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人学佛都有成就,现在人学佛没成就,什么原因?过去的人懂得“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所以他有成就。现在人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现在人不孝父母、不敬老师。不是老师不肯教,老师肯教。我在六十五年前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第一次跟他见面,他约我到他家里见面,见面给我第..
成就
智圆法师:净土法门极其高深,又方便至极
以下文字节选自智圆法师《灵峰 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讲记》【无庸钻仰, 么修行。】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此法门极其高深,然而也不必以分别心去如何地钻仰,毕竟是不可思议之境,只要直下念去就可以了。怎么修行呢?就是蓦直而去,这样一句接一句念得清清楚楚,平平实实..
黄柏霖警官:二十三个行善所不应有的心念和行为之二
接下来这个『勿勤于始而怠于终』,你不要刚开始很认真,到最后不了了之,这个就是「怠于终」。那接下来从十七,这个十七个,「勿避嫌,勿避怨,勿因循,勿间断,勿卤莽,勿图报,勿务名」,这几个都非常棒。「勿避嫌」是什么?你不要有我执,你不要怕被人家误会,你不要有我啊,这..
信愿法师:何故偏叹西方,专劝礼念阿弥陀佛,有何义也?(三)
【往生仗佛力】何故偏叹西方,专劝礼念阿弥陀佛,有何义也?(三)「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云:问曰: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答曰: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本..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的重点:四个大愿!
文/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多,四大愿。第一大愿第一大愿,在忉利天,说《地藏经》的时候是在忉利天说的,不是在人间说的。因为地藏菩萨在过去的很久远不可说不可说之前了,经文上所告诉我们的,他最初发心的时候,他那时候是身为大长者子。经上说他初发心的时候,那个佛(出世..
一行禅师:在没有出生之前,你在哪里
被我称为生日的那一天之前,我在哪里?文/一行禅师深观之下,你看不见云的生日和死期。真相只不过是云化成了雨或雪。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因为事物永远在延续着。云承继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阳的高温,而雨又承继了云。我们怕死亡,我们怕别离,我们怕自己不存在。在西方世界里,人们..
若不忏悔,结果会如何
憨山大师在自己的传记《梦游集》中,有一篇写给医生的文章,是对一位姓梁的医生的感谢信,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命。这篇叫《赠良医杏山梁先生序》的文章写道:“予放岭海十有八年,驱驰炎荒,饱饮瘴烟。顾有漏形骸,自非金石,日见衰朽,诸病交作。癸丑夏六月,偶患背疽若覆盂,楚痛难..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7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好,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这是第六行愿请转法轮,就是劝请诸佛说法。法包括教、理、行、果,《心地观经》中说:“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这是第五行愿随喜功德。随是随顺、不违逆的意思,喜是欢喜、心不厌恶。就是说,凡是见到或者听闻他人所作的功德善行,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98)一个修行人的一生,该怎么如法地修行(20)
上师教言集:明天我们朝拜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以三殊胜来摄持。第一,发心殊胜。我们要为一切众生的成就解脱而去朝拜,这样我们的朝拜就会非常的殊胜,有利益,有加持,有功德。我们就像地藏王菩萨那样地发愿,地藏王菩萨的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们也就发愿“众生不空,誓..
宏圆法师:深信自己与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
《梵网经》中说:“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如果能确信自己是将来之佛,并信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那么哪来的一些人我是非?哪来的无边烦恼?心当下就清凉了。但是这个信,也是很不容易成就的。《大乘起信论》上讲,“修行一万大劫方能成就”《金刚经》中..
嘎玛仁波切:正信学佛,真正能应用到自己的身口意上,才能因学佛改变人生
想学佛,要遇到具德上师为你讲经说法,指导你闻思修佛法,而且他讲的佛法你能听懂,在他的指导下,你真正能应用到自己的身口意上,因学佛改变人生。现在很多法师,并不能讲经说法,内地信众去寺庙的规定动作,似乎变成了烧香、点蜡、磕头、供养,该求什么求完就走。很多人遇到困难..
嘎玛仁波切:拥有珍贵清净的法脉传承,更要敢于发愿实修实证
身为藏传佛教的弟子,能够身处在如此清净的法脉传承中,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以传授经验诀窍为主的教法,比较容易修,不会因为理论很多而找不到重点,因而可将所有传承上师们的经验诀窍,直接运用在修行上。一旦运用后就会发现,持戒变得简单多了。因为人的身体和言语还比较容易控制..
广结善缘是指什么?看后你就会懂
广结善缘是指什么?看后你就会懂“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学佛之后,到处跑道场,见人就结缘,变成了疲于奔命、忙于应酬,..
女人成佛必须先转成男身 这是真的吗?
女人成佛必须先转成男身这是真的吗?(图片来源:网络)编者按:佛门中有这样的说法,女人成佛必须先转男身才能成就佛道,女同学们对此很困惑,这种说法,不是与众生皆可成佛相矛盾吗?2017年2月22日下午,贵州惠水九龙山九龙寺住持崇慈法师做客凤凰佛教《师父来了》,对此问题开..
有一种苦,是最最难忍的痛苦,绝不是开玩笑!
入阿鼻狱得大苦在一切痛苦中,无间地狱之苦最为难忍。《地藏经》说:“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若转生无间地狱,那里没有弹指间的安乐,实在难以忍受。《楞严经》云:“若诸众生,恶业圆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阿鼻地狱,即是无间地狱,此地狱所..
达真堪布:什么是真正的寂静处
我们要想获得涅 ,到达彼岸,要具备四个条件,就像乘坐四轮马车到达向往的地方一样。对于我们学佛人来说,这四个条件非常重要。如同四轮般的四个条件是:第一,身处寂静处。这里讲的是环境圆满,主要指佛法中土,即佛法兴盛的地方。以前印度是佛法中土,现在藏地可以称之为佛法中土..
净土法门:这些帮助传递净土念佛法门的,无量功德
报佛恩第一桩重要的大事就是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别人愈多愈好。诸位,你有没有想到,我今天在这 做介绍,几个人听?网路 头播放的,那多少人听!卫星 面所播放的,听的人更多。这些帮助传递的,无量功德,我们心 很清楚、很明白。于是乎你就知道了,今天很多企业老 想做好事,有..
黄柏霖:八载寒窗读《楞严》,功德力超度冤亲债主
这里面牵涉到说有冤亲债主,这个「十习因」里面都有冤亲债主,那怎么样去超度冤亲债主呢?我们举一个天台宗的祖师,近代的天台宗祖师虚老法师,他跟几个志同道合的佛友,当时虚老法师还没有出家,他们几个就在东北,在一个中药铺里面,在做这个中药铺里面的工作,也等于说在中药行..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64)供养上师三宝要自己最舍不得的东西供养,这样的功德非常大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颂词: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越增贪,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是佛子行。这里面讲,假如我们贪心很重的话,供养上师三宝也会不如法,给众生布施也是同样。我们很多人在供养..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93)一个修行人的一生,该怎么如法地修行(15)
上师教言集:你们找上师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些――解脱成就,能有利益,能证悟。前面讲的这些也算是我给你们的最好的教言和窍诀,这些你们不能忘的,假如时刻不忘记的话,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有修为和功德,会有慈悲和成就。所以每个当下的念头很重要,不然的话就没意思了,修到后来什么..
警告当今要堕胎的男女
下面讲一位现代女士的亲身经历:她姓曾,曾就读于中文研究所,结婚三年半,有一个男孩。后来,不幸被强暴,内心受到很大打击。为了抚平内心的创伤,她每天虔诚地诵经拜佛。一段时间之后,她回到一家寺院,见到过去关心过她的师父,师父对她的遭遇深表同情,要她到佛前燃香,恳请冤..
信愿法师:四十八愿殷 唤,乘佛愿力往西方(三)
【往生仗佛力】四十八愿殷 唤,乘佛愿力往西方(三)诸位菩萨: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位师父在鞭策你、在教导你、在管教你,你放逸懈怠就鞭策你,犹如你的父母时时在呵护你、教育你一样。这样对你道业的精进有利益吗?有帮助吗?有,当然有!怕只怕你不肯听人家的话,自以为是。不听师父的话..
你可能在信佛,但不见得真的相信因果!
因果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是佛法中最根本、最基础的道理,佛法中所有其他的理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不论信仰不信仰佛教,都得坚信因果,不论相信不相信它,它都在发挥作用。作为一个佛教徒一定要相信因果、重视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为什么很多学佛多年的人,不但进步不大..
大安法师:我们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往生成佛
好,这个往生的利益就是我们最要往生的一个核心的价值,往生那里得阿 跋致,得一生补处快速成佛。所以我们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往生成佛。这里要建立这么一个观念,这也是阿弥陀佛建立大愿,释迦牟尼佛给我介绍的本怀,这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不是念佛去求人天福报的,不是..
这四个字,浓缩了佛陀临终前最后的嘱托
《楞严经・卷一》第15课宏海法师・讲述-新解“如是我闻”-接下来,开始迈入经文,讲题以后再说它的意义,现在开始讲经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 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
如孝法师:通过《心经》,让我们找回本有的智慧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观世音菩萨接着为舍利子分析:在“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结论之下,“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站在“诸法空相”的普遍性上,我们安住于真理并从“色受想行识”..
印光大师:一念心性与佛无二
《印光大师嘉言录》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
传喜法师:学佛要趁早,老来有福报!
很多人提到修行学佛,就觉得老了才去修行,才去学佛。这是普遍的错误观念。不信我们去看看老人家,能去道场念佛的老人,都是超级有福报的。不然,很多老人都在养老院,都在医院啊。我们能保证老了,身体很健康,大脑很灵光吗?所以,要记得,年轻就是资本。你看六祖慧能二十岁开悟..
济群法师:感同身受之后
当我们真正将众生和自己视为一体,看到他们受苦,自然会尽己所能地施以援手。常人总是关注自己的感觉,关注自己的痛苦和幸福。而慈悲心的修行,需要对这一关注点加以改变。佛教有部重要论典叫《入菩萨行论》,其中特别讲到“自他相换”的修法,就是把对自己的关注转向对众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