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忍耐娑婆诃比丘尼恒颐讲于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万佛城大殿师父上人及各位善知识,今天呢又轮到恒颐上来做报告。师父的偈颂是这么说:“你念佛,我念佛,你我念佛为什么。了生死,化娑婆,处处极乐阿弥陀。”阿弥陀佛呢,是无量寿、无量光,但是我们人却是无量苦、无量障碍,无..
修行
曾文杰:心心之火17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仁清法师:佛弟子要远离杀业酒业淫业
古代印度众生分四类,分为四个等级嘛,但是呢有一种众生不在这四类众生之内,也就是说他不在人类。是人但是很多人不拿着当人看,哪一种呢?就是屠夫。这个屠夫是专杀生的,专行刑的,他比奴隶还下贱,就是这个意思。专门在那个官府行刑的。执行枪决,杀犯人的,屠宰的。这一种在古..
仁清法师:呼吸念佛的好处
问题:吸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默默的念,呼的时候念阿弥陀佛,这样可以吗?回答:这种方法非常好。佛经原理讲,众生生命在呼吸之间。释迦牟尼佛问阿难:“阿难众生生命有多长?”阿难:“嗯,不知道啊。”因为什么呢?不同众生的生命,有不同的表现。比方说同样是人,按说人的平均寿命..
仁清法师:佛教有对财神的供养
佛教有对财神的供养,但是我们很多佛弟子,知道有财神都是民间的财神。观世音菩萨用慈眼,慈悲的关照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发现有很多想学佛想修行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是修行了,借悲心当中升起的要为一切众生提供资具、资粮的缘起,他的一滴眼泪化现出一尊白色的像观世音菩萨一样..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清凉书屋标点序念佛发起因缘第一念佛即是修行第二念佛最为稳当第三念佛有胜方便第四念佛能消业障第五念佛莫求福报第六念佛能断烦恼第七念佛速了生死第八念佛具足三学第九念佛普摄群机第十念佛可度众生第十一念佛得成佛道第十二集白云法师撰《望江南净土词》十二首念佛十大利益序净..
放生的八大功德利益
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人都有很重的业障,比如身体的疾病、寿命短促、灾难魔障很多、福报很薄,修其它法门也有相当的困难,有没有一种容易行持而且收效巨大的法呢?那就是放生。在一切有为善法当中,容易行持功德最大的就是放生,藏地的根桑曲扎大师说:应当断除杀生,救护放生,在..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六疑」之设疑作答(二)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六疑」之设疑作答(二)【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答: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
信愿法师:湖北潜江胡国英往生记
【念佛感应录】湖北潜江胡国英往生记我姐胡国英居士,家住潜江市张金镇,一九三八年生,一九九八年皈依受戒,二○○三年往生,享年六十六岁。她一字不识,不懂佛理,但信佛心诚,乐于助人,自从踏入佛门以后,每日早、晚都要念一炷香时间的阿弥陀佛,从不间断;不过她求的是人天福..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八回拜普眼长者
作者:妙闻到胜根国普门城中参普眼长者理身心运平等智利益无量佛欢喜门证善现行善财童子从法宝髻长者那里,听闻到“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之后。便探入一切诸佛无量知见,安住于菩萨无量殊胜行,了达菩萨无量方便,希求菩萨无量法门。……善财富子一路上思惟着善知识的教导,渐..
因赞叹佛的功德,法师生生世世口出妙香
你经常赞扬别人吗?你是否觉得赞扬和鼓励是自己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对佛的赞颂不仅可以使大众坚定修行的信心,对自己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王并没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但是对佛法不但具有相当的信心,而且发心非常广大。所以在一天当中,建造..
一行禅师: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早已把方法传授给我们
佛陀已经把熄灭怒火的工具传授给我们,那就是: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拥抱愤怒、深层地观照认知的本质,以及深入地看到对方深受其苦,也需要帮助等不同方法,这些都是由佛陀直接传授且是非常实际的方式。所谓念念分明地“吸气”,就是清楚觉知空气如何缓缓地进入体内;而念念分明..
一句佛号作大舟,载运往生极乐国
“生值佛世难。”只有生在佛世,才有机会见到佛。而法是从恭敬中求的,如果我们见到佛像就如同见到真佛一样,极其恭敬虔诚,那么无论修什么法门,决定都能成就。深的观修法门不说,单就持名念佛这一法门来说,只要具足信愿行,行住坐卧,一句佛号念念不忘,如此精勤不懈..
业难尽情难空,求生极乐得解脱
在《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于他遇佛得佛开示救度,从龙趣里面出来之后又渐渐地行善积德、修行,命运变得越来越好。但由于原来的命债还没有偿完,还要轮回偿还宿债。他这一期的生命示现在汉末三国时期,成为魏国邓艾的部下——行军司马,综合性地治理将军..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就很难收摄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防微杜渐”的道理,所以,修..
不后悔过去,不担心未来
“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气里行走是个奇迹。但我认为真正的奇迹并不是在水上行走,也不是在稀薄的空气里行走,而是在地球上行走。”人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赛跑:你也许想知道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否已经在你身后;你也许会认为它们尚未到来,但终将到来。繁重的..
戒能长养一切诸功德
这是说戒能生长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怎样去立呢?就是持戒。你时时都依照戒律去修行,持戒而不犯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做一些犯戒的事情,这就能生一切的功德,什么功德都会生出来。你持戒不贪,不贪就是布施,能持戒也就有布施的功..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朝的大祖师们,在非常灵活、随机应变地接引学人的方法中,有一些自己特殊的方便。比如说有的禅师碰到学人过来,不管学人给他提什么问题,他可能都是一个回答,比如说“莫妄想”,就是一个回答。或者不管学人提什么问..
道秀法师嗔心堕为蟒蛇
在《高僧传》上说:南北朝有一个道秀法师。这个道秀法师,在《高僧传》上说他是博学多闻,通达很多的教理,智慧也特别的高。但是他的性格上有一个缺点,这个人 心、对立心很重。他经常跟人家辩论,而且一定要胜过对方,他不管什么都是以胜负:“我要胜过你。”这样的心态..
隋代高僧道绰大师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呢,跟昙鸾法师属于一脉相承。那么他对于净土思想的陈述,我们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做一个了解。第一个,众所周知,净土不是叫“横超生死”么,是相对我们这里叫“竖出三界”。我们把净土叫“他力法门”。那..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不能得到清净行的法益。经文背诵虽不多,但确实奉行,灭除贪、 、痴,如实知见,内心清净,生生世世不再执着的人,真正得到清净行的法益。有两位出身高贵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其中之一精通三藏,娴熟于唱诵并弘扬经文。..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说大菩萨有十种行持,可以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那么是哪十种行持呢?第一种:亲近善知识,恭敬供养。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呢?《八十华严》中说:“若有净信坚固心,常得亲近善知识,一切诸佛与其力,此乃能入如来智。&rd..
迟早都要成佛,为何还要去极乐世界呢
问:佛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那你们迟早要成佛,为什么要发愿到极乐世界去呢?宏海法师答:这句话是佛说的没错,但是这句话是佛说给我们听的,我们是没有资格说的。说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心佛众生皆平等,这是你往生了以后才能平等。如果回..
木鱼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说木鱼的故事。以前有个歌叫《木鱼石的故事》,比较流行,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是木鱼。这是在佛门里面最常见的法器。虽然我们有时候读诵经典,这样像读文章一样读或者诵过去,但是如果配着敲起来木鱼的这个节奏的话,它会更加地..
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间就像为旅客开的一个客栈,投宿一夜,第二天必须各奔东西去走各自的路。其实,我们都是三界里的客人,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因为这里面充满了恐怖、苦恼。如果不好好地修行,这一生结束后,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再沦落到恶道..
慈心龙王消伏怨害
菩萨在久远劫前的过去生,曾因为 心的缘故而堕为龙身,具有“气毒、眼毒、触毒”三种毒;又因为过去所修的福报业缘,身体色彩如七宝聚集,不需要日月的照映就能自然散发出光明。它的四周经常有无量的龙群围绕着,龙王亦能变化为容貌端正的人身。它们住在毗陀山偏远的地方..
说真的!你可能连怎么正确称呼出家人都不知道
出家众位列三宝之一,是在家居士皈依的对象,又是殊胜福田。身为居士,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称呼出家人,往往被人笑话,失弟子之礼,折自身之福。下面略微介绍有关这方面的基本常识。一、师父可以说是对出家人最稳妥的一种称呼。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
开饭店雇人杀生,同时要说假话,这样犯戒吗
问:弟子开一个饭店,开饭店当然以赢利为目的,弟子不杀,可是饭店人杀,弟子为了赚钱也要说假话,这个是弟子犯戒吗?弟子要怎么办,请师父开示?法师答:碰到你这个问题也是感觉到真谛、俗谛之间的一个矛盾。从世间人来看,开个饭店当然是要赚钱,不赚钱的商人那不是傻瓜吗?所以..
临终的往生,取决于心中的爱取
在《高僧传》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的。这个僧藏法师出家以后,白天修福,晚上念佛。他的修行就是两个重点,修福念佛、念佛修福。到后来,晚年临命终的时候,在《高僧传》上说,他的中阴身,六欲天次第来迎。刚开始四天王天现前,他内心不动;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
他竟因救蚂蚁而获得重生
编者按:你相信善有善报吗?你平时做事注意细节吗?你甘于从平凡小事做起吗?请看今天的《佛教故事》,佛家讲究善有善报,认为一个人善事做得越多,得到的善报就越大,善事不分大小,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会改变人的命运。从前,在一个离城市不远的森林里,有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