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的循环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
觉悟
大小乘佛法中的四种涅槃
涅槃“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认为世间是污染的,他要追求一个清净的境界,到清净没有污染的地方。佛说“净”是一个颠倒,因为你的心执着认为有清净与不清净。你以没有烦恼的心为清净,但佛说不是,它只是有一个名称叫做清净,没有一个真真实实的..
学诚法师:光是心好不够 还得要有智慧
光是心好不够还得要有智慧慧根,智慧的根。植物的根都隐藏在土里,看不见却蕴含着生机;慧根就是一个人过去世积累的修行功夫,这一世呈现出来,就是对三宝有“天然”的信心、虽“未曾学过”却对佛法有深入的理解、“自然”具有许多修行人的等流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过去曾经种过智慧..
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著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
莫问前程不求回报,这是最好的
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3000年,就把陀耶去掉了,变成了佛了。其实佛陀耶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觉明。当你觉悟了,当你明白了你就是佛,觉悟什么?明白什么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寿命有长有短,在世界上有穷有富。有一些人是在复旦大学读书,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些人..
成刚法师:如果这样做 就能转末法为正法
法末不末,就在于我们每个人能不能觉悟问: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成刚法师:佛说正法五百年,正法就是有教,有修,有证。在佛那时代,无论出家还是在家的佛门弟子,因为都是利根,妄想习气非常轻薄,就像经过历劫生生世世的修行,到此生此世,果已接近成熟,到瓜熟蒂落之时了,就像..
济群法师:一念通三世 开悟方能知
一念通三世开悟方能知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这里有两个颂,主要是强调在修行中,念头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
光是心好不够,还得要有智慧
慧根,智慧的根。植物的根都隐藏在土里,看不见却蕴含着生机;慧根就是一个人过去世积累的修行功夫,这一世呈现出来,就是对三宝有“天然”的信心、虽“未曾学过”却对佛法有深入的理解、“自然”具有许多修行人的等流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过去曾经种过智慧的种子,所谓慧根。我们受..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来对待谩骂
通常被人骂者,少有不起烦恼,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时,也有这样的大恶人,他妒嫉佛陀德高望重,要伤害佛陀,以下是佛陀的亲身经历:‘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有外道闻说佛陀发大菩提心,为了自他两利,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外道心怀妒..
佛教中的四种涅槃
“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认为世间是污染的,他要追求一个清净的境界,到清净没有污染的地方。佛说“净”是一个颠倒,因为你的心执着认为有清净与不清净。你以没有烦恼的心为清净,但佛说不是,它是一个名称叫做清净,没有一个真真实实的清净。有..
欲为法门龙相 先为众生牛马
既然我们已经是皈依了,那我们怎么样实际地做到?要紧紧地追随善知识的。先是求忏悔,依着善知识求忏悔,这样子的话能够灭除一点业障,然后再求福,多奉献供养。“欲为法门龙相,先为众生牛马。”别说众生牛马,给三宝做牛马,你怎么样?如果连给三宝还没有做牛马,你说给众生做牛..
智慧法语:佛说一切虚妄不真 你我只是剧中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经典原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经文解释】何以一切世间有为法是如幻无实。此以喻明之。犹如演剧。台上鼓乐奏时。戏子则扮演男女老少种种角色。演出喜怒哀乐等情节。台上之天子。威风凛凛。及至台后问之。..
宣化上人: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
“七佛译经师”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尊者塑过去七佛译经师颖悟绝伦善知识恩播法界泽后世大教流通永护持鸠摩罗什法师到了中国,这时候,佛法才真正有显著的成就;他的功德真是对后世的佛教徒,是特别的深厚,报答不完的。所以,佛教能以流通到各国去,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力量所成就..
一辈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
一辈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不要把苦当作苦,一定要把苦当作是一种"增上缘",这是观念的问题。一个人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我们本身就不会珍惜我们的生命,也不懂得该怎么样修行。所以吃苦,在佛教来讲的话,不见得不好,逆境越多,成就它就会越大,是观念的问题。如果一个人..
改变命运真的需要依靠神灵吗?
转变命运(资料图)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最难捉摸的问题莫过于命运。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无数圣贤哲士对命运这一主题进行过思考,创立了许多关于命运的学说,其中最具代表性有两种:一种是说,命运掌握在神祗手中,要改变命运只有依靠神灵;另一种则认为,人的命运早已前..
净土大德开示熄灭淫欲最简便的几个方法
熄灭淫欲色欲祸害极其酷烈,从古到今,因此亡国败家、丧身绝嗣之人,又怎么数得清!其次,因耽于色欲而摧毁刚健身体、昏聩清明志向,虽具有顶天立地、希圣希贤的资质,却堕落成碌碌无为、无所建树之人,也同样不知有多少!更何况那些违背天理、淫乱人伦、生前成为衣冠禽兽、死后堕..
再苦不怨人,再难也认错
1.冲突之根,余怨所积我两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尤其是这一次在日本冈山,感触非常之深,冲突的问题严重,严重达到的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所以今天的问题,在佛法里面说,这是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阿赖耶识里头,怨愤的种子习气,在这个时候总的爆发出来。所以演变成..
没人把好坏强加给你 每个人都是自作自受!
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时候,他的弟子就问了他这个问题。孔子怎么回答的?“不知生,焉知死也!”意思是说,我都不知道你生从哪来,怎么知道你死往哪去呢?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关于对生命真相的探..
一生受苦很多 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布施得福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此人前世一定修行不好吗?不要这样讲,一辈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不要把苦当作苦,一定要把苦当作是一种增上缘,这是观念的问题。一个人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我们本身就不会珍惜我们的生命,也不懂得该怎么样修行。所..
佛说预防、远离灾难的最根本方法
心向光明远离灾祸灾难距离我们是如此的近,可以说是无时无刻都会发生,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难道只有惶恐、不安地渡日吗?答复当然是否定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佛法来说,只要是人,只要是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彼此心心相连心,只要我们将心比心,万众一心,如此..
历史上第一次佛教和道教斗法 比赛火烧经典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往生吗
【以前曾经有佛弟子请问佛:“要是遇到横祸,突然去世,那能不能往生?”佛比喻说:要是一棵树一直向著东方长,突然砍断,它还是倒向东方。我们念佛就如同树倾向西方长,天天向西方长,即使突然被砍断,也还是倒向西方。然而,我们要反问自己啊,我们是不是朝著西方长?恐怕大有问..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不也是有神论了吗?成刚法师答:佛说六道。天道是天人,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是四禅天,一共二十八层天,就属于天道。天道以人相称,称为天人,不管是哪一层天的,都称为天人。天人既不是鬼,也不是神,就属于六道中..
佛演法师:做个安分的螺丝钉
一台机器的运转需要它的各个零件井然有序的合作,而把各个零件组合在一起的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如果螺丝钉不能安分守己、站好自己的岗位,总是不甘于做一个小小的螺丝钉、跳来跑去的话,这一台大机器怎么能够有效运转呢?弘法度众生也是一样。首先要知道弘法的是僧团,如果把僧团..
圣空法师:《楞严经》大义
《楞严经》第二卷大义【圣空法师开示】真心自性在当下运用就是了,那为什么祖师大德还要到深山老林里长养圣胎呢?因为我们见到什么都动心,见到什么都喜欢,见到什么都管不住自己,所以知道自己管不住这个毛病怎么办呢?找个没人的深山老林,就是为了管住自己。【圣空法师开示】家..
圣空法师:《楞严经》大义
《楞严经》第九卷大义【圣空法师开示】楞严咒有没有什么忌讳?很多人都问我,诵楞严咒有没有什么忌讳?什么都不忌,不分时间地点,就像念佛一样,最主要你能去诵。不管你有什么习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去诵,只要你能诵咒语,你的习气就慢慢地消除了。如果你等你的习气没有了..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问: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成刚法师答:我们皈依三宝了,成为佛门弟子了,那么就应该用佛法规范净化我们的身心。因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是我们众生最粗重的身心过恶,我们要防非止恶,要断除它。因为这五种过恶把我们引入歧途,招惹灾难,导致苦轮。所以佛教诫我..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下一个豕,是小猪。你不觉悟的话就好像关在一个小范围的这个小猪一样。家是集聚贪爱情执的处所,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一切的人情世故,互相都以家庭为大本营。凡夫众生一辈子都以家为中心、为依靠、为港湾。他的精神也大..
师父啊 佛教的哪个宗派才是最好的?
法门无量有一天,法启禅师听到几个小沙弥在讨论佛教宗派的问题,有的说禅宗第一,有的说禅宗最好,议论间不乏表露出对其他佛教门派的歪曲贬低之意。他立刻把那几个小沙弥叫过来,让他们把寺院里的一棵生长得非常茂盛的小樟树给“修理”一番——只留一个树杈,把其他的七、八个树杈..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了什么?为何发生六种震动?
佛陀证悟南怀瑾大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佛陀所证悟的是什么道理?现简单地将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