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

以歌声怀念虚云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资料图)【老和尚】作词陈光来作曲田信国演唱付笛生三步一拜到五台,(1)一声杯碎顿悟开。(2)百年苦行度众生,一件衲衣承五脉。(3)一杖一笠云山外,(4)亦禅亦农真如来。闭目观心大菩萨,(5)慧灯长明耀四海。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坐阅五帝四朝,一百二十载。(6)老和尚,虚..

普贤菩萨圣诞祈祷众生皆能满愿

今天农历二月廿一,普贤菩萨圣诞,敬请大家吃素、多念佛、供灯,广做功德!普贤菩萨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和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普贤是菩萨行的表征,任何一个众生,实践菩萨行圆满之时,就是普贤菩萨。普贤,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等,又作..

温金玉:重重愿海浩无边——普贤菩萨

印度与中国在地理上虽然同属于亚洲大陆,但被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相阻隔,因而是两个完全异质的文化形态。后来随着横贯中亚细亚的交通路线的开辟,这两种相隔离的文化开始交流。佛教初传中国,起先并无太大影响,在一段时间里,甚至被人视为黄老神仙方术的一种,仅限于在皇室贵..

放下不放弃随缘不随便

放下不放弃,随缘不随便人生是一场戏,这个意义很深。佛法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般若。佛在《心经》中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讲的是真空妙有的真理。“色受想行识”叫“五蕴”,五蕴包含一切法。一切法也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无;从相..

太虚大师是怎样出家的?自古高僧也出少年!

太虚大师(资料图)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逝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 太虚16岁在苏州木渎浒墅乡一小庙出家,平望小九华寺士达..

扫地中的修行

扫地僧(资料图)出家整整十年了。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说是“出家一年,佛在心间;出家二年,佛在大殿;出家三年,佛在天边”。这完全是对出家生活的一种误解,也是一种误导。就我自己来说,道心逐年而弥笃。十年之间,佛陀似乎从遥远的天边,从大殿,住进我的心间,让我时时忆念……..

净土十二祖彻悟大师往生纪念日 追忆彻悟大师行历及其思想

彻悟大师法像(图源:网络)文:温金玉(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在北京怀柔区红螺山上有一处净土道场,即红螺寺,这里走出了中国净土宗的两位祖师,即彻悟与印光大师。彻悟大师深通教义,悟彻宗乘。晚年归心净土,自行化他。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主。其所发挥,被..

佛眼中的爱情与婚姻

世间对爱情颇多溢美之辞,如“只羡鸳鸯不羡仙”。意思是,只羡慕像鸳鸯一样,与爱人携手同老,相伴终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给我,我也不羡慕。欲界生命都耽著情爱,有一首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出自元朝词..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

世间:不必占有的好物

不必占有的好物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句话,她说:“不必占有,看看就好!”那时节,我们都是刚刚毕业的穷孩子,她在一家医院当护士,我在工厂当技术员,挣的钱仅够糊口,为了省钱,我们合住一间小屋,自己动手,煮最简单的饭食。在她医院对面,有一..

懒是大恐怖!你想要的美好统统离你而去

别译杂阿含经八十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阿难从佛向舍卫城。时于粪聚窟中,见夫妻二人,年几老大,柱杖战栗,如老鹳雀。佛遥见已,告阿难言:汝见夫妻二人极为老朽在粪窟中不。阿难白佛言:唯然已见。佛告阿难:如斯老人,若年少时,在舍..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访,他是尊者年幼时的朋友。这一天,婆罗门与那伽波罗尊者共相问讯,坐在一旁后,向尊者说:“世间所有喜乐之中,您的喜乐最为殊胜。”尊者于是问他:“您是依据什么道理观察,而有此说呢?”婆罗门回答:..

修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首先,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地藏经与地藏法门。像净土宗的莲池大师曾经闭关修学地藏占察法门,而且他一辈子都修持地藏法门。另外,律宗的弘一大师,他被尊为律宗的祖师之一,他也提倡修习地藏法门。为什么?因为地藏法门可以灭罪、减轻我们的业障,如果此..

微视:《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之图》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国宝《三界九地之图》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图,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佛教天人合一图。此图系依据唐玄奘所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著作,《阿毗达摩俱舍论》(简称《俱舍论》)所绘制。《俱舍论》是公元4至5世纪时印度佛..

什么是四禅八定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色界四禅1、初禅是用各种方式消除种种烦恼、欲念,达到无忧无欲的境界..

造佛塔与绕塔的功德

塔的历史典故佛塔,梵文译名是窣堵婆(STUPA),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圆冢、塔庙等,是“顶”、“土堆”的意思。塔原本是指安放佛陀舍利的建筑物,后来涵义则扩充至纪念佛陀生处、成道处等圣迹,或安置佛菩萨圣像、高僧遗骨等作为礼拜、建筑之用的建..

梁文道:在都市里修行

梁文道文化人梁文道有着多重身份:大学讲师、电视台电台节目主持人、电影创作人、剧评家、书评家、时事评论员等等。他是全方位的传媒人,人称“文化百足”和“文化教父”,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自幼,梁文道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大学读哲学。直到现在..

在这个虚伪的世界,如何以真诚待人?

在现前这个社会,一定有很多人质疑,这个世界是个虚伪的世界,别人起心动念都是欺骗我,我要用诚心诚意待人,岂不是吃大亏了吗?没错,是吃亏了,吃亏是小事,你后面得的利益大了。后头得什么利益?往生佛国亲近弥陀,你得这个利益太大了!吃点小亏算什么,何必去计较!不肯吃亏的..

恍然大悟!佛说你努力修行但不见效果是因为它

忏悔进道【经典原文】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妬、谄曲,求胜上心。——《圆觉经》【佛经解释】“若后末世钝根众生”,末世具大乘根性的众生,有上根、中根、下根。我们具大乘根性,我们的根机是钝根。“心欲求道,不得..

星云大师遗嘱全文:我没有舍利子 身后事从简

星云大师在贫僧出家七十多年中,经常讨论到生死的问题。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等于季节有“春夏秋冬”的循环,物质有“成住坏空”的还灭,人生当然有“老病死生”的轮回。对于死亡,我从小就有一个不在乎的想法,数十年的人生岁月,在死亡的边缘来回也走过多次,如:枪林弹雨中流亡..

善根深厚从哪里看?

佛法真的是难信之法,净宗是难信当中的难信。佛在经上说得好,我们要记住,我们要相信。对净宗能够相信的人,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如果没有这个善根,他不会接受的。无论是什么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只要他相信,我们就知道过去生中他的善根深厚。深厚里面也有差..

肉眼凡胎看不到的福报

有些人遵照佛的教义,行布施一段时间后,因为没有看到预期的回报,就丧失了信心。神通第一目犍连尊者的弟弟也有过如此的经历,在布施完所有的财产后,变得一贫如洗,那么尊者是如何应对弟弟的怨叹呢?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他很悭吝,丝毫不肯布施,金银..

晴日集

吃亏奉献许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不愿意吃亏,那是心地不够宽广。吃亏奉献是一种无私的付出,真心的付出,是一种欢喜、不求回报的道德行为。如果我们常常抱持着你是好人、我是坏人,你是对的,我是错的,你很伟大,我很渺小,快乐给你,苦恼给我,富有让你,贫穷我受的态度,尊..

智慧法语: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

一切唯心造【经典原文】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经》【经文解释】净到什么处呢?净到与法界相应,于法性相应,与佛性相应。所以佛教中才有了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说。其实不是妄语,是真实不虚的。又一句修行的话“婉转世间弘佛化,竟将东土羡西方..

他们福报这么大是怎么修来的?

人人都想发财,有的人则能够抓住机遇,心想事成;有的人虽然也能随机而上,努力奋进,却拼搏一生终难成就;还有的人虽然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却不长久,一个失误成千古恨。十多年来就在妙法老和尚跟前听到不少人请教这方面的问题,我选两个故事讲给读者听。还记得妙法老和尚开示一章里..

为一切众生服务,自己一无所求,得多大的福?

经论上我们也常常看到,所谓是「佛佛道同」。这个「道」就是存心,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一切诸佛同一个心,都是这个心,真心。我们学习,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就是真心。世间人,不学佛的人我们就不说了,学佛的人很多,他们也常常读经,也常常听讲,听的..

义工行,让我从执著到无限

偶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看完这句话,热泪不禁刷地一下飞溢出来,我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显现出导师的身影。导师就是我生命中这样一个醍醐灌顶式的感动存在,一位与我曾经素昧平生、第..

对正见入心的渴望

目前,我正在修学“念死无常”。对照身边发生了几件事,让我对“正见入心”生起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一、净芳师兄爸爸病危,她离开了深圳。那些天,我心切切地启白三宝:愿佛法智慧没有一刻离开师兄的心!我深知,在这样的对境里,没有佛法将会是怎样的无助、焦虑和恐惧。后来,我发..

心似秋月清皎洁

菩提家园大分享已经过去了,可导师的教诲仍然铭刻于心。回来的这些时日里,我脑海中总回荡着:“向前进!向前进!悲智和敬记心上。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解脱的方向……”想起导师,想起师兄们的分享,感动仍在心间。8月26日,处暑后的第三天,午后3时高温欲走又停。苏州北塔报恩寺..

积善积德,你的福报就增加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个四句是总说,说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都不外这个道理。一个人一生是因缘果报,一个世界、无量世界莫不如是,这个大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下面文字都是这四句的注解,我们看第一段:【是以天地有司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