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

为何要注重回向

问:为什么要注重回向?大安法师答:一般我们做的世间出世间功德,你如果不回向,它自然也有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它是自然的一个因果,那经过你的心意一放大,它的功德更大。比如你修个善行,布施,你布施了一个人很多财物什么,你不回向,比如说你能够得三世的国王的回报,但..

人对世间财色名利的不同反应

【原文】人对世间财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于此,五物在傍,一如干草,才触即燃者也。其二如木,嘘之则燃者也。其三如铁,不可得燃者也,然而犹可也。其四如水,不惟不燃,反能灭火者也。然而隔之釜瓮,犹可沸也。其五如空,然后任其燔灼,体恒自如,亦不须灭,行将自灭也。..

佛敕目连度度化梵志

(上)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弘化时,诸菩萨、四众弟子、天龙鬼神、帝王、臣民,大众聚会,听佛说法教化。佛的右方是目连比丘,目连比丘神通广大、智慧如虚空,能随时变化、权智并行以普济众生,济众之数,多如恒河沙,诸天天众皆稽首、敬仰、尊奉。这时,佛告诉目连比丘:“..

福光王子出家

无数劫之前,义成慧如来出世说法,当时人寿为一亿年。具光国王即于彼时统治六千万由旬内之国土,国王所居宫殿纯以七宝制成,名为宝光王宫。人人皆谓国王财富圆满,而国王所生太子福光更是相好庄严,福光降生时出现一千七宝宝藏,王宫内也现出七人身量之七宝,且整个赡部洲人众皆生..

是谁“偷”走我的心?

失踪的心像婴儿那样安住接下来我们从安住修的角度,直接观心。全知麦彭仁波切讲:“外观百法,不如内观自心。”其实做很多研究、写很多论文,都不如向内观察自心所带来的认识多。印度著名的大成就者萨绕哈巴曾说:“舍离思与所思,住无思如幼婴。”无有所思,也无有思者,如同刚出..

为什么很多高僧大德修行一生还身染重疾?

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我们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们的业障。《普贤行愿..

佛说女人八十四态,克服掉可令人快速得道

《大爱道比丘尼经》本经是比丘尼修行之必读经书。佛说女人八十四态,克服掉可令人快速得道。《大爱道比丘尼经》出于大正藏律部二四册(第九四五页中--九五九页上)、译者失传,北凉时录。这是一部叙述比丘尼祖师大爱道出家因缘的经典。内容简介:《大爱道比丘尼经》出于《大正新修大..

关于《地藏经》百问百答,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答:地藏菩萨本愿经。注:此答是依一般常诵本的题名。第二条、地藏经是何人所开示的?答:释迦牟尼佛。注:忉利天宫神通口第一云:“一时,佛在…….。”第三条地藏经是在何处所说的?答:忉利天宫。注:神通品云:“一时,佛在忉利天……。”第四条地藏经..

在农历七月里,礼拜地藏菩萨功德无量无边!

地藏王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的长子,其功德广如虚空、深如大海、高如须弥,即使十方诸佛在千万劫当中,连续不断地赞叹宣说,也说不尽这位大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

净土法门:去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

「七宝与万物,佛之国土也。由自一心,而现妙土,由心转,以成世界,是故事事无碍,圆明具德」。这就说明了《华严经》上十玄门,最后讲到究竟是事事无碍。圆是圆满,明是光明,具足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是我们真心现的,我们自己本有。佛有的我们全有,为什么不要成佛?「故经云」..

宏圆法师:于佛法中修善,才能出生死证涅

世间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善事就好,都是一样的,其实在佛法中修善与其他的行善是有天壤之别的。《科注》中说:“盖奉事余道,不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因故。”只有于佛法中修善才能出生死、证涅。在《诸德福田经》中,“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佛法最真,九..

高铭法师:佛陀说法的风格和语言技巧

高铭法师闽南佛学佛教,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团体,究其原因,除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等外部条件外,就佛教内部而言,一方面与佛教的教义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能够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有关,另一方面与佛陀在世时的传教方式和说法风格很有关系。过去,我们对佛陀..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下)

10、普皆回向愿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迥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普皆二字,摄尽前九种大愿的功德,意思是说:自从最初礼敬诸佛开始,直至第九恒顺众生所修的功德,皆悉回向,故言:「普皆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即将前面所修自利利他..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9、恒顺众生愿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是说明第九恒顺众生大愿的内容。恒是恒常,随是随顺,众生,包括法界六道四生,凡有心者,皆名众生。众生的种类无量,众生的数量无量,众生的根性,众生的嗜好..

刘素云:无量寿经27集文字版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接着昨天讲的内容往下进行。今天,我们讲第九品和第十品。因为这两品的经文都不长,所以这一节课可以讲两品。现在我们开始说第九品:【圆满成就第九】前面几集介绍的,是法藏比丘在因地的发愿修行。这第九品,是说法藏比丘修学获得的圆满成就。也..

地藏经百问百答,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答:地藏菩萨本愿经。注:此答是依一般常诵本的题名。第二条、地藏经是何人所开示的?答:释迦牟尼佛。注:忉利天宫神通口第一云:“一时,佛在…….。”第三条地藏经是在何处所说的?答:忉利天宫。注:神通品云:“一时,佛在忉利天……。”第四条地藏经..

受佛嘱托度化末法众生:地藏菩萨的无边功德

受佛嘱托度化末法众生:地藏菩萨的无边功德觉林菩萨偈: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

净土法门:信佛

我们要怎样报佛恩?如教修行就是报佛恩。佛教我们什么?这个要知道。在净宗法门面,教导我们的,《无量寿经》上所教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发菩提心就是真诚心,念念不菩提心,念念与真诚相应。对人、对事、对物不要怕,「我都是真的,人家都来骗我」,把这个放弃、放下..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著作《观经四帖疏》的缘由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一起来研究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今天我们进入疏文。疏文,我们首先要探讨《四帖疏》的跋文。跋文就是写在这部《四帖疏》后面的一段文。为何要先说跋文?因为这段跋文,善导大师有说明他为什么要著作这部《观经四帖疏》――著作的缘由,以及这部《观经四帖疏..

信愿法师:念佛必定见佛(三)

前面我们也讲过《地藏经》说:南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的时候,都有百千恶道鬼神,变作父母乃至眷属,引接亡人落入恶道。所以阿弥陀佛很担心,我们临终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护持,可能就业障现前堕入恶道。所以阿弥陀佛很慈悲,悲愍我们这样业障深重的凡夫众生,发了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

用求工作疏找到满意的工作!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实不虚。下面来说说末学用求工作疏找到满意工作的经历。末学去年总共做了三份工作,都是销售类的,几乎每份工作做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工作存在一些虚假欺骗客户的事情,发现之后就辞职重新找。末学做的最后一份销售工作的公司是给二手车办理贷款的,做了几个..

佛教八大菩萨的来历

八大菩萨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出自《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大菩萨之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之一,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

佛教的孝道故事(五则)

孝道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之一。在诸多佛教经典中,佛陀都论述了佛子尽孝道的重要意义。翻开诸佛菩萨的传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诸佛菩萨是实践孝道的典范。受佛教孝道思想的影响,历代高僧大德对孝道有很多经典理论。从佛经上对孝道的赞叹、强调,可以确定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重..

怨亲平等

星云大师宽心:怨亲平等佛经上记载的常不轻菩萨,每当外道以恶言相向、棍棒瓦石加之时,他仍然会以恭谨诚恳的态度回答说:“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将来会成为正等正觉,你们都是未来的佛陀。”常不轻菩萨有这种忍辱精神,有极其宽博的心量来包容,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诚于..

一场法会:趴着进去,站着出来!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文/妙敏无法解释的因缘也许是我宿世的业力显现,或是我今生业力的显现,2016年7月23日的晚上,我跟丈夫。女儿出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快到小区大门口的时候,好像身后有一只无形的脚踹了我一下,让一个趑趄,扭了一圈跪倒在小区门口,这时脑海里呈现出一句..

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高僧:可男可女 非男非女

编者按:不管是否信奉佛教,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旅游时去寺庙参拜的时候你可能认不出燃灯佛像,也有可能认不出韦陀菩萨,但你肯定能认出观音像。观世音可以说是佛教影响最广的一个菩萨,如今大家看到的观音像绝大部分都是女相,然而《华严经》中说观音菩萨是:“勇猛..

[入行论广解]寂天菩萨造《入行论》

播放故事点击这里当时寂铠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那烂陀寺,那里有五百位班智达,他们的顶饰是胜天论师,寂铠在胜天论师面前听受了很多佛法而且出家,法名为寂天(有些传记中说是在文殊菩萨面前,听受了许多显密教言)。他默默修持,依靠很多经论的内容造了《学集论》和《经集论》,但在..

[入行论广解]阿底峡尊者修持菩提心的故事

8播放故事点击这里阿底峡尊者对所有的大乘经论全部通达,在印度的东方和西方,没有再像阿底峡尊者那样聪明出名的人了,而且他前世当过五百世班智达。有一次,他边观修菩提心,边转菩提迦耶的佛塔(佛塔四边都有佛殿),当绕到西边的时候,西边的石佛像亲自对他说:“你如果想在很..

前世是何因缘让她拒绝六国国王的迎娶,毅然选择出家?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出名的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如法执掌国政,以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茂果丰、牛肥马壮,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们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国王喜添一女,宫廷内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为王家种姓是嘎希,而且公主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所以..

不受戒,犯了错是否就不严重

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还要大,便不敢受戒,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入中论》中说:增上生及决定胜,其因除戒定无余。为了后世得到合适修行的身体,现在一定要受戒、持戒。否则,光做布施会受生成龙之类的畜生。不仅如此,受了律仪的人,其善业之流将连续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