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人,功夫从哪里看?从相貌上看,从体质上看。念佛功夫得力,相貌就改变了,身体就强壮了!用什么方法改变的?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改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我们的相貌会随着我们修行的功夫转变。你一天念几万声佛号,每天读几部经,你的心地清净慈悲,没有恶念,你的相貌..
修行
悲智双运 福慧双修
悲智双运,是大乘佛教的精神,不但要自己悟得真理,破妄证真,还要以慈悲之心去度化众生。悲智双运"悲"是大悲,就是无上的怜悯心,愿救拔众生痛苦、愿助众生得菩提之心;"智",就是佛陀的般若实智。"运"就是运作、运用。悲智双运就是说如来的大悲心和大智慧同时运作,同时运用大悲..
达真堪布:不要把感觉当做修证的标准
净土与大圆满法是从普贤王如来开始,一直法脉相传到现在的,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脉相传至今。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众生因此获得了解脱,获得了圆满的成就。这是正确的方法,大家应该相信。不要自己摸索,要严格按清净的传承、完整的仪轨、佛的教言和上师的窍诀去修持,这样是不..
喜欢占便宜的人,实际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福报的获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众生。冬天在窗台上给小鸟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也是布施,教人学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执著。《大智度论》中说:“若著心布..
修持《金刚经》‘无所住心’的有效方法!
据说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听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豁然开悟。应无所住或无所住心四字,的确为般若法门的精髓、纲要。《金刚经》中类似这样的法语还很多。诸如:“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今生有酒肉女色享用不尽的人,未必就是前世行善的果报!
本文探讨福报的本质及修行中与福报有关的一些问题。一、前言一般人都知道多做布施、念佛等善事就可以得到‘福报’,下辈子也许就可以做个上等人,甚至可生天界去享福,或者死后可以或为‘神明’,像城隍爷、土地公或地府的判官等等,学佛的人大多知道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修成..
蕅益大师:新安程季清传
新安程季清传(并赞)季清居士。新安程小溪。第三子也。名文济。法名通慧。读书西天目。偶谒高峰大师塔。不觉痛哭。翦臂肉寸许奉供。遂矢志参究。礼雪峤禅宿为师。逼拶既久。渐有入处。既游太学。因长兄嗜堪舆术习之。为丛席经营。自比司马头陀。至博山。无异禅师甚敬爱之。临别步送..
道证法师:恭敬礼敬的当下,是在开发我们的佛性和福报
恭敬就是佛性的光明,因为骄慢、 恨的心,对我们的束缚很重,它会使我们很痛苦,没办法发挥佛性的光明,使我们失去我们的福报。所以这条菩萨戒,就是要教我们解脱骄慢和 恨的烦恼,教我们对所有的菩萨,不管是前辈、后辈,都要由内心恭敬,而且态度要礼敬。内心恭敬,也必须要态度有..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08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大家请打开经本,请看经文: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这段经文是从寿命无量来解释为什么称为阿弥陀。我们人的寿命,在减劫的时候最短是十岁,在增劫最长的是八万四千岁。就我..
大乘无量寿经解参考译注及心得报告(8)
丙他力妙法,善护行人其他法门,全凭自力,末世①修行,多诸障难。例如《楞严》中广明行人于禅观中之五十种阴魔②干扰。行人正见稍失,便陷魔网。故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可见行人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犁③,是故其..
复习错科目的我,居然通过了资格考试
2018年8月末学有幸来到庐山东林寺参加“彼岸行夏令营”。此次殊胜因缘使我的家庭真正成为了佛化家庭。初闻正法,从此踏上归乡之路。短短七天,如饮甘露。一边品尝法味,一边系念着家中正被俗务困扰、苦恼的父母。而早已听闻“东林寺”并为之向往的父母此次却没能前来。离寺前,和..
南怀瑾:由西方人迷信密宗缘起讲述法报化三身的道理03
三身的修法以我们以来讲,我们的心意识是最无常的,我们的思想情绪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永远不会停留。但是我们对每一个思想情绪都有知觉,这是法身变成报身所起的作用,是唯心的。所以禅宗祖师临济大师说:“赤肉团上有一位真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没有位子的真人(人的那个根本的人);“常..
南怀瑾:谈过午不食
南怀瑾居士谈过午不食关于静坐中生殖机能反应的调整与对治的方法,也很繁复而一言难尽。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甚至,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
仁清法师:诵大悲咒得十五种善生
得善生第二,得善生。得善生是十五种善生,十五种善生,经上是这样说的。【经文】: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既然有轮回,只要是你没有了脱,你要有轮回,也叫有来世,你生到哪里呢?假如你是人的话,你生到一个国家,碰到一个非常仁慈的国王,非常有福报..
仁清法师:“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种恶死也”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第一、不受恶死:“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种恶死也”。我们说过生死是一生当中的大事,我们修行解决的就是生死问题,我们还没有证果之前,还没有成就之前,还没有到临终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最好是不死啊,最好是不要横死。但是这很难免,因为每个人的..
宣化上人:犯邪淫是自找死路,菩萨何以能不邪淫呢
菩萨何以能不邪淫?◎宣化上人古谚云:“万恶淫为首,死路不可走”,意思是在万般的罪恶中,以邪淫为罪魁祸首!我们千万不要去犯邪淫的罪;犯此罪恶,是自找死路。犯上这罪,死后堕三恶道中,受完一切罪报后,如生人间,要得两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因为他曾使别人的妻子不贞良,今..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人的福报!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人的福报。老年人不念佛,真的很可怜。他们到了晚年,天天指望子女来看望自己。但现在这个社会,子女因为太忙碌,很少有空去看父母,于是他们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其实,他们若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心里有一种归宿感,内心自然不会有..
海涛法师:祈愿的力量
「祈祷」这样的精神修行能提醒我们,快乐并非来自学历、工作或富贵。所以我们在佛前祈愿,我们回向,啊,所以这样子的精神修行能够提醒我们,不见得你要有钱,像刚刚各位,甘露施食、放生把这个功德回向消灾,内心里面就觉得自己有成就感,能够帮助别人,啊,圆满了我们的悲心,这..
憨山大师:修行必以般若为本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妄,故曰“一真”。本来不动不变,故曰“真如”,又曰“..
大安法师: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问: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大愿时,已是大菩萨身份,而我等乃是生死业力凡夫,身心所感诸事不顺,苦恼不已。此时我等应如何才能广发大愿,坚固大愿,落实大愿,是否广发大愿,我等业力方可转过来?答:这要注意,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四十八大愿是阿弥陀佛称性宣说的,也就..
大安法师:为何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
问: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炽盛的心呢?大安法师:是呀,现在众生的业障重呀,这是一个很大的烦恼,首先在观念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个淫欲他是烦恼最根本的六道轮回的根本,要认识到他的污秽,他的可恶,他遮蔽我们佛性的这种巨大的障碍,在世间法会把这个淫欲..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炎热!福德渐渐消散,灵智便为蒙蔽!同时其他恶行随之而起!如俗人由色力的关系,喝酒食肉,玩耍跳舞等,都是为淫欲的先锋!纵使念佛修禅等功行,淫欲不断,必不能..
慎护口业非常重要
云中凤佛在《法句经》中说:“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又说“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善知识说“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是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便是长进。”“行事刻薄,说话尖利的人,不是短命,就是..
女众在家修行断淫欲,应该善巧方便处理
问:我是一位在家学佛的女众,学佛后,对男女之间的欲望越来越淡。因此与我先生分寮而睡,这样如法吗?淫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是我佛弟子所共同认知的法要,学佛后对男女之间的欲望越来越淡,这是值得我们所赞叹的,但是目前你有个家庭,理应配合丈夫共同维持幸福美满的家庭伦理..
一篇文章让你彻底读懂什么是业力?
你可能会想,不明白“自我是幻觉”有什么害处?明白“自我是幻觉”又会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自我”不存在,任何人都不存在,那么去做任何事又有什么意义呢?换句话说,没有开始的人,那又是谁开始修行呢?觉察“自我”和“不知自我乃幻相”的坏处,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觉察几乎就是让你..
邪淫好色之人都长着一双“桃花眼”
两眼无神,眼下青瘀,眼圈发黑: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肾气不足,肾水便不能滋养肝木,两眼便无神,眼圈发黑。肾气充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一般脑子里经常想一些乌七八糟的色情事情的人,眼睛往往很浑浊,两只眼睛像喝醉酒一样游离而没有定力,这在相书..
嘎玛仁波切:不控制恶习就会吃尽苦头,这个道理疾病、家庭教育和修行全部通用
很多疾病,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而导致的。控制不好自己的身口意,嘴巴想要吃,身体有欲望,思想上飘来荡去杂念纷飞,无法控制住自己而造作恶业,后面就要吃苦果了。有些人经常肚子痛,说自己肝不好、肾不好、胃不好等等,都要从想办法控制自己开始。我们佛教的戒律,就是为了控制佛..
唐代寒山和拾得,为人处世的法宝
唐代丰千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很小的小孩,衣服虽然不整洁,但相貌非常奇伟,他问了附近的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家人来认领。因他是丰千禅师拾回..
呷绒多吉上师:什么时候见到自己的心就是见到了佛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33)今生我们遇到上师,遇到佛法,遇到三宝,都是累世的福报。如果不把握今生的修行,也许来世就很难再有机会遇到佛法,也根本没有福报再遇到具德的上师了。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做真正的修行人,如理如法地精进修行,不然会来不及解脱!有人想要成佛,有人执着..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体生命来说,死亡随时随地可能降临,也许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如理如法地学习佛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