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

善与德,跟文化、跟佛陀教育,有密切关系

印经,布施供养,这修福。建塔我们就想到寺,建塔供佛,建寺安僧,让出家人有一个修学的地方,他有地方居住、有地方学习,这是大福报。要知道,学佛的人是好人,你能够护持他,你能够成就他,他一生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何乐而不为之?他为什么能成就?是因为你帮助他,他才有成就,..

惟贤法师: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学修结合、解行并重的。要行,布施是万行之首!布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贪心,消除我执。在实际行动中,能够舍弃我自己的一切,虽然有舍就有得,但也不要执著于得。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就是周济贫..

破戒

南无阿弥陀佛请教大家,学佛的人做了违反法律的事算不算破戒?需要怎样做呢?

净慧法师: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段百丈禅师的开示。我们看他是怎么来描述开悟的过程、开悟的境界和开悟以后又怎么办的。这是非常有名的几句话:“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两句,讲开悟是怎么回事。第二个两..

欲望之迷,戒色很难?

食欲与性欲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一个是为了满足生存,一个是为了满足繁衍。在温饱已经基本解决的今天,这里深度谈一谈困扰现代人的另一种欲望。纵观每个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会面临道德与欲望的冲突。特别是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哪个少年不风流?哪个少女不怀春?食欲,性欲,名利欲皆..

律航法师:三皈五戒的问答

问:什么叫做三皈依?答:皈是归向,依是依靠,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问:怎么皈依佛呢?答:皈依佛,就是以佛为师。(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和种种神仙。因佛为大觉悟的人。其他天魔神仙,皆是外道,虽有神通,也不究竟。)问:怎么皈依法呢?答:皈依法,就以法为师,永不..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一)03

第十九章行门第三节净业助行7.请佛住世。佛是大智大觉者,佛住世弘化,能令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圆证无上菩提。所以,佛欲舍寿命时,我们应头面顶礼,恳请佛长久住世,作众生大导师。佛如来的住世与涅盘,由时节因缘所致。《大般涅盘经》记载:释尊临涅盘时,出大音声,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

宣化上人:如果想不受这个降头的扰乱,就读诵〈楞严咒〉

不是拜佛的时候念〈楞严咒〉是你平时行住坐卧都可以念〈楞严咒〉都可以持〈楞严咒〉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今天先要提出来说,我们须要研究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就是佛教的一面照妖镜,佛教的一把降魔杵,佛教的一把斩魔剑!这部是什么经?就是《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但是这..

卢遮那佛、卢舍那佛、迦牟尼佛的关?

问:「弟子愚痴,请法师开示燃灯古佛与卢遮那佛的关,以及卢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答:你是不是要分别执着这些东西?经典面都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名号,名号的建立是顺众生;换句话说,是看众生的需要。诸佛菩萨的示现,也是因众生的机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228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228:不失誓愿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学佛志不移,誓愿切莫离。受佛意教诲,得不失三昧。承诺无悔依大乘,令发阿耨菩提心。

永真法师:如何改掉不孝顶撞父母的恶习

问:请问师父:如何才能打开心量,改掉不孝顺、顶撞父母的恶习?我的心真的很苦!永真法师答:第一、忆父母恩,父母生我养我,推干就湿,寄予无限的希望,过去、现在都在为儿女付出,尤其是儿女的幼年时代,父母更是含辛茹苦,父母之恩,山高海深。第二、要作报恩想,对于自己的父..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菩提达摩在论中说: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第7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我们接着来学习偈颂中他土六瑞中的第五部分,就是他土菩萨行中的杂问。这段偈颂,问的也是六度,但是不是按照次第而问,是弥勒菩萨随自己所见而问的。通俗来说,就是见到什么随口就问,与上面次第问六度的布施、持戒..

大安法师:人的天性放逸,娑婆如苦海火宅,要有如救头燃般冲

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一期生命也像一种投资,所以不要盲目投资,要投注到修道了生脱死上。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命无常,要常行精进。常是不间断;行是行持;精是专心致志、一门深入;进是有进无退。人的天性就是放逸的,但修道却像一个人披上盔甲奔赴战场,与百万魔军..

达真堪布: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违缘障碍?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些违缘障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决心不大,信心不足。若是决心大、信心足就没有违缘障碍了!还是自己的毅力不够啊,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为了希求正法、为了修持正法不惧刀山火海的毅力!表面上看这是苦,实际上一点儿也不苦。密勒日巴看起来挺苦,无衣无食,住在..

诵持《大悲咒》不知不觉中改善了夫妻关系

太太两个星期前给我说,要坚持持诵大悲咒了,我说好,这事就过去了,我也没有想太多。以前和她的关系说不上多好,也说不上多不好,但是,总是感觉有点不是很好,用她的话说,就是对她不好。上个星期周末回家,突然感觉她其实这些年是很不容易的,吃了很多苦,也突然想到,她去世的..

宣化上人: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

修道不须向外求一切都在自性中,若是不丢,就是得到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谁能把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降伏,令它们不造反,谁就是菩萨。谁能把自己的感情收拾干净,没有邋遢,谁就是菩萨。菩萨也不哭也不笑,随时随地都自在,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无烦无恼、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印光法师语父母恩德难报虽然母亲节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孝亲的精神..

慧律法师:开示录61

⊙君子以良心为镜,学佛之人以因果为镜,圣人以本性为镜。⊙文明即是无明的面纱,由无明所发明出来的产物也是无明。⊙不起于坐,还得本心,只要放下,一切具足。⊙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02

第十九章行门第三节净业助行2.二乘福(戒善)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兹依次阐述如下。(1)受持三皈。众生归信佛门,首先得受持三皈,后受众戒,如法修行,可望契证圣果。三皈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即归投意,依即依托义。如人堕海,命如悬丝,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

刘素云:要想修行有成就,你不突破这些“魔考”,那真的很难

《八大人觉经》里告诉我们,魔分为四类。下面我就简单地把这四类魔障,给同修们作以简单的介绍。第一类,五阴魔。什么是五阴魔?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五阴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地、火、水、风,四大众缘和合,组成了我们这个肉身。受、想、行、识是我们的妄心,不是真心。我们一天..

刘素云:傻人才不随喜功德,怎么个随喜?

第五愿,【随喜功德】。一切众生除了贪痴三毒以外,还有一个严重的烦恼是什么呢?嫉妒、傲慢。这在我们生活当中,见到得太多太多了。嫉妒、傲慢的烦恼,真的一点不次于贪痴这三毒。傲慢、嫉妒不但障碍世间法,就是在你菩提道上也是大障碍。它不单障碍你世间法,也障碍佛法。它不但..

天下最幸福、最富贵,莫过于父母亲都能健在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聚集,世尊引领大众往南而行,忽然看见路边聚集了一堆枯骨。这时,世尊至诚恭敬地向这些枯骨五体投地礼拜。阿难尊者见状,合掌请问佛陀:“如来是三界导师,四生的大慈悲父,是众生所皈止敬重的人天师..

宣化上人:佛的四种智慧

这四种智慧,本来就是自己心里明白,才生出的。◎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大圆镜智性清净:什么叫大圆镜智呢?佛有四种的智慧,大圆镜智,就是由第八识所转..

信愿法师:往生仗佛力,非念佛之功夫(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往生仗佛力,非念佛之功夫(一)下午借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已经看了四大点,底下从第五大点接着看下去。请大家看讲义第二页,第五大点是举喻明理,举譬喻明白道理。有时候道理讲的很多,不容易明白,举..

信愿法师:台湾苗栗林彰秋往生记

【念佛感应录】台湾苗栗林彰秋往生记父亲林彰秋居士,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五日,出生于苗栗县卓兰镇坪林里的山里村落;一生事亲至孝,友爱兄弟,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种种善行义举,甚得村民的称赞。父亲往生时,村民们亦同感哀伤,痛失这么一位善心的好邻居。父亲曾入“一贯道”,后..

90后男师兄征婚

我93年生,男,属鸡,老家在广东梅州,未婚,身高:1米7,体重:55公斤,长相清秀,学历高中,在深圳从事网络监控方面工作,月入:6000-9000,在农村有自建房,两层半已装修,父母健在,在老家带外甥,父亲也学佛吃素,我姊妹四个,皆学佛吃素,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两姐已成家,..

登堂入室,愈走愈妙

我初学佛,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是哲学,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入门的。我受方老师的影响三年,就是完全用哲学来看佛法。会有问题,因为它里面讲天地鬼神,这一部分怎么办?这一部分就..

如何这个地方就没有灾难?

所以真的是「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界」,一点都不错。「入涅界,不可穷尽」,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不可穷尽,德能不可穷尽,相好不可穷尽,你的神通道力样样都不可穷尽,不可穷尽是自性..

供养、你护持他们,你有大福报

印经,布施供养,这修福。建塔我们就想到寺,建塔供佛,建寺安僧,让出家人有一个修学的地方,他有地方居住、有地方学习,这是大福报。要知道,学佛的人是好人,你能够护持他,你能够成就他,他一生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何乐而不为之?他为什么能成就?是因为你帮助他,他才有成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