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资料图)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不外乎都是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准备。为名为利追求。所谓“熙熙为名来,攘攘为利去”,由出生到死都没有停下来。能有多少人认真反省一下生命的意义。静下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宇宙、所居住的生活环..
觉悟
不管学佛多久 如果不去觉悟 只是种点善根而已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佛在世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户人家儿子去世了,他的父母整天忧虑悲伤,由于过度的伤心,甚至放弃了自己所做的事情。佛知道了他们的不幸,深怀悲悯,亲自去度化他们。..
心念改变 命运就会改变
心念改变命运就会改变佛是从哪里产生的?佛是由我们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地狱、饿鬼、畜生是哪里产生的?也没有离开当下的这一念心。因此,一念觉悟的心,可以让我们成佛;一念迷的心、愚痴的心、嗔恨的心,也可以让我们堕落。当我们明白了是心可以作佛,就要善用这颗..
济群法师:学佛发心两大误区看你能否对号入座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一、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
天地如此宽广 为什么要出家?
天地如此宽广,为什么要出家?社会这么丰富,天地如此宽广,为什么要出家?什么叫出家?出家,就是把“我”消灭。用智慧的生命去替换低级的、分别心的、小我的生命,这是很神奇的。一念正觉发心,即与佛相应。在四月初八这一天,发心出家,获得剃度,剃除的除了须发更是烦恼。这一行..
如何理解佛所说的不可说
世间的事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了该了之情,结该结之缘,去该去之地,历该历之事,一切随缘。佛所说的不可说,是让我们去思考,而不是去说,只有学会思考的人才更懂得怎么说,而不是随便乱说,很多事不说并不等于没有表达意思。因为很多时候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例如:佛在《地..
传喜法师:每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资本
每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资本我们皈依有两种含义:一个是住持三宝,佛法僧;一个是的自性三宝,自性佛宝,自性法宝,自性僧宝。今天我们先从皈依住持三宝入手,成为三宝弟子。社会上有些人说,我也信佛,但是他不皈依三宝,那他不能算是一个佛教徒。佛教里面讲众生平等,是指众生的佛..
怎样才能不受情感左右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经常发现自己被情感所左右,譬如说,看见老年人还在工作,心里会觉得很悲伤,不晓得怎样才能不受情感左右,恭请开示。师答:古德说:“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这就是说触境生心,就会体用各别。当情感扩展时,就与理智不平衡了。所以在“隆福闲话”中就有了“情..
创建道场:世界各地之道场之法国法华寺(上)
第九章创建道场世界各地之道场之法国法华寺(上)一九九八年,法师应法国居士之请,前往法国弘法。法国华人,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亦希望能做到成语里所讲的“凝德聚贤”、“克己服礼”、“仁义有常”、“福泽延年”。巴黎的法华寺是华较大的寺院之一,它不仅给人皈向佛陀的方便,也..
济群法师:一念通三世
一念通三世,开悟方能知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这里有两个颂,主要是强调在修行中,念头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
佛教常识:佛法僧三宝
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具有的根本认识,所以这里首先提出来解说。一、世间最初有三宝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三七日间,唯自受用解脱的妙乐。自念所证法理,寂静微妙,甚深难见,非寻思境界,唯智者所觉;众生深著我见,爱乐烦恼,虽然为他们说法,恐亦不能..
如瑞法师:只要去掉凡夫的毛病习气 你也可以成佛
修行就是去掉凡夫的毛病习气(资料图图源网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佛菩萨呢?众生为什么也是形形色色这么多呢?佛法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随着自己的愿力成佛的,只要我们去掉凡夫的毛病习气,就可以成佛。所以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人人都可以觉悟宇宙和人生的。佛法讲众生平等,就是约我..
传喜法师浴佛节开示:在天地之间,每一个生命都是最尊贵的!
在天地之间,每一个生命都是最尊贵的!3043年前,古印度蓝毗尼园内,释迦牟尼佛从摩耶夫人肋下降生,向四方所行七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我从今日,不复更受母人之胎,此即是我最后边身。从是已去,我当作佛。”此时大地为之震动,天龙吐水为其沐浴。太子..
星云大师讲《心经》: “色”怎么就“空”了呢?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了解佛教的人,一看到学佛的人就爱开玩笑说:“哎呀!阿弥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什么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有人会拿这句话来嘲笑佛教,因此,我们务必要把这句话理解清..
圣空法师:和子女长期分离,孩子不孝顺怎么办?
问:和子女长期分离,孩子不孝顺怎么办?圣空法师答:其实,世间的因缘是很难说的,我们虽然相聚一起,即使是一家人也有缘深和缘浅的问题。你看我们现在相聚一天,有时候还舍不得离开。可是有的家庭,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还是不亲,为什么?这就是缘份的问题。所以,你跟你女儿长期分..
宽容法师:如何建立佛法的信心
如何建立佛法的信心?问:《信心铭》中的信心大家都有所理解,但是如何才能建立这个信心?这个信心我们是有意识地去建立,还是无意识地去建立呢?三祖寺方丈宽容法师答:佛法的入门,善巧方便很多,我们把它们归类成两个,一个从相上来入,一个从体上来入;或者说一个从空上入,一个从..
对“反省”不知从何做起
一信徒问师:师父,自己对“反省”不知从何做起?恭请开示。师答:如果骨子里觉得自己了不起,肯定就不知道从何做起!反省的第一步就是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修行,只是在改变自己,如果你不想烦恼,你要潇洒自在,那就一定要找出烦恼的原因,否则便永远不会改变。因为烦恼与错误同在,..
传喜法师:佛陀开启解脱之路
佛陀开启解脱之路我们读过《妙法莲花经》,本师佛陀为诸声闻众授记最少的一次,佛的寿命十二劫,然后越往后授记的寿命越长,在这经典里面十方诸佛寿命都是长远的,过去诸佛寿命也是非常长远的。只有我们现在地球的人寿命一百岁也不到,现在地球上的环境,都是跟经典里的诸佛菩萨的..
万行大和尚:俗家弟子更应该做好世间法
欢迎你们百忙之中回到东华禅寺参加流通点的年会。虽然我很少和大家见面,但是在内心,我经常和各个流通点、禅堂的负责人以及手机里的广大网友说话,倾吐我的心声。今年整个东华禅寺都比较忙碌,我从2000年出关开始,整整十六年,东华禅寺一直在大兴土木。到今年还剩两大项目,一个..
如何把修行观心与工作合而为一
一信徒问师:师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修行观心与工作合而为一?师答: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给你打个比喻,若是你去公园商场散心的话,如何能保证你自己的孩子不会走散?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问题的答案你自己就知道了。这就是要你照顾心态,分分秒秒都要注意到“心”。你若保持得住..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发无上心更难
----摘自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在第十二章,佛用二十..
宽运法师:做好事到底要不要留名?什么是真正的善事?
佛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善啊,就是说利益一切的众生。当然利益的时候,我们应无所住心而行布施。无所住心而来行善,因为我们有的时候行善的事都想要让人家知道,像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名,需要人家知道,需要人家传播,他说这样是不是善意啊?是善。我经常说了说慈心善行..
禅师死后复生 其中到底有何玄机?
面对生死时的禅师(资料图)佛经中说,人死之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对死亡时,大多是各种不淡定。那禅师们面对死亡时,又是如何的呢?在讲述禅师们故事之前,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背景:我们知道禅宗的祖师们传法时都有付法偈,表示传法与嘱托。到了唐代,各种..
传喜法师:我们迷在“眼耳鼻舌身意”里
我们迷在“眼耳鼻舌身意”里“识”是我们学佛法的一个纲领,所以又叫唯识宗。凡夫就是识,就是在识上作文章,这个生命就是分别识。那怎么样转凡成圣?它就在识上,你能把识给转了,你就转凡成圣了。所以佛是为了要引导我们啊,应用到最简单的,祂说凡人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凡人是用..
自然地做,无为地做,让心静下来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教导我们在修行中要没有分别心,但在生活中又要多交善友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善恶友也是分别,这是不是有些矛盾,该如何处理呢?请师父慈悲开示,感恩您。师答:善友恶缘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对善的向往,对恶的摒弃,修行时要没有这种觉悟,是很难有成就..
净慧长老:学佛修行须具备三个根本要求缺一不可
第一、要求就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基本内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只有学佛的起步正了,修行的全过程才会正。我们有了菩提心就有了修行的根本,就有了学佛的思想基础。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在因地中是怎么样修行成道,成道后又是怎么样说法..
修行要落在实处 用佛的法不断改变自己!
修行要落在实处(资料图)我们刚出家的时候,老法师就教导我们说:“修行人就是要学减法,天天要减少习气毛病。”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有个宋国人养了一群猴子,猴子们特别聪明,可以帮他干一些活儿。但遇上饥荒年了,没那么多东西给猴子吃,养猴子的人就对猴..
耀行法师:深度解读《大话西游》:世间有一种苦 叫“爱别离苦”
大话西游(资料图)“有过执着,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看似简单。但,从“凡人”到“悟空”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等待这一瞬间的“顿悟”,却又经历了几万年的“苦难”?爱别离苦(资料图)世间有一种苦,叫“爱别离苦”。相爱的人儿每每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终于盼..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禅师坐禅之后,看两名弟子仍然若有所思,便指着院中的两棵老树问道:“你们看这两棵老树,已经在寺中经历了上百个年头。如今,这两棵树一枯一荣,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呢?”道吾回答道:“荣的好!”云岩答道:“枯..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觉醒
踏上觉醒的归途有句谚语说:在昏暗的夜晚里,即便是整个世界的人睡着了,唯有修行的瑜伽行者是觉醒的,从始至终一一分明。一颗未觉醒的心,总是自以为是。不觉察生命无常,观照刹那生灭,就会被世间的幻像所蒙蔽。一个睡着了的人常常将梦境当成真事,是大家的日常生活经验,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