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这个里面包括很多..
地狱
抄写读诵地藏经的二十八种利益功德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释迦牟尼佛对虚空藏菩萨说,你慎思而听!慎思而听!这就表示要特别注意。..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经常在做佛事的时候,到延生位去回向的时候,经常会唱到:“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是什么呢?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们佛法现在为什么不兴盛?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现..
佛法点滴之生活篇
我们每天要吃饭,就不能像世间人那样,我们在这个上面也要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我们不但不杀生,而且要不贪食酒肉。佛说杀生者命短命,另外佛在经里说,啖肉者多病。吃肉的人多长恶病,这是佛亲自证得的,真实不虚的诚实之语。我们是发心学佛的,要成佛,就得随顺佛法,在饮食上也..
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本文汇辑者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居士,江苏昆山人。他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为“怀西居士”。因为见到众生造罪无量,以淫、杀二业占有一大半,因此撰写戒杀的《万善先资》、戒淫的《欲海回狂》,又撰写《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合称《安士全书》。..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言《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训。在过去几百年中,流通世间,深受修行者的喜爱。千千万万的人从这本书中获得利益,有人以她的启发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把她做好自己修身立德的范本,还有人因她而进入佛门。到了上个世纪的初期,由于印光大师极力提倡,这..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问: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传喜法师答:因为境界都是你的心啊,所以大手印教法里面有一首偈:“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一切境的时候,这就是我的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虽然空,空而非灭,无所不显现,这就是转变境界了。所谓的对你好,..
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问: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佛号也不想念,请慈悲开示如何度过懈怠期?大安法师答:这个懈怠是与身俱来的烦恼,这怎么度过呢?你就看看汶川大地震的那些片段吧,感受到无常吧,这个死亡是随时跟随着我们,不要以为我们能活多长时间,然后再看一看地狱的情..
学佛之后得重报转轻报
法会结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尽,虽然不及师父操心多,但也是跑了一两天,且事无巨细,样样都得打理,平时懒散惯了,这时候更是绷不起神经来保持清醒。高速路上,汽车飞快地行驶,车内安静温暖的氛围让我不由得侧身躺了下来,进入梦乡……“哐”一声,..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的DVD片。内容非常丰富,举例繁多,看了之后疑惑丛生,请师父解惑。我们认为程团长发心助念,不顾个人得失令人敬佩、赞叹。我们当然应向他学习,自不待言。但对其中有些实例,我们几个居士都有所争论。一个事例是:有一个老居士..
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问:请师父开示,是否得了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更易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是这样来看待的,阿弥陀佛加持是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他不会有分别地说,你得了绝症或临命终时特别怎么样。如果我们平时也有着恳切的心,阿弥陀佛的加持照样在我们身上显现得很明显。但在..
佛说宿殃掷石出血之因缘
世尊于阿耨大泉说法时,在场的五百位比丘除却阿难尊者外,皆是已证得六种神通的大阿罗汉。佛陀向舍利弗开示:“在久远的过去,有座罗阅 城,城里住着一位长者名叫须檀,长者富贵至极,家中财宝、象、马、七珍、僮仆、侍使等一一具足,然而须檀长者往生后,其子须摩提为了独享..
地狱苦果深重,当精勤修行善业
(上)佛陀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们开示:犹如屋舍有两门相对,有人住在当中,有人住在上方,住在上方的人居高临下,能够清楚观察到下方居住者出入行来。佛亦如是,用天眼观察到众生的出生、命终,投生于善道或恶道,色身是良好或有缺陷,容颜相好或是丑..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掖,开示教他也。(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以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亦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二)..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学禅特别强调心的作用,心的力量。佛教有一句经常讲的话: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意思是说,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与不存在,都和我们的心有直接关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以清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