人、或者鬼道众生,说明他们跟我们非常有缘份。虽然他们的身体形态、生存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但是任何生命都有着“希望获得快乐、逃避..
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乞丐,一直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后来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他高兴极了,看着宝石,笑得合不上嘴,心里面盘算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憧憬着种种荣华富贵。然而,他却不知道,黑暗中,一个小偷一直在窥伺着宝石……乞丐守着宝石..
以前浪费过无数人身
以前浪费过无数人身成佛之因如来藏,成佛所依人身宝,成佛之缘善知识,成佛方便口教授,圆满佛果与佛行。这是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中总结的成佛的六大因素,对于这六大因素,我们该作何理解呢?其实一切众生都是具有如来藏的,也就是大手印境界,不仅是人类,鸡鸭等家禽牲..
人身难得易坏
人身是怎样获得的想要了解人身从何而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众生之中,堕入恶道者如大地上的尘土,获人身者如指甲里的尘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就为无明所惑,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恶事,并不用任何人..
大手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大手印是佛陀所传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是噶举派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高的证悟。那么,大手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大”代表结合,“手”代表空性,“印”代表智慧,而大空性和大智慧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大手印的含义。我们成就以后,才会达到大空性和大智慧合一的境界,当..
持戒的目的是什么?戒律让人不自由吗?
编者按:对于佛教缺乏了解的人,往往会说,“出家修行,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束缚人性,哪有自由?”受戒、持戒之人,真与自由自在绝缘?佛涅槃后,以戒为师。止恶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如果再问:“你皈依了吗?”他..
这样利益儿女最有效
现在这些父母都在拼命地挣钱,甘愿做牛当马,受尽委屈,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实际上,若是这些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安排得再好,几个月、几年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如果你想利益自己的儿女,唯一..
「不要」的功德
有一次,佛在外面化缘,得到了一个芒果。远处一个婆罗门乞丐看到后,跑过来向佛要这个芒果。佛想给他,但佛没有立即给他,而是让他说一遍“我不要”。这个乞丐迫不及待地说了“我不要”,得到芒果后就跑开了。阿难于是问佛陀:“您也不是不给他,但为什么还要让他说一遍‘我不要’..
修行人的七圣财
有七种“财富”,是修行人最真实的福报。第一,信,即信念。信念要坚定。比如我们信佛,坚信很重要,若是你能坚信,最后一定会成就的。否则,即使刚开始很有劲头、很努力,但终将半途而废,一无所成。第二,戒,即戒律。我们信佛,肯定有很多该做和不该做的,要用这些戒律来约束自..
在家务中修福报,用清净心断轮回
我们是大乘修行者,尤其我们是修大乘密法的,方便法门很多。先把“我”忘掉,不能自私自利,然后为了有缘众生,怎么都行!不是为了自己得到好处,而是为了有缘的众生,为了需要你的众生,你去做任何事情都有功德。你不念佛也行,不诵经也行,好好地照顾他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
若想脱离轮回之苦 必先纠正两大错误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常人其实不懂轮回。贩卖佛法换取名利,果报惨烈不可思议。《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学佛的第一步是生起出离心,知苦离苦。然而,厌离轮回,追求解脱,又有多少人真的认为轮回不值得留恋呢?说实话,对大多数佛教徒来说,轮回只是一个概念,从书本..
轮回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的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学佛的第一步是生起出离心,知苦离苦。然而,厌离轮回,追求解脱,又有多少人真的认为轮回不值得留恋呢?说实话,对大多数佛教徒来说,轮回只是一个概念,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来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充满痛苦的地方,或者可以干脆把它比..
达真堪布:生病了,不用害怕
有病了,不用害怕,发慈悲心,这也是修行的机会。我跟大家讲,这是去病、去魔,不是生病、着魔。有的人不理解。这主要看你自己的心态,看你自己的修行。如果你把它当作好事,当做一个修行的对境,当做一个去病的机缘,你没有去执着,那么确实不是生病,是去病。若是自己没有把握住..
那只蹒跚行走的无头龟
在这个世界上,死亡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威胁与恐怖,无法逃避、无法躲藏,如果有人来杀害我,我将全力以赴去避免它的发生,实际上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众生都毫无例外。每一次当我听到人被杀或其他众生被戕害时,我心里都感到十分伤心,有人向我陈述有关杀生的故事时,我都抱以同情心仔..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痛苦不悦意,种种诸畏惧,所求不顺遂,皆从昔罪生。一切的痛苦、恐怖及不顺,都是由往昔所造的罪业而产生。“痛苦不悦意”:学过《俱舍论》的人都知道,痛苦可分为心的痛苦和身体的痛苦,如《四百论》中说:“高官有心识上的痛苦,小民有身体上的痛苦。”五根识群体所产生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