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世间一切苦恼,都由爱欲而起。世间凡夫无法断除爱欲之心,见到美色便神魂颠倒,爱水从骨内溢出,欲火在眼中燃烧,于是色胆包天,纵情妄为,造下深重的罪业。他们平时或许还能顾及礼义,爱惜自己的名誉,到了此刻便把廉耻之心抛到脑后。对鬼神的报应尚且不存畏惧,一般的道德礼教又..

为何你有信心也精进 但福德修行还是被盗走了

如法修行身受疾病困扰的人们,办起事来有气无力,无精打彩;同样,心被烦恼扰乱的人,精神不能统一,所以很难修成各种善法。没有明觉正知的人,凡事心不在焉;因此,他们闻、思、修习所得的佛法,就像装在破瓶里的水一样,那是不可能长久留在记忆里的。虽然博学多闻、对佛法有信心,..

进入寺院要记得 “轻”与“重”

大家在进入寺院时,一定要注重一个“轻”字,无论什么身份,也无论修行了多久,功夫深浅于此即可略见分晓。进入寺院一定要轻(资料图图源网络)走路要轻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生。行要杜绝杂乱不匀、轻佻放肆、拖沓散漫。轻步慢行不仅是修养,更是庄严。说话要..

佛教中的十大真理 一条比一条经典!

观音菩萨(资料图)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为“真理”;孔子亦认为符合天、地、人、三纲、五常的伦理,就是真理。一般来说,世人,尤其是..

三十七种布施的果报 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

布施得福德(资料图)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常行施。得心适悦,无散乱失。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依教施。心离取..

为什么有的时候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好?

同学提问:顶礼大恩上师!为什么有的时候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好?请上师开示。上师开示:主要是你以佛法、以智慧去观察,察觉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和过患,然后心生惭愧,这是好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你只看他的长处和优点,一切都是好人,都是好事。这种心理我觉得是一种好的心态..

它们不是可爱,而是可怜

旁生是三恶道里感受果报最轻的,虽然它们的痛苦比饿鬼道、地狱道众生的痛苦小且轻,但是也有很多极其难忍的痛苦,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其他饿鬼、地狱道的痛苦更是无法形容与表达。旁生有海居旁生和散居旁生。海居旁生是大海里的众生。我们通过电视、电脑视频和图片等途径都能看到,..

自己皈依后,也经常行持各种善法,但不时听到师兄们劝自己要“发心”。学佛必须要发心吗?怎么发心呢?

问:自己皈依后,也经常行持各种善法,但不时听到师兄们劝自己要“发心”。学佛必须要发心吗?怎么发心呢?索达吉堪布:学习佛法最根本的就是发心。所谓发心,其实就是制定目标,比如你想前往拉萨,方向和目的地一定不能弄错。佛法就像个超级市场,内容十分丰富、应有尽有,无论你是..

要想真修行 首先戒浮夸

居士怎么和同参道友相处(资料图)一些居士面对身边的同参道友指出的过错,经常起烦恼,不爱听。那么,在家居士该怎样去掉这个毛病,应该怎样和同参道友们打交道呢?同参道友相处,不要太过于客气,直心是道场。以前看过虚云老和尚讲开示的文字资料,老和尚提到过“茅棚境界”,我认..

为什么你越精进就越痛苦?

为什么你越精进就越痛苦?(资料图)你一定见过这样的人,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很发心,很用功,每天都要念几万遍佛号,磕几百个大头,没完成就百矛刺心般不得安宁,他把这名之为精进。但和他交谈或相处后你会发现,除了一大堆名相和口头禅外,他身上丝毫看不出被善法泽润过的样子,..

学佛修行是为扼制思想上的恶念 培养善念

学佛修行是为扼制思想上的恶念,培养善念(资料图)佛教“极乐世界”,也是恒河沙数诸世界中的外星球世界。所谓“净土”是“五毒”暂时清净之义,“暂时”表示并未根除,因为往生净土不等于解脱,只是修佛路上的中间站。有些人念经的目的是靠念诵来求佛菩萨的保佑,这是一种低层次的..

世间的快乐从何处来?从利他来

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资料图)身为凡夫,我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从佛教的观点看来,这样的行为非常愚痴,有以下两个理由:第一,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就等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

若生起愤怒之心,任何东西都无法保护自己

如果内心执守憎恨之念,我的心灵就不能得宁静。我也感受不到喜悦快乐;内心只有烦躁夜不成眠。这首诗里描绘出憎恨心的毁灭性效应,全都是清晰可见又立即直接的。例如说,当一股强烈的憎恨意念生起时,它马上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完全压制个人,破坏内心的宁和镇静。当怨恨思绪驻存心..

三要行——具足三要行的善行,都会成为解脱之因

进入佛门,想要让闻思修具有实义,让所修的法成为清净的正法,首先要了解“三要行”——前行发心、正行空性见、结行回向的意义和重要性。自古以来,成就者们一致认为,做任何善行,从前行的发菩提心,正行以三轮体空见摄持,到结行的功德回向,如果少了任何一个,闻思修等善法就不..

为了如母有情,是否应发愿继续留在娑婆世界?

继续在娑婆世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菩萨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于悲心,乘愿力、神通入轮回救度众生;一种是凡夫循业流转,因业力牵引不得出轮回。如果是自己已解脱了烦恼束缚,有能力跳出轮回,而由于悲心仍然发愿在娑婆世界积累资粮、护持佛法,那是菩萨的愿行,我由衷地赞..

度母救度众生 脱离十六种怖畏的事迹

度母(资料图)《时轮续大疏第一摄略品》中云:“怨敌、雄狮、大象、火灾、毒蛇与盗窃,狱难、水灾、罗刹、病魔、寻香与贫困,离亲、王法、渎犯、事衰等怖畏,此为众生十六种之大怖畏”。1、从怨敌怖畏中解救的事迹在俄智比喀国,有一位王族种姓者在林苑里入睡时,被执有武器的千余..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 才能真正的学佛

什么是真正的佛(资料图)佛,是一位已经圆满地自觉觉醒了真如自性的“人”。佛,是一位具有清净智慧与清净智力通达无碍的“人”。佛,是一位智慧、智力、解脱与至善的慈悲已达究竟的,最高境界的“人”。佛,就是每个人平等无二的清净自性。佛与我们众生没有什么区别,佛也有思想,..

佛教常识:什么是佛教里的七觉支?

什么是佛教里的七觉支?(资料图)七觉支(七菩提分)就是修行解脱者,要培养心灵七个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使烦恼逐渐消除;才能获得永恒愉悦的圣果,生活在无所执着的自然洒脱之中。七觉支为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择法觉支..

从来没有不幸福的人 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从来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资料图)从来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愿你在漫长的修行道路上,没有白白受苦。我们在世俗社会所接受的教育,是在告诉人们谋生的方法、谋生的手段,也就是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只是说要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很难考虑到让..

如何才能以平常心面对死亡

把死亡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多数人都惧怕谈死亡,其实,四季的转换也是无常的显现,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和我们生老病死的循环是一样的。在佛教昌盛之地,会把死亡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不为死亡作准备,只是怕死是没用的。要面对死亡,理解生死,要实修。到目前为..

地球一直在转动 西方极乐世界又在什么方位

西方极乐世界(资料图)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执著它的方位,因为这要针对不同的参照系而言。比如天子定都长安,周边的诸侯分别从东、南、西、北来朝天子。从东面来的诸侯,他就说长安是在西面;但是从西方来的诸侯,他就说长安是在东面。如此一来,你能说..

你知道三宝 却不知道三宝还有这六种密意!

三宝还有六种密意(资料图)为何将佛、法、僧称之为“宝”呢?《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特别就这一问题作了说明:三宝所以为“宝”,具有六层意思。一为稀有难得。在这个世间,真正能开启这一宝藏者寥寥无几。尽管人人皆具三宝品质,却深藏不露,虽有若无,无法对生命改善起任何作用。..

反思身边小事见证心行成长

反思身边小事,见证心行成长从最近几件事上,记录一下自己心行的成长吧。先说写文章这件事。我擅长写文章吗?其实,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擅长。有太多下笔成文、出口成章的,而自己写点东西总是觉得有点费劲,写出来也不觉得出彩。但是,心里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件事,总想自欺欺人地..

很多人对佛法有好感,甚至已经皈依,但始终放不下眼前事,拖延学修计划,他们有成功的机会么?

问:很多人对佛法有好感,甚至已经皈依,但始终放不下眼前事,学修的计划一拖再拖,总认为以后还有机会。他们有成功的机会吗?索达吉堪布:以前,佛陀前往鹿野苑转四谛法轮,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叫忧呼的求道者,他被佛陀的相好庄严所吸引,惊奇地问:您这么庄严,是依止哪一位师父修..

修行人无数,为何成就者寥寥?

基于悠久的佛教历史及古老的传统文化,现在学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当然是好现象。但其中很多人,只是通过阅读经论、书本,以及查阅网络上的资讯,然后自己去修行。我觉得,虽然这是一种时代变化,不得不接受,但依靠这种方式修行还是很不够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当今这个时代,..

用心修行消融“我执”

用心修行,消融“我执”这一周过得好快啊!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这周的心情,那就是跌宕起伏。就如同南京的天气,周一还是天空阴霾,细雨朦胧,包括呼吸的空气都是干冷而潮湿的,可是到了周末却又阳光普照了。老实说,从上周日班级共修结束以后,心情就有一些压抑。孩子第二天要期..

说法常用偈颂汇集

三摩地王经(月灯三昧经)01.世人虽修三摩地,然彼不能坏我想,其后仍为烦恼恼,如增上行修此定。02.设若于法观无我。既观察已若修习。此因能得涅槃果。由诸余因不能静。03.遍于无边俱胝剎,尽其无量众供养,以此常供诸胜士,不及慈心一数分。无热恼问经诸依缘生即无生,彼中非有生..

六道轮回皆是苦

佛陀在《念住经》上说:“地狱众生感受炙热和冰冻之苦,饿鬼感受饥饿和干渴之苦,旁生道感受互相吞食和被劳役之苦,人道众生感受短命之苦,阿修罗感受争斗之苦,天人感受放逸散乱之苦。轮回就像是处在针的尖端,永远没有安乐的时候。”弥勒菩萨说:“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

往生净土因何称为横出三界?

净土宗祖师蕅益大师曾说:“出三界火宅,有横竖两途: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者,名竖出三界,事难功渐;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者,名横超三界,事易功顿。”横出三界有一个比喻的说法,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犹如一根竹子,众生犹如竹子里的虫,虫要到竹子外面去,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沿着..

我们真的无处可逃了……等死还是战斗?

无常(资料图)为什么佛教徒却说自己是无神论者?因为佛教不承认有个造物主。不承认我们获得的一切都是造物主赐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是真理,谁造业,谁承受,这是自然法则。任何人将命运交给他人或者某个神,都是逃避的行为。佛教徒承认世俗所有的一切,均源于我们意识的创造因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