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

独尊湛现:大家要了解,何为清净心?

阿弥陀佛,大家好。佛法千言万语,句句,字字,都是围绕这个“清净心”,为主题来进行演说。提到这个“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指妄心,就是说如何让这颗妄心,妄念,如何不染污,如何不被影像所困,不被影像所转。确切地说,在动态中不受外境的污染,在造作中对境取舍自如。为什么要..

星云大师:活着只有能接受逆境,才能成就人生!

星云大师曾讲过自己一次挨打的经历,这让他终生难忘。那是一次格外特殊的教育。年幼的星云被扬州入门的师父交给南京的一个大师父,入门的师父告诉他,那才是他学佛的好地方。说完便把他交给那位南京的大师父,转身就离开了师父刚走,大师父就考问星云:“为什么来这里呀?”星云回..

梦参老和尚: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我们纪念圣诞日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接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授,就是做一个最听话的弟子。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怎么做,不是我们刚才大家念,念是回忆,念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我们去做,那就是最听话、最孝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所..

缘熟!她入住安养院半年,正念分明生西

张水金老居士往生纪实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2018年3月4日12时整,在东林寺净土苑助念团正念生西,享年八十一岁。张老居士禀性耿直,心地善良,中年即与丈夫离异,多舛的命运使她深感人世无常,因此因缘较早地皈依了佛门。老居士与东林寺的缘分甚深..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要皈依佛陀?

全世界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入门仪式,就像基督徒的“洗礼”,佛教徒的“皈依”。皈依,印度人称为“南无”,皈顺依怙的意思;藏族人称为“嘉木卓”,“嘉木”是保佑。“卓”,是愿意。“我要去皈依”,意思就是“我愿意接受保佑。”那到底谁来保佑我们呢?这就牵涉到我们要向谁求皈..

《人生哲理》: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

1、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

化永法师:菩萨常当远离的64种粗恶过失语(十六)五十四者无歌音语至五十七者无自赞语

五十四者无歌音语什么叫‘歌音语’?不是说话像歌声一样叫:歌音语。此指那种娇柔、造作、变态的、不正常的‘女儿声’。佛子菩萨住世,有多现女身者,但,说法论议威颜具足、绝无娇柔、造作、变态的不正常语音。我等念佛人学菩萨行,唯知自己生死事大,一心念佛、期生净土,学法论..

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本文汇辑者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居士,江苏昆山人。他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为“怀西居士”。因为见到众生造罪无量,以淫、杀二业占有一大半,因此撰写戒杀的《万善先资》、戒淫的《欲海回狂》,又撰写《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合称《安士全书》。..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言《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训。在过去几百年中,流通世间,深受修行者的喜爱。千千万万的人从这本书中获得利益,有人以她的启发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把她做好自己修身立德的范本,还有人因她而进入佛门。到了上个世纪的初期,由于印光大师极力提倡,这..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问: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传喜法师答:因为境界都是你的心啊,所以大手印教法里面有一首偈:“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一切境的时候,这就是我的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虽然空,空而非灭,无所不显现,这就是转变境界了。所谓的对你好,..

三解脱门证入无上菩提

三法印跟实相印,理论上的统一前面讲过了,在实践上——也就是行持上,也是统一的,怎么说呢?“三法印即三解脱门,皆能证入正觉”,三法印就是三解脱门,这三个解脱门都能证入正觉,无上菩提就是涅,就是实相。什么叫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

药王菩萨发愿除灭众生痛苦

像法时期,古印度有这么一对兄弟,哥哥叫星宿光,弟弟叫电光明。兄弟俩对医学、药物学颇有研究,不仅医术高明,还有一副菩萨心肠:他们不仅救助患病的穷人,为他们施药医治,还时常到精舍为僧众治病。他们施医行善的行为得到人们的赞叹,于是大家尊称哥哥为“药王”,弟..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遗存重叠,处处在在,都发生过许多值得铭记或难以追忆的事迹。古寺后有一座山,山顶有一座塔,小朋友问我哪里有路,是上山礼塔的捷径?我不知道,因为来了很多次,总是匆匆,也一直没有兴致,发心找到这条捷径。索性这一次,..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问: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佛号也不想念,请慈悲开示如何度过懈怠期?大安法师答:这个懈怠是与身俱来的烦恼,这怎么度过呢?你就看看汶川大地震的那些片段吧,感受到无常吧,这个死亡是随时跟随着我们,不要以为我们能活多长时间,然后再看一看地狱的情..

学佛之后得重报转轻报

法会结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尽,虽然不及师父操心多,但也是跑了一两天,且事无巨细,样样都得打理,平时懒散惯了,这时候更是绷不起神经来保持清醒。高速路上,汽车飞快地行驶,车内安静温暖的氛围让我不由得侧身躺了下来,进入梦乡……“哐”一声,..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三谢园亭空燕子,五侯门户但寒云。身登上品方为贵,心悟真如始立勋。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这是劝勉贵人念佛求生净土。世间的贵人也确实是多生多劫善根的累积,以及祖宗积阴德深厚所致。这不仅是“富&rdqu..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间荣华富贵、名利地位,甘于清净的生活,代佛传灯,修行办道。古语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可见出家是多么不易。出家人,因为要了脱生死,所以他们一方面修行,为自己的归宿,求精进;另一方面..

静坐与禅定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的世间禅;有六妙门、十六特胜等的世出世间禅;有九想、八背舍、九次第定等的出世间禅,以及自性禅,一切行禅,清净净禅等的出世间上上禅,已如前述。总的说来,有深禅定,方有实智慧;有实智慧,才能自..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妄想全部停下来,把生命归零。现在重新借假修真,借娑婆世界的假相让你厌离娑婆,借极乐世界的假相让你欣求极乐。所以现在这个相怎么样?重新要借回来。前面的空观让你离相,对不对?现在“相”你已经..

每个人的生和死,别人都替代不了

五祖寺老首座照勤老和尚走了。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了得生死,却不是每个人做得到的。老和尚曾经对我们有过开示,依此修行,必得利益。现在老和尚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老和尚开示的点点滴滴,依然在耳边回响:修行一定要实干、实修学佛不能住外相,修行一定要实干、实修。现在..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平等心;护生命的慈悲心;厌娑婆的出离心;救众生的菩提心;证圣道的清净心。其中,出离心与生死病死关系密切。出离心怎么来的?就因为人类于生命上难逃生老病死,于自然上难躲成住坏空。诸苦逼迫,..

一福压百祸,菩萨也要积累资粮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就是因为福报不够。在二种资粮中,福德资粮尤为重要。我们一般在修行中,如人生无常要求的数量观够了,就不观了;念百字明,十万遍念完,就不念了;磕头等也是如此,根本不重视,修过了就不再修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一个修行人,在有生..

索达吉堪布:喜欢念《心经》的人,是大福报大智慧之人

释迦牟尼佛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曾将大、小乘的八万四千法门交付于阿难尊者,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如果你把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全部损坏了,我也不会责怪你;但如果你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的一个偈颂丢失了,我就要怪罪于你!”这就说明,除了般若波罗蜜多..

淫邪果报太可怕了,会让人短寿,婚姻不顺

末学把这些事情放在网上一切真实。前段时间本人的一位亲戚突然病逝,前后从得知病危到去世只有不到10天时间,家人对他的突然离世感到很惋惜和悲痛,之前身体看上去非常健壮,并没有病重的迹象,甚至家人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末学感到很震惊,也感叹生命的无常和渺小。因为他还很年..

依善知识修学,成就解脱之路

1、谁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经常讲到善知识,那么,善知识有哪些含义?谁又是我们的善知识?止观四云:善知识分三种,一外护善知识,指令我不缺乏怖畏,得安稳修道者;二同行善知识,指与我同道,得互相切磋策发者。三教授善知识,指宣传圣言训诫我令去恶赴善者。这里的“道”、“圣言..

用心践行菩萨道

题记: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carya^。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萨道乃成佛之正因,成佛乃菩萨道之结果;欲成佛,必先行菩萨道。[法华经卷一]提要:破迷显智,正信佛教。善用其心,上求佛道。发菩提心,下化众生。破迷显智,正信佛教阿弥陀佛..

用智慧点燃快乐人生

今天法会已经到第三天了,这三天我们一直在共修《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法会当中,在佛菩萨的摄受下,学到一些佛法的知识及生活的智慧。什么是智慧?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就是我们对一些事相、事理明白了,才叫智慧..

度化父亲为父抬棺佛陀用行动诠释最殊胜的报恩

常言道父爱如山,一般来说,父亲比母亲较少对子女表现出情感上的依恋,但是支撑起家庭,养育子女,健全人格,父亲居功甚伟,父爱确实是我们难以报答的恩情。今天是父亲节,祝福天下为人父,将为人父者节日快乐。佛法对于孝道,向来也颇为提倡。例如佛在《正法念处经》中便这样讲:..

龙树菩萨:众生为何应供养三宝(大智度论)

问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从何处得?又诸佛贤圣少欲知足,谁受是者?若凡夫无厌足,何能受三千世界物?”答曰:“是菩萨是法性生身,住具足神通波罗蜜中,为供养十方佛故,以如三千世界珍宝供养。又此宝物,神通力所作,轻细无妨。如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