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中道」的财富观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不能储存,进行一切的买卖、贸易、营利等商业活动(“金钱非法”的戒律仅适用于出家众,对于在家世俗的信众,却另当别论);大乘佛教则对财富有更客观和全面的阐释,观点更圆融,..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梵行品

(梦参老和尚二○○四年讲于五台山普寿寺)第一讲我们前面讲的是〈十住品〉,讲如何证得十住,讲如何修行来进入十住的位子,而且是一住一住的说。〈梵行品〉呢?是通说十住菩萨修行的方法。在〈十住品〉中,不论出家的、在家的,是通修的;在〈梵行品〉就不是了,〈梵行品〉专指出..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二百六十个字,义很广。般若经一共有八部:《大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天王问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这八部经有六百多卷。咱这部《般..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信(一)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尊敬的各位常住法师们,特别是我们住持法师,还有诸位居士同修,刚才法师也讲了,今天呢因缘非常殊胜,刚好是初一,又是&l..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诸祖对信的诠释与实践自初祖慧远大师至近代印光大师,虽有修学背景、众生根机,契入角度之详略、缓急的差异,但无不谆谆善诱,恳切至诚。信念解意:如益大师《弥陀要解》之六信..

只有这样护法,你才会有无量功德

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宝。你要知道,佛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觉者。他讲的法,真的是无上甚深,极其微妙,百千万劫难遭遇!然后对佛的觉悟、解脱自在生起渴仰,认识到他说的法具有操作性。这是我们所有如法如律护持三宝的一个源动..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译注)《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文字,皆选自李净通居士所编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李净通居士于1952年从《印光法师文钞》正编、续编、三编中选出的精粹部分,分为十类,一共有333则。李净通居士说:“今为便利阅读《文钞》计..

为什么选择佛教?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传播时间最久远的,而且不需要通过枪炮或任何武力,就延续了二千五百..

懒惰的难陀,舍弃懒惰改变命运

佛教所说的懒惰,指“于断恶修善之事不尽力也”。《菩萨本行经》上说:“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则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佛教将懒惰分为三种:一、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将要行持的善法一推再推;二、耽著劣事懒..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

一代名臣江公望,预登极乐

念佛之风潮,时人皆纷纷归入净土,念佛求生西方。心系天下,直言上谏信仰弘传净土的王公大臣中,不乏传扬千古之名人,如一代名臣范仲淹,念佛预知时至,往生净土,得以披弘誓铠,还入娑婆,度苦众生,真正成就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悲心。在与范仲淹同..

“绝待圆融”的意思是什么呢?

莲友问:“绝待圆融”是什么意思?宗柱法师答:首先说这不是世间法的特点,我们这个世间是二元对立的,有彼有此,有好有坏,有善有恶。“绝待圆融”在圣道门的解释,说的是佛性,不二的意思。“绝待”就是绝诸对待、唯一的、没有和它相对待的东西,..

为什么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机法共同成就的?

信众问:为什么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机法共同成就的?常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生命共同体。虽然我们是凡夫众生,但有着和佛一样的佛性功德。佛性功德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但怎么让我们凡夫心中显示出清净光明的佛性呢?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让我们转烦恼成菩提..

读经妄念太多,无法读下去怎么办?

信众问:法师,我读经妄念太多,几乎都无法读下去了,怎么办?常敏法师答:众生无明,内心起贪、嗔、痴烦恼,就会造业;又因业力所牵,内心更加无明。佛知道我们这样罪业深重的众生,想靠自己的修行出离生死是很难很难的。众生因内心烦恼,业力苦逼,很难持戒、禅定、诵经等清净修..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佛教并非无情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

妙莲老和尚:淫欲心重用这个方法就能破

修梵行(图片来源:资料图)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认为:生理上怎麽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这种下劣的想法。当然这是先天的习气,单是後天的抽烟喝酒,上了瘾,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难了,何况先天的习气?但是从来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喝酒是什麽滋味,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是良..

江西一寺庙发生奇事:一只狐狸化身人形每日上殿听经

(图片来源:信息时报摄影:理查德・彼得斯)《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

大办寿宴令老人消福折寿引发死亡灾病实例九例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人的福报寿命是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所决定,是有定数的。如《了凡四训》中所述:了凡先生被算士算定其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时当出贡,结果事有曲折,却依然应验,了凡先生由此更加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了凡先生后来遇到云谷禅师的点化,才知前命有定,但..

对佛法僧三宝诋毁、诽谤或经典不恭敬的果报是什么?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如果有的众生,伤害佛陀乃至让佛陀的身体受到损伤;或是对佛法僧三宝诋毁、诽谤;或者是对佛陀宣说的经典不恭敬,做下这些任何一条都会堕落到无间地狱中,千万亿劫也无..

当善用此心

当善用此心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以前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德国有两兄弟移民到美国,最初他们在纽约谋生,生活很艰难。当时两兄弟的心态完全不同,哥哥认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很难有所作为,于是到乡下买了一块地种菜,而弟弟没有低头,他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的专业..

该如何行持利他的行为?

问:大乘学人该如何行持哪些主要的利他行为?索达吉堪布答:我们发了无上菩提心,进入大乘菩萨道后,所学所行,都应当是为了利益他人,为了无边无际的轮回众生得到解脱而行,除此之外,不应该去做其余事情。饶益众生的事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地饶益众生,如讲经传法,引导众..

由修习出离心想到教师的信仰

由修习出离心想到教师的信仰文:觉丽本期学习《三主要道》之三,这一部分主要讲是出离心,共三个偈颂。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业果不虚轮回苦,思惟能除后世欲。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昼夜..

以项目管理的思想带班

宇宙和人生的发展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世界是这样,生命的成长是这样,修行也是这样。导师说,“生命就是一种因缘因果的累积,不同的因缘因果,会对生命造成不同的累积”。而“项目的管理,事实上就是对缘起的管理”,所以修行也需要项目管理。带班依然。前不久一次论坛,大家交..

人生佛教让我升起弘法利生的愿力

我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导致自己对正法的无知,对净土宗、经忏法事和哲理、学术化的方式不能全面的看待,导致对佛法的片面理解和误解。一直觉得学校学习的知识是真理,社会给予的需求是自己应该追求的,对佛法一直是人云亦云,看到多少、听到多少就自认为佛法是什么样的,甚至也有过..

八步骤之有效检讨的思考

在佛法的修行过程中我们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净障和集资。在三级修学里导师为我们施设的八步骤三种禅修的方法能很好的为我们践行净障和集资提供保障,那就是要养成检讨自身不足,随喜他人功德的习惯。以前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总觉得要做到检讨自身不足,随喜他人功德,其..

无常,离我们有多远

9月15日,我的同事的儿子办喜事,同事非常开心,按他的话说,因为自己是三十岁才结婚,结果连孙子都耽误了,同龄的同学都已经开始送孙子去上小学了,而自己才盼来了儿子的结婚,所以他此前就跟儿子说:“你爷爷八十岁了,盼望看到第四代啊!”听了他的话,我也很理解,这是天伦之..

宏圆法师:般若是出苦海到彼岸的大慈航

下面我们讲波罗蜜多。波罗蜜多也是梵语,波罗翻译为彼岸,不是我们吃的菠萝。曾经有个老和尚,师父刚刚出家的时候,老和尚给师父讲,菠萝里加蜜,宏圆你说能不甜嘛,意思是般若波罗蜜多非常甜。这个波罗是梵语,意思是译为彼岸;蜜是到的意思,不是蜂蜜的蜜,是到的意思;多是语尾助..

达真堪布:孙悟空为什么没能逃出如来的手掌?

达真堪布“于一尘中尘数佛”:在一个极微尘中,有十方三世一切极微尘数的佛陀。“各处菩萨众会中”:这些佛也不是孤独佛,都安住在菩萨众会中,由无数菩萨围绕着。“无尽法界尘亦然”:无尽法界的每一个极微尘都是如此。“深信诸佛皆充满”:深深信解,在每一个极微尘中都充满了一..

一个人怎么才能解脱痛苦,只有将心融入佛的智慧!

人命就在呼吸间,学佛就是要懂得人生苦空无常,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下的只有一生的遗憾与悔恨。学佛就是在激活我们的慧命,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过眼云烟,对于大千世界来说,我们人非常渺小,只是一粒微尘,要学会放下。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只有..

净土圣贤录易解: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不清楚他的出身,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六二七~六四九年),看到西河道绰禅师的净土九品道场,欢喜地说:「这真是进入佛法的入门要道。修行其他的法门,迂回艰困难以成就,唯有此净土法门,可以迅速地超脱生死轮回。」于是诚恳老实地精勤苦修,日夜不断地礼拜读诵。不久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