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写的全是亲身经历过的感应事迹,太不可思议了;我曾无数次的讲给我身边有缘的朋友,如今我决定他写出来,让同修们增加一些学佛的信心,要知道佛菩萨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的,危难之际,只要一心祈请菩萨加持一定会有感应的。首先我讲第一件事:搭错车,迷途绝处逢救星!..
虚空
缘来缘去皆是福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都出去化缘,后来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缘了。原来,悟了发现龙山下的缘十分好化,随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悟了就把化来的钱买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其余的时候就在寺庙里睡懒觉。悟空就劝悟了,让他不要虚度时..
南怀谨:关于生命
我一辈子研究哲学宗教,为什么重点在佛法呢?中国儒家、道家跟佛家一样,但是没有佛交代得清楚。佛已经修证悟道,知道我们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生命、整个的宇宙,有个总的共同生命,是不生也不灭的,永远不变的。这个在哲学上,中文翻译叫做“本体”,一切生命的六道轮回..
帕奥禅师答:限定虚空遍禅和空无边处定有何不同?为何前者是色界定?又修限定虚空遍禅有何特殊利益?
问:限定虚空遍禅和空无边处定有何不同?为何前者是色界定?又修限定虚空遍禅有何特殊利益?帕奥禅师答:修行限定虚空遍时,禅修者直接觉知空间;修行空无边处定时,他专注于去除遍处禅相之后留下来的空间。除了限定虚空遍以外,其余九种遍都可用来修行空无边处定。在巴利文中,限定虚空遍的..
帕奥禅师答:能否以舍心观为基础进而修行无色界定?
问:能否以舍心观为基础进而修行无色界定?帕奥禅师答:不能。要达到无色界定,首先必须修行遍禅达到色界第四禅。例如,修行地遍达到第四禅。从第四禅出定之后,你必须去除遍满无边虚空的地遍似相。去除地遍似相之后,留下来的只有无边的虚空,这时你才能够修行空无边处定。至于舍心观乃是..
法增比丘答:四十业处是什么呢?
法增比丘答∶业处(Kammatthana)是指作业之地或工作之处。这是指止禅与观禅。止禅是培育定力来作为观禅的基础。四十业处所讨论的即是十随念、十遍、十不净、四无色、四梵住、一想、一差别。十随念有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随念、入出息随念(安..
法增比丘答:什么是五蕴?
法增比丘答:佛陀把众生的身体与精神现象归纳为五蕴(khandha),即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若我们对诸色、受、想、行、识生起执取,那即是‘色执取蕴’,(rūpupādānakkhandha),‘受执取蕴’(vedanupādānakkhandha),‘想执取蕴’(sañ&..
帕奥禅师答:无我与空是否在层次上有所不同?
问:请问禅师:无我与空是否在层次上有所不同?帕奥禅师答:在法句经中,佛陀开示说:「一切法无我」,这里的一切法指的是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包括所有的名色法,而无为法就是涅 。当禅修者修行观禅,体验名色或五蕴为无常、苦、无我时,他才开始了解什么是无我。当他证悟道智与果智时,他..
北传佛教禅宗里面说开悟之后的境界是大地平沉、虚空粉碎,在南传佛教如何表述呢?
学员:禅宗里面说开悟之后的境界是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我想问一下,在南传佛教里面应该是对应的哪一种境界呢?尊者:可能北传的法师会更清楚。(笑声)学员:到最后那种境界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可能是表述不一样吧?尊者:如果你问一些南传或巴利三藏的问题我可以回答;但如果是对于北传的问..
佛使比丘答:现在我们想想“四恶道”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想想“四恶道”是什么意思?佛使比丘答:第一是地狱。地狱的意思是焦虑(泰文字义为“灼热的心”),当人经历像被火烧烤一样的焦虑时,当下就化生为地狱众生,这是“心灵的投生”。身体虽然仍居留人道,但焦虑一生起,心就坠入地狱,如因怕犯错,或因..
修福跟没有修福的天壤之别[慧律法师]
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可不得了,那是成圣的一念之间,这个没有大福德、大因缘碰不到的。所以,你就晓得,我们福报大的人,身体健康、经济非常好,面相庄严,六根圆满具足。福报不够的人,一出生,没钱、残废、聋哑、智障;生意怎么做怎么赔钱;所交的朋友没有一个是好朋友的,都是酒..
开悟了就不会生病了吗?
问:如果一个人开悟了是不是就不会生病?我有一次念观世音菩萨,念了大约有五六个小时吧,突然的像整个世界爆炸了一样,一切都没有了,有过三次,自己很清楚。我躺着念观世音菩萨,感觉人就像佛躺着一样,广大虚空的,过一阵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些境界是对的吗?传喜法师:这个也..
《坛经》中的“性” [戴立勇]
在宗宝本《坛经》中“性”字有六类:1.实性、共性、法性、性空“无二之性,名为实性。”《忏悔第六》“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顿渐第八》“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
天降舍利简介
天降舍利简介:天降舍利以透明白色居多,其次是奶黄色、浅黄色如不丹极乐法会、紫云寺法会等出现的天降舍利。天降舍利没有白色。是因为“白色是修大智慧而令法界体性开显而得之”只有真身舍利才有把白色特别是纯白色。天降舍利的鉴定:每种舍利鉴定方法不同。除了佛陀的..
阿罗汉的舍利
辟支佛舍利(arahantbizhifoshrine)佛陀最初之弟子一千两百五十五位另外还有很多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等,而其中之十位最具代表性一般信众常以佛陀-十大弟子称谓。根据mayingyanrelicsandven.kondanna(介绍佛陀舍利子与十大弟子舍利子的书)所述:佛陀十大弟子舍利子其来源..
刘月瑛居士舍利
刘月瑛居士是我的二姑姑,于今年(2003)农历新年大年初二(2/1)凌晨(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同天)溘然辞世。走得突然,却很潇洒。走的时候,没有病苦,没有带给全家人任何负担。还记得大年初一,我打电话回家拜年时,还与她聊聊几句,没想到她就选在知道全家人都平安无恙的隔..
白玛才旺仁波切五彩舍利
殊胜法王白玛才旺仁波切圆寂纪实具备博学、清净、贤善之大成就者,具足慈悲、智慧圆满、持戒清净、弘法利生功德圆满之殊胜法王白玛才旺仁波切于公元二○○二年三月十日(藏历水马年正月二十五日)自在舍报,法王仁波切的法音德相,早已深深地融入弟子们的心田。现将法王仁波切受生自..
宣化上人舍利
1995年7月28日,上人法体在万佛圣城荼毗,连续焚烧十小时后得各色舍利四千多颗(后于万佛圣城上空洒骨灰后,又有从地上捡到舍利者,合计当有近万舍利)。宣化上人略传法界佛教印经会编宣公上人,东北吉林省双城县人,民初戊午年农历三月十六日生。俗姓白,名玉书,又名玉禧。父富..
什么是舍利花?舍利花几则实例故事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舍利花。舍利花实例一:家住北京朝阳区88岁的老太太赵氏与2003年2月19日早..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图文)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山,每年香火不断,游人也络绎不绝。为什么普贤有这样大的名气?他和峨眉山又为什么会有这样密切的关系?现分析于下:普贤,梵语音译三曼多跋陀罗。嘉祥《法华疏》云:三曼多云普,跋陀罗云贤。《华严大疏》云:体性周遍曰普,..
双生灵魂
双生灵魂灵魂伴侣是最近几年经常出现的名词二元剧情的人们把此当作是人类完美爱情的目标当人们的体验还处在二元的对立剧情里面时一切的体验都是在感受恐惧高兴对立的感觉包括双生灵魂灵魂伴侣先总结一句双生灵魂就是让你二元里面所有的梦想都破灭的能量体双生灵魂就是帮助你彻底离..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修行?
一、如何处理衣食住行衣服,为蔽体御寒之用,但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但也不能故意穿著垢腻破烂之衣,而表示修行。因衣服不整齐,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佛陀曾教弟子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
素食馆基础工作之--(发给客人的宣介)汇编1
做好"广而告知"--改变和提升社会客人的认知意识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不可缺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要”持久战“巩固效果--企业若不做宣介,营销,就像是在黑夜中向客人暗送秋波!呵呵,也像为了省时间(或不流失时间),而让钟表停滞一样。==素食馆,即使光有菜品的质量也是单..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第一、不得贪求玄妙以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覆第更无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实。盖由吾人知解习..
通中脉是开悟第一步 要打通中脉必须打坐
要开悟必须通中脉,要通中脉必须打坐。明白法理是一回事,能证到是另一回事。就像明白不生气不嫉妒的道理,却还是要生气、要嫉妒。嘴会说,是没有丝毫用处的。要证道,必须先打通中脉,要打通中脉,必须打坐。不论门派,第一步都是打通任督二脉。中脉不通是被贪嗔痴堵住了,中脉通..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中,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解脱,如果佛陀能够让众生成佛,那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把众生给度完了,我们何必还沦落至此。佛教的终极目标终得个人去实修实证,而非只是终..
“以护止杀、教启人文”的弘一法师 [明贤法师]
原名:为护法故不怕炮弹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1880-1942年),是佛教南山律祖,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人,朱自清评论说:他虽然避世绝俗,却无处不近人情,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抗战爆发后,举国上下生灵涂炭,中华子民惨遭屠杀,弘一法师破除俗见,突破抗战杀生的重大伦..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图解-智慧的象征-人生的体会
第一章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我们既..
略论禅宗的证悟之道
略论禅宗的证悟之道圣凯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自从达摩东来传法,后来一花开五叶,禅宗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主流,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禅宗一向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口号,禅宗的实践意在使禅者截断当下思虑之心,使心不向外奔驰,而能反躬自察,默证此..
藏传佛教的养生之道
在藏地,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态也特别乐观。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生活优越,或者自然条件舒适,相反,去过藏地的人都清楚,那里气候多变、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藏族人心里却充满阳光,一直有种满足感、幸福感,其中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