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

真感应和假感应

学佛的过程中,很多人爱谈感应。其实感应有好多种,有些可以执着,有些不可以执着。先讲不可以执着的。有些人一学佛,就谈鬼鬼神神的东西,什么相机拍到佛光啦,法轮啦,这些不可以执着。我看很多人执着这些,就变得鬼鬼神神,神神叨叨,尤其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上师,非得传播个..

增加对诵经的信心

现在讲法中,有些只重视念佛,不重视读教理的,好像一句佛号到底的模式。比如净空老法师。还有很多人间佛教和人生佛教的弘法者,一般偏向于闻思修,或者读个次第之类的,把学佛法教理当成修行的。这类弘法的人就太多了。他们有个特点,就是不爱念经,认为说:经是让人去做的,你都..

圣空法师答疑:学佛后身体生病,生活不顺,是为什么?

圣空法师答疑:学佛后身体生病,生活不顺,是为什么?问:读诵《楞严经》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不顺的事,身体上也有些病痛,是不是业障现前?圣空法师开示:实际上,不是说你读《楞严经》,才会出现不顺的事情。本身在你生命当中,因果到什么时间现什么事情,很正常。但通过读《楞..

修道要生命的付出

要入道,先要有发心。发心大,你入道就快。诸佛菩萨成就,都是发心为众生开始。发心为众生,先要发心护持三宝。你不要看不起护持的位置。在家居士是外护,用物质来护持。那出家人是内护,出家人是真正的护持。他把色身交给常住了,这不是大护持了。一般人,你叫他布施钱财比较容易..

怎样做个好人?至少达到六条标准

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把信仰、伦理、..

净土法门:修行在哪里修?修什么?

修行一定要记住,在哪里修?真修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修,修什么?修看破放下,知道六尘是假的,不是真的,六根也是假的,六根也要放下,这就是菩萨。世间大圣大贤能放下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他不能放下六根,六根是什么?眼耳鼻舌身,还有个意,六根。真会用功,眼见色,看得清清楚楚..

生命不苦,生活的苦来自自己的恶业

一般我们对佛法,有两个先入为主的感官。第一个是苦,你看佛陀讲了人生种种苦,而且这些苦,我们切实地体会了。像我们民间,无事不登三宝殿。有苦事了,才来找三宝。民间的观音,地藏,都是救苦救难。我们对苦有真诚体会。第二个感觉,孤独。你看我们对佛法的观念,辞亲出家,剃除..

人间天:生命的本质,从无到有的转换

今天要分享的是《佛说阿弥陀经》中提到的西方诸佛的大明佛。大明佛是西方诸佛中的七尊代表佛之一。如果说“光”是“体”性、是本体,那么“明”就是“相用”。1.略说体相用如果是说体的部分,那就是0的层面,是空的,是没有言说、文字、名相可得,是没有五欲、六尘可攀附的。在体..

净土法门:真正学佛一定要从根做起

真正学佛一定要从根做起。所以最近这十几年来,我们提倡儒的《弟子规》、道的《感应篇》、佛的《十善业》,这是根之根。没有这个根,学哪个法门都有障碍,学净土也不能往生;真正能在这三个根上下功夫,学净土决定得生。善导大师教给我们,往生净土有两个必须要的条件,至少要有一..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

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放下身见,这个身不是我,每个人都把身当作我,现在才搞清楚身不是我。身是什么?是我所变现的。我所变现..

净土法门:没有欲望,心定了,心定就开智慧

由于愚痴,无知,所以控制不了贪欲的心,起心动念是什么?贪瞋痴慢疑,这还得了吗?所以说这些人,这个世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是愚痴,都有贪欲愚痴之心,苦心积虑,忧念重重,总而言之,身心不安。这是描绘我们现在的状况。无有已时,没有中断,奔波劳碌。「故曰:累念积虑,为..

地藏名号有觉醒生命的业的功能

各大菩萨中,每个菩萨的性德不一样,导致他的功能,还是有所差别的。比如文殊菩萨代表破,破掉种种的执着,普贤就代表建立,要建立庄严的华藏世界。观音和地藏,和我们比较接近。观音则代表度人,所以叫普门示现,各种形象来度人。那地藏呢,比较偏向于先度自己的比较多。所以先地..

心量要大起来

要入华严,先学地藏经开始。华严讲大方广,体相用。那大已经了不得了,再加方广。那先问,我们的心有多大,佛的心量如虚空,我们的心量呢,虽然说包容一切众生,可我们装得下多少众生?中国自古讲天下,到处都是天下第一。这个是中国大的讲法,那佛陀的大,在众生上,就包括了十法..

减少你的虚耗,要警觉

现在人生活很苦,因为虚耗。地藏经中讲到地藏菩萨有二十八种利益,其中一个是虚耗辟除。虚耗是耗什么呢,首先就耗外在的财物,而主要的是耗自己的精气神。很多人赚钱很辛苦,结果生了病,发生灾难,甚至遇到盗贼。这都是虚耗。其实虚耗中各有因果,好比这财富来的不实在,骗来的多..

从悉达多太子和佛的区别说起

现在要讲一个修道的问题,先说名词。比如佛。佛是什么意思,觉悟,觉醒圆满,叫做佛。再讲,佛有没有神力。我们谈释迦佛。可以说,释迦佛是人间表法的。像悉达多太子,在人间就是一个比丘。像金刚经讲的,开头就是这个比丘,去舍卫城,托钵回来,洗脚,然后开始讲金刚经。大家去看..

中国的天神和印度的天道是不同的

我们讲要对佛法起信心,对真理起信心。但告诉诸位,太困难了,不要说真理,就说因果,你会不会起信心?讲到这问题,就要扯很久了。先从印度和中国的差别开始。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就要翻译,翻译的过程就出现问题。比如天,龙,因果,神,鬼,地狱,仙。就讲这个,跟我们平常理解..

对生活的过多贪着引发很多业

现在人智慧不足,思维错误,从对财富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我们概念中的富有,就是每个月花很多钱,拥有很多物质。这个是富有的概念。为了这个概念,就要拼命去干活。以钱花的多为光荣。这样子就造下了很多业了。老子说,修道就要吝。就是要珍惜。我们要珍惜,而且要减少漏。很..

香水对健康的损害

汉地佛教的优越,就在于是真清净。你看汉地吃素,节欲,藏地和南传都是吃肉的。所以汉地僧人有一股仙风道骨,好比神仙后代。这个仙风道骨,印度也没有,日本,藏地,南传国家也没有。是汉地特有的。现在人为什么多病,跟饮食,持戒有关。身体好不好,就看他的鼻根会不会灵敏。很多..

关于三界的问题

关于三界的问题。很多人学佛说,我要出三界,出轮回。请问你出了三界,你去哪里?去第四界对吗?那佛教没有讲第四界,难道要灰灰湮灭。所以出三界,不是你人跑出去三界。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去看文殊菩萨十大愿。文殊菩萨说,不入三界,也不出三界。这个是所有菩萨的境界。不入三界..

菩萨的性德和人的性格如何相应

人跟菩萨的缘分,跟性格上有关。每个菩萨性德不同,对应经典不同,你喜欢哪个,你就专门修哪个。我就讲人的性格和菩萨的性德的关系。人的性格跟身体结构有关。有些人身体好,喜欢参禅,过去生就是参禅的,他就参禅最好。有的人,偏于文的,就喜欢诵经,研究教理。他就诵经也很好。..

不必排斥圣诞节

这个圣诞节。网上有些文章,就是讲要抵制,排斥圣诞节。我想,这个抵制和排斥,都是不对的。一个东西,你越是排斥,他反而生命力越顽强。所以不必去可以的排斥。排斥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对抗。反而增加他的生命力了。这很神奇。比如说,你爱一个人是一种力量,恨一个人,也是..

人还是由老天爷在管着

佛教的因果报应,自作自受,和道教的天来奖惩,是不违背的。你做好事,天就来奖励你,做坏事,天就惩罚你。这也是自作自受。但你不能说天不存在。就像警察一样,你做坏事了,你说你自受。警察抓你,是不是自受?警察存在不存在?现在很多人一学佛,就把老天爷打倒了,然后唯我独尊,..

阴德和福报是有差别的

学佛后都讲福报,那什么是福报,我们误解的很厉害。一般以为很多钱,很多事情很顺利,乃至拿钱来供养三宝,这叫福报。像现在很多富翁。古人对福报的看法,是福,寿命,健康,寿终正寝,安宁。福不仅是钱财,更重要是子孙兴旺,子孙满堂。这叫福报。但现在人把福报看成钱财了,社会..

偷心是修道最大的障碍

有个道友问,道教的调元辰,藏地有些上师也在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次我主要讲道和术的问题。修道是要修道。至于其他很多都是术。佛教有八万四千旁门,道教也有三千六百旁道。都是属于术的范围。用术都不怎么好。比如赚钱来讲,什么叫道,天道酬勤,你勤劳的做,正规的,不伤害..

法脉长久和经济的关系

中国八大宗派,最后就剩下禅宗和净土宗,还有一个天台宗。其他宗派通通都在历史中被淘汰了。这里头有两点,为什么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生命力那么顽强?法脉也有生命力,现在很多法,轰轰烈烈,很轰动,很多法师像明星一样。但他不一定有生命力,他的法不一定能长久。为什么呢?这些..

人间天:众生都是沉睡的菩萨

众生都是沉睡菩萨。一切有情众生都拥有如来藏性,都有这个圆满的自性,正是依靠如此才能成就为佛的,所以一切众生都堪成佛。就算堕落到最最深处的地狱众生,也有成佛的可能,只是这个历程的早、晚、快、慢、直、曲不同,所以一切众生本来都是没沉迷的圣者。为什么就迷失了?是因为..

人间天:这四种颠倒特征我们有吗?

《金刚经》中“凡夫”之说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确实是这样,只是一个名字罢了,不过凡夫有凡夫的特征,这四种颠倒就是最为突出的四大顽疾。第一个颠倒:把无常当成恒常。我们拿不常的东西当成恒常的,也就是把瞬息万变的东西当成是真的了,比如很多人说爱情。听过一个笑话:一对年轻..

亲近佛法难道一定要出家?五乘教法回答你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佛陀慈悲,依众生根机不同,随缘教化众生。佛教徒本有僧俗四众,比丘、比丘尼出家二众负住持佛法的责任,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负护持佛法的责任,合成为双重的教团,所以佛教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修行(图源:网络)为了更好地回答“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这..

佛教为什么说“人生是苦”

佛教为什么说“人生是苦”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它的理解多半都是有偏差的。佛陀是说过“人生是苦”的话,但佛陀有其专门的所指意义。不明白其中的真实意义,就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毫无意思,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也就毫无意义..

财富所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

这时代,很多东西是钱财所得不到的,是健康,美满的婚姻,儿女,还有智慧。这些都不是钱财能得到的。钱财好比水,水的作用比如解渴。一杯水解渴,一百杯水还是解渴。再多的水,都无法变成酒。好比财富一样,只能满足一定程度。过了这个程度,再上一层,要达到酒的境界,就不是水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