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也要扪心自问,做这些事情是为了自己,还是真心为别人?曾经有人打电话问我,海涛法师!我看你有很多VCD,为什么老是把自己的相片印在上面?是不是太着相了?我跟他解释: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我们面对事情的观感不一样,同样一张VCD,一张没有印我的相片,一张有印我的相片,..
解脱
阿姜查尊者:有所求而为之时,总会苦不堪言
说真的,佛陀的教法实在有道理。你所想象不到的事却如此千真万确,实在不可思议。刚开始时,我对坐禅没有什么信心,认为那样坐着能有什么意义呢?还有就是经行,我曾试着从这棵树到那棵树来来回回地走呀走,走累了心里便想:“我这么走为的是什么?来回走来走去一点意义都没有啊!”..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二十五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全论分四部分,今天是甲三、论义分二(乙一、造论分支;乙二、所造正论)乙二、所造正论分三部分丙一、今天是针对欣乐广讲者之八现观分类,分二丁二..
达真堪布:犯戒的四个原因及相应的对治方法
犯戒一般有四个原因,第一,不知道而犯戒;第二,不深信而犯戒;第三,烦恼重而犯戒;第四,习气重而犯戒。虽然我们也知道也深信了,但是烦恼生起的当下无法对治就犯戒了;由于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中就犯戒了。要对治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有相应的方法。第一不知道而犯戒。如果不知..
佛说:断、舍、离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大千世界纵有千般痛苦,但欲海不填,难知足常乐。蛮欲缭身,何以解脱?当断,当舍,当离。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很容易令人目炫神,迷于诱惑之中,能得到的,想要得到更多,得不到的,便不择手段获取。最后到..
圣严法师:面对困境的十二字箴言,说到做到!
圣严法师生活中难免出现逆境,我经常劝勉大家,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说,遇到任何困难、艰辛、不平的情况,都不逃避,因为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担负起来,才能真正从困扰的问题中获得解脱。面对烦恼的方法如何面对问..
嘎玛仁波切:一谈钱,你们就两眼放光;谈解脱的资粮,为什么不积极呢?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谁给你发工资?农民不播种耕作,怎么可能有收成?同样的,今天不努力修行,努力积德行善,忏悔罪业,好好发大愿修行,哪儿有可能以后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啊?要解脱,要去极乐世界,是一个吉祥圆满的大愿,想去还要有资粮才可以。去任何地方旅行,手里没有钱,..
海涛法师:恐惧与不安,来自于人们不懂得调御各自的内在世界
「我执」就像是个捣蛋鬼,会使我们孤立寂寞、与他人敌对;我执,也会吞噬我们的慈悲,使我们变得自私与傲慢。当我们惊觉到我执出现的时候,应该立刻以出离心的觉照加以对治,才能解开真正束缚我们的枷锁,获得究竟的自由与安乐!修行起步的最大敌人,就是这个「我」。痛苦的根源来自..
什么是阿弥陀佛心咒?
什么是阿弥陀佛心咒?这是阿弥陀佛让众生往生净土的心咒。也叫弥陀心印,平常念可以消除灾祸、消除疾病,命终往生净土,而且保证上品上生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心咒:嗡阿弥喋哇啥梵文罗马拼音转写OmAmitābhahrīh梵语读音:哦姆阿弥怛跋纥哩呵藏语读音:嗡阿弥德瓦舍含义浅释:皈..
净土法门:把经教完全落实在自己的身心,这个收获就大了
我们要认真努力,经典 面所说的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经典 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我们要把它完全落实在自己身心这两方面,这个收获就大了!第四回我们的目标定在此地,换句话说,这一年的时间我们把它学圆满,至少有一桩事情,我提醒大家,生死自在,要完成这个任务。我想往生..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和会门(三)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和会门(三)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回我们说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第六门和会门,善导大师将和会门又分为六小段。上回我们探讨到第一小段,今天从第二小段接下去看。疏文:..
嘎玛仁波切:很多亲人,朋友,情侣,会从亲密无间发展成陌路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佛教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让自己获得解脱,所以,应该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因为能从烦恼与痛苦中出离而感到快乐,这本就是一种解脱。因为众生纷繁复杂的情绪实太多,为了对应众生不同的情绪烦恼,佛陀宣讲八万四千法门。就像一家医院不可能只有一个科室,分成外科、内科、..
威仪是最有摄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长的法师一同在路上散步,看着脚下高高的台阶,我一时兴起,快步地往下跳了跳。法师却快步跟上来,问我:“你有什么急事吗?”“没有啊!”“那怎么走这么快?”我回心一想“有吗?”又想了想,刚才顽皮,蹦蹦 的,心中惭愧,便对..
「中道」的财富观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不能储存,进行一切的买卖、贸易、营利等商业活动(“金钱非法”的戒律仅适用于出家众,对于在家世俗的信众,却另当别论);大乘佛教则对财富有更客观和全面的阐释,观点更圆融,..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梵行品
(梦参老和尚二○○四年讲于五台山普寿寺)第一讲我们前面讲的是〈十住品〉,讲如何证得十住,讲如何修行来进入十住的位子,而且是一住一住的说。〈梵行品〉呢?是通说十住菩萨修行的方法。在〈十住品〉中,不论出家的、在家的,是通修的;在〈梵行品〉就不是了,〈梵行品〉专指出..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二百六十个字,义很广。般若经一共有八部:《大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天王问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这八部经有六百多卷。咱这部《般..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信(一)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尊敬的各位常住法师们,特别是我们住持法师,还有诸位居士同修,刚才法师也讲了,今天呢因缘非常殊胜,刚好是初一,又是&l..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诸祖对信的诠释与实践自初祖慧远大师至近代印光大师,虽有修学背景、众生根机,契入角度之详略、缓急的差异,但无不谆谆善诱,恳切至诚。信念解意:如 益大师《弥陀要解》之六信..
只有这样护法,你才会有无量功德
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宝。你要知道,佛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觉者。他讲的法,真的是无上甚深,极其微妙,百千万劫难遭遇!然后对佛的觉悟、解脱自在生起渴仰,认识到他说的法具有操作性。这是我们所有如法如律护持三宝的一个源动..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译注)《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文字,皆选自李净通居士所编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李净通居士于1952年从《印光法师文钞》正编、续编、三编中选出的精粹部分,分为十类,一共有333则。李净通居士说:“今为便利阅读《文钞》计..
为什么选择佛教?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传播时间最久远的,而且不需要通过枪炮或任何武力,就延续了二千五百..
懒惰的难陀,舍弃懒惰改变命运
佛教所说的懒惰,指“于断恶修善之事不尽力也”。《菩萨本行经》上说:“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则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佛教将懒惰分为三种:一、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将要行持的善法一推再推;二、耽著劣事懒..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
一代名臣江公望,预登极乐
念佛之风潮,时人皆纷纷归入净土,念佛求生西方。心系天下,直言上谏信仰弘传净土的王公大臣中,不乏传扬千古之名人,如一代名臣范仲淹,念佛预知时至,往生净土,得以披弘誓铠,还入娑婆,度苦众生,真正成就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悲心。在与范仲淹同..
“绝待圆融”的意思是什么呢?
莲友问:“绝待圆融”是什么意思?宗柱法师答:首先说这不是世间法的特点,我们这个世间是二元对立的,有彼有此,有好有坏,有善有恶。“绝待圆融”在圣道门的解释,说的是佛性,不二的意思。“绝待”就是绝诸对待、唯一的、没有和它相对待的东西,..
为什么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机法共同成就的?
信众问:为什么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机法共同成就的?常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生命共同体。虽然我们是凡夫众生,但有着和佛一样的佛性功德。佛性功德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但怎么让我们凡夫心中显示出清净光明的佛性呢?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让我们转烦恼成菩提..
读经妄念太多,无法读下去怎么办?
信众问:法师,我读经妄念太多,几乎都无法读下去了,怎么办?常敏法师答:众生无明,内心起贪、嗔、痴烦恼,就会造业;又因业力所牵,内心更加无明。佛知道我们这样罪业深重的众生,想靠自己的修行出离生死是很难很难的。众生因内心烦恼,业力苦逼,很难持戒、禅定、诵经等清净修..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佛教并非无情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
妙莲老和尚:淫欲心重用这个方法就能破
修梵行(图片来源:资料图)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认为:生理上怎麽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这种下劣的想法。当然这是先天的习气,单是後天的抽烟喝酒,上了瘾,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难了,何况先天的习气?但是从来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喝酒是什麽滋味,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是良..
江西一寺庙发生奇事:一只狐狸化身人形每日上殿听经
(图片来源:信息时报摄影:理查德・彼得斯)《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