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皈依后是不是这不能那不能了?戒律会让人不自由吗?

皈依佛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如果再问:“你皈依了吗?”他们要么直说:“没有!”要么反问:“我信就行了,干嘛非要皈依呢?”如果继续问:“你为什么不皈依呢?”他们要么说:“皈依是不是就被佛控制住了?”要么说:“皈依就不能吃肉了,可..

教你一个活得不累的方法

最后这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意」是根本,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起心动念」。凡夫起心动念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都是污染,而且是严重的污染。它的粗相就是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都是在起心动念之处。佛告诉我们,这..

如何看待情感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活在自我营造的情感世界中,难能自拔,因此学习佛法,是必须要直面自身的情感问题的。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佛法中的情感观。一、情。古人造字多蕴含大智慧,从造字上就能传达出其相应义理。情左边是心,右边是青。青、青色代表东..

做错事情常常念着,恶业就愈来愈深

我们做错事情不要害怕。不要常常念着,我过去做什么坏事,别念它,为什么?你念一次你就又造一次,想一次又造一次,你那个恶业就愈来愈深。不要想这些恶的,也不要想善的,专想阿弥陀佛,把一切善恶统统忘掉,专念阿弥陀佛,我就成就了,我决定得生。我生到极乐世界一定很像阿弥陀..

如是我闻:女居士如何和男众师父相处

女居士如何和男众师父相处女弟子依止女法师学佛是最合适的。只是无论哪个时代,女法师都寥寥无几。这也正常,各行各业中男众都是绝大多数。有很多修为非常好的女法师,女弟子很难遇到。很多女居士皈依依止的常是男众师父。哪怕不皈依,平时去寺院,也往往是男众道场,接触到的也常..

如何得到佛法的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

略说佛教中的三种礼拜

礼拜是后世佛弟子为表达对三世诸佛和一切佛教典籍的恭敬之心而行持的跪拜之礼。礼拜诸佛及经典有多种功德,虔诚礼拜可以消前世之业障,还可开?礼拜者的智慧,使人远离恶业多行善事。在汉传佛教礼节中有三种礼拜,即拜佛、拜经和拜舍利。现分别就三种礼拜的行持方法及意义略述如下..

他与玄奘不分伯仲 皇帝曾经兴兵十万去硬抢

克孜尔千佛洞前的鸠摩罗什像人物简介:鸠摩罗什(344年—413年),东晋时后秦的高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博通大乘小乘。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入长安,后与弟子译成《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中论》《百论》等。所译经论影响巨大,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净土圣贤录》中记载他们都得以往生。既然法门无量,殊途同归,那修其他法门也回向净土,不也照样往生极乐吗?恳请法师开示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答:净土一法是普门法,就是平等普遍地摄受九法界种种不同根机..

长见识!你知道法会的真实内涵吗?

谈起佛教的共修活动,“法会”算是许多人认识佛教的入门砖。但是学佛新手初来法会现场,对法会内涵及仪轨还不认识,往往只能从陌生的环境中自行摸索,尤其在知客处跟着大众写牌位、点灯,让不少人误以为法会仅是为了消灾延寿、超度亡者而设的佛事。那么法会的原意究竟是什么?佛陀..

你知道佛法是怎么定义“魔”的吗?

何谓“魔”一般人看到“魔”这个字,就会联想到妖魔鬼怪。这也难怪,因为影视上演的魔都是凶恶残暴,极度可怕,面目可憎的,自然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个先入为主的形象。一般人对“魔”的概念如此,佛教又是如何解释“魔”呢?《大智度论》卷第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

父母学佛是一家人最大的福报

父母学佛是一家人最大的福报父母学佛是一家人最大的福报。儿女帮助父母学佛是最大的孝。但多数人儿女劝父母学佛不是很容易的。即使是释迦牟尼佛在孝敬父母的时候,也是请了地藏王菩萨来演示《地藏经》帮忙。地藏王菩萨通过演绎了地狱的真相,才使佛陀父母真心开始学佛。儿女想让父..

念佛人的四类朋友 你身边有哪一类?

同门行人最可贵每个人,依过去世的种种因缘,总会认识一些朋友。念佛人,这个特别的群体,周围的朋友,大略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同门行人。这类朋友最可贵。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四海皆兄弟。这种同门念佛善友,今世虽然不一定是兄弟,可是来世确同是阿弥陀佛正觉莲华化生,所以..

他们福报这么大是怎么修来的?

积累福报人人都想发财,有的人则能够抓住机遇,心想事成;有的人虽然也能随机而上,努力奋进,却拼搏一生终难成就;还有的人虽然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却不长久,一个失误成千古恨。十多年来就在妙法老和尚跟前听到不少人请教这方面的问题,我选两个故事讲给读者听。还记得妙法老和尚..

女众出家的注意事项

近来经常有女居士问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够放下俗缘,出家修行,是非常值得赞叹的,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果第一步没有走好,可能就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修行,甚至还会辜负这段出家的因缘,岂不可惜?所以,有必要对发心出家的居士啰嗦几句:一、为什么出家如果仅..

禅堂为何叫“选佛场”

禅堂又名“选佛场”,因僧众于禅堂坐禅悟道以证悟佛的境界,以开悟、明心见性、成佛为目的,让众生在禅堂这个地方,通过一定法门彻悟明心、从自我、烦恼、执著、颠倒、妄想中证得无我人众生寿者的妙有空性,故有此称。禅的修行虽然直指人心,入佛知见,但也重视脚踏实地地修行而在..

今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

(一)今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1、有一句话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但是又有说“大善大恶之人可以改变命运”,那么这个改变命运也是前世因吗?又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这么精确吗?“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智随法师:念佛是念自性佛还是念身外佛?

问:念佛是念自性佛还是念身外佛?答:我们到底是念的什么佛?想一想。(众答:南无阿弥陀佛。)应该是念阿弥陀佛,当然阿弥陀佛既是身外的佛,也是自性佛。不过从净土宗“指方立相”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是念身外的佛。自性佛是指我们的本性,身外的佛一般是指自身之外的他方世界之佛..

不懂这个 念佛诵咒难免“喊破喉咙也枉然”

十象图(九住心图)比喻学习佛法的九个阶段九住心:成就一心不乱的阶次让内心从散乱无序提升至一心不乱,必须经历九个阶段,称为“九住心”。这也是佛教各派修定的通途,除非不重视内心的安住训练,否则这九阶段是获得禅定的惟一通道。1、内住当听闻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以及需要念..

“愿消三障诸烦恼”中的“三障”是啥?

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这是佛教徒常用的回向偈。究竟“三障”是什么?我们借用《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讨论三障。《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其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者:谓无重障、最初清净、资粮..

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大的当属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这两位菩萨都是佛陀在经典中授记过的圣者,也被后来的大乘佛教各个宗派都尊奉为共同的祖师。在了解了鸠摩罗什翻译的《龙树菩萨传》之后,我们除了对龙树菩萨充满敬佩之外,还应该从他的故事中得到..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第一福,否则福报再大也等于零

1、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根本智”是自利圆满。“根本智”是无知,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就是六祖能大师在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是真心、是真如、是本性,净宗称为“常寂光”,是真正的自己,它“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无量智慧,不是外面来..

一牵涉到名利,什么法都不灵了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由此看到,人的生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生的一年一岁,是由时间决定的。时间在流逝,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也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一生之中学佛、修道、行善的机会就少掉一天,想起来很可怕。年轻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过了一天,自己会..

放生时要做到哪五个“统一”?

放生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功德放生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功德,也是符合现代动物保护理念的善行;放生出于慈悲,善观缘起,符合智慧。放生不可执著外在的形式,执著自身的福报,而应从众生的福祉出发,符合佛法本意,不悖世间法律。放生应做到“五个统一”:一、慈悲心与菩提心的统一慈悲心..

加入三级修学进入走向生命觉醒的轨道

——复习课之一心得进入三级修学近三个月了,收获最多的是感动和感恩。一路上有同修师兄们的关爱和帮助,有辅导员的陪伴,更有导师的指引和教授,这都是非常珍贵难得的学佛因缘。辅导员妙清师兄眼里总含着笑,积极而热情。她工作非常忙,与时间赛跑,精进修学的意志让人佩服。妙清..

对陷害我们的人,要感恩,为什么?

“行证”,行证不是文字。行证是什么?顺境,对你礼拜、恭敬、讚叹、供养,你欢不欢喜?你一欢喜,完了,贪瞋痴生起来,这就把你什么?把你拉回去了。如果来的人毁谤你、辱骂你、陷害你、障碍你,你怨不怨恨?你心裡不高兴、怨恨,立刻就把你从菩萨拉到凡夫,你是六道凡夫。恭敬、礼拜..

殊胜!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获福无量

武汉石观音寺观音像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

原来礼佛会得这么多殊胜善报

礼敬佛陀【经典介绍】《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而得名。此经主要记述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经典原文】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

烟供的由来、种类及功德利益

烟供的殊胜功德一、烟供法的由来佛法传到西藏地区,当时藏王赤松德赞想建一座寺庙来弘扬佛法,但是白天盖庙晚上却被妖魔鬼怪破坏,盖了很久一直盖不好,于是派人到印度请来了至尊莲花生大士。当时大家都认为莲花生大士(简称莲师)一定会跟这些妖魔斗法,但是事出意外,莲师来到当..

为僧众建寺院时 谁背一筐土就等同一筐金

修建寺庙有很大的功德意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广戒经》中云:“所谓实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佛经中曾云:“一切有漏善根之王,今生今世若欲造就通往上界之天梯,成就犹如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