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佛祖忏悔,可以灭罪一个人身口意所造的罪业,并不是向佛祖忏悔,佛祖就能为我们灭罪,而是忏悔者要自己真心悔过。所谓“自罪自忏”,就等于自己身体脏了,自己可以洗净,衣服脏了,自己可以清洗;自己有罪了,何以不能自己忏除呢?2向父母忏悔,增加孝心人人都有父母,向父母认..
无常
祈愿正法重现
【前言】本光碟所提建言绝非针对任何道场或个人,纯系依据修行三十载所见所闻,就一般常见弊病,至诚恳切,慨陈管见,衷心所愿,但求佛教兴盛,正法重现。此心可昭,诸佛明鉴。释慧律题未曾听闻佛法,生命就毫无意义可言。得闻解脱之道,而未能依教奉行,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如果道场没有法,..
五欲犹如大贼,急当远离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无论是已经得到的,或者是没有得到的都能顺其自然,即学会“放下”。然而由于物质的诱惑和名利的追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为此舍身忘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种种手段,甚至有人不惜代..
会同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应国太夫人韦提希之请而宣说的。内容包括定散二善: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则废恶以修善。定善包括十三观,散善包括三福九品。十三观分依正二报:前七观是观依报(日观、水观、地想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
达照法师:无量无边的众生从何而来
阿弥陀佛接引图(资料图)众生哪里来的,怎么会那么多众生,我们觉得众生无边誓愿度,那是不是众生度完才能成佛,那成佛之后,既然众生度完了,为什么又要回来度众生?师父回答说:这个《普贤行愿品》里面说,众生不可思议,众生业力不可思议,诸佛功德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可思议。..
在家居士过清明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清明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个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有居士问起:师父,清明节应该怎么过才更有意义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清明节的度节指南。一、结缘须知篇1、如果想要和鬼道众生结..
皆仁法师:僧人们舍亲出家了 在寺院怎么过清明节呢?
寺院清明节是怎么过的呢?清明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八天。《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中也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对于古人来说,清..
皆仁法师:看淡生死无常的出家人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清明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八天。《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中也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对于古人来说,清明的日常是踏青和祭祖、扫..
小沙弥缘何苦?当你道心退转时 可以看看
坚定志愿(资料图)老和尚带著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著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小沙弥走著走著,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命却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苦,真苦啊!不过,既然..
修行就是心灵的跋山涉水
修行就是心灵的跋山涉水修行就是心灵的跋山涉水,每个人都应该时时省察自己所处的境界,立志,发愿,精进,解脱。宋代青原行思禅师说,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悟渐深,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后,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其实,在现实的人生中..
传印长老:佛法是心法
《净土》杂志2016年第5期文/释传印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规律而成佛,又向世人揭示出这一人生规律,劝喻世人遵循这一规律,皆可成佛。一佛教的根本是佛法,佛教大乘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若就凡夫来说..
宗舜法师:清明三问
宗舜法师:清明三问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疑问困惑,今择其最常见者三条,从佛教角度进行解答。即:一、人死一定变鬼吗?二、佛教祭祀鬼神吗?三、祭奠先人可以烧纸吗?说到清明节,大家都会想起一个词——“慎终追远”。《论语·学而》:“慎终追远..
静波法师:如何跟善知识修学?
佛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对治八万四千类烦恼。要多闻多思,适合自己的法门就是最好的。真正要体悟佛法,善知识就好比一条路、一座桥梁,顺着他的指引,能够达到解脱的彼岸。视师如佛佛法从恭敬中求,弟子需要一心敬信师父,由此而净除罪障,积聚资粮,广增..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为什么要辛苦地工作,为什么我们要很忍耐地去维持一个家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希望自己的生命离开痛苦,得到安乐。这种本能不需要学习,乃至于..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为什么要辛苦地工作,为什么我们要很忍耐地去维持一个家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希望自己的生命离开痛苦,得到安乐。这种本能不需要学习,乃至于一只蚂蚁牠都知道要去找饮食,找..
学佛最重要是亲近善知识
佛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对治八万四千类烦恼。要多闻多思,适合自己的法门就是最好的。真正要体悟佛法,善知识就好比一条路、一座桥梁,顺着他的指引,能够达到解脱的彼岸。视师如佛佛法从恭敬中求,弟子需要一心敬信师父,由此而净除罪障,积聚资粮,广增..
莲池大师:念佛好时机 千万别错过!
念佛(资料图)念佛法,不论男女僧俗,贵贱贤愚,无有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
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心不随外境转(资料图)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外在的境界转变,或者喜欢什么,或者厌恶什么,变化不定,不能平静。当看到别人做的比我们好,进步比我们快,工资比我们多,职位比我们高,有些人就会心生嫉妒;当得了点小小的成绩,有些人就自以为是,感觉别人都不如自己,骄傲且轻慢。看到..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子与男朋友交往七年,在订婚那天,男友跑了,才发现他早就结过婚了。请问法师,该如何培养识人之明?我们从小就听过‘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反复无常’、‘阴沉险恶’等形容词,都是指我们很难真正看穿别人是否真诚。报..
延参法师:一生山水间
延参法师日子怎么样,日子需要安排,来和去是一条路,聚和散是一场安排,来未知,去也未知,这日子就是一场幸福的安排。人生路向前,走一走,看一看,这世界原来如此不同,走一走,看一看,原来这世界如此清新依然。这岁月山水清新。在禅门里有句话说得好,青山不老,因雪头白;绿..
圆满您的圣迹之旅:朝山者必读
朝山之旅(资料图)一、前行:明确参访朝礼目标,调整意乐动机(一)明确此行所为,确立参访朝礼目标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何要去朝拜圣地,想清楚自己此行所求。总的来讲,参访朝礼可达成一些共通的目的:①集聚福慧资粮;②忏悔业障;③报恩(如虚云老和尚报母恩);④求加持。个人可以把目标..
广钦老和尚:越是在修行的人,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顶礼老和尚后,某某法师对老和尚说:“出家以来,我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与精神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不知是我没有修行,还是业障特别重?”老和尚说:“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
有神通也要往生西方
摩诃目犍连属于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当中他示现的神通很多了。比如佛升忉利天的时候,有毒龙障碍,大目犍连就降服毒龙;外道要用咒移一座山,大目犍连只要在山顶上一坐,这些外道都移不动。忉利天王跟阿修罗大军打仗得胜后很骄奢,建了一个善法堂。大目犍连为调其大慢心,就升到天..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什么样的人适合念佛(资料图)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
人最根本的问题 就是看不清自己
从自心觉(资料图)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么代表着你,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现在认定的这些身份、相貌、想法等,究竟是不是“我”?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也..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子与男朋友交往七年,在订婚那天,男友跑了,才发现他早就结过婚了。请问法师,该如何培养识人之明?我们从小就听过‘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反复无常’、‘阴沉险恶’等形容词,都是指我们很难真正..
学诚法师:怎样接通佛菩萨的信号?
怎样接通菩萨的信号(资料图)菩萨与魔,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一种境界,好比信号。如果我们的心中是善良、清净、信心,就能接通佛菩萨的信号;如果我们心中是烦恼、恶念、欲望,就会接通魔的信号。——学诚法师问:师父,怎么改变懦弱的性格?我不善言辞,向来怕跟别人有言语冲..
星云大师: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不实在的;我所证悟的真如实相,是世间的真理,但人们却不能相信;我所正知正觉,..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不实在的;我所证悟的真如实相,是世间的真理,但人们却不能相信;我所正知正觉,与世人的偏邪私欲都是相违..
在生活中如何精进
一信徒问师:尊敬的大师父,除了在生活中不断践行平和、不动心之外,还该如何精进呢?请师父开示。师答:其实你刚才说的就是在精进了,除此之外,别无二法。不间断的践行,就是精进,只要你真能在生活中去保任这种状态,不退失,不懈怠,就会契入真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