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真正幸运的是把这一些事实认清楚了,这个在一生当中,非常非常希有而难得。因为你认识清楚之后,自己才有一个决断,才有一个选择。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不管是业力来,还是什么来,总是已经来了,这个世界我们已经看到了。年岁大的人,看多了,看厌了,看烦了,不想在这个世间..
学佛
信愿法师:世尊说法时将了殷 付嘱弥陀名(二)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世尊说法时将了殷 付嘱弥陀名(二)阿含十二方等八,阿含就是小乘的根本经典,《四阿含经》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这四本《阿含经》是小乘行者所依据修学的根本教典。世尊为小乘行者说了四阿含的经典,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小乘的行者学完小乘..
信愿法师:若于生死,有怖畏心,当依佛力,即得清宁(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为霖禅师开示:若于生死,有怖畏心,当依佛力,即得清宁(一)晚上借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跟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六大点,举理佐证的第五十二段文。底下从第五十三段文,接着看下去。第五十三段文仍然是为霖禅师所开示..
信愿法师:往生唯有靠弥陀,早晚念佛生极乐
【念佛感应录】往生唯有靠弥陀,早晚念佛生极乐1989年,我亲眼看到家婆念佛往生。那时候的我虽已进入佛门,但对念佛往生的道理并不懂,只是觉得她的命还算不错,走得很好。家婆长期罹患糖尿病,在末期的时候,本来是要截肢的,后来昏迷了一天就舍报了。在往生前的一个星期,我们就..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84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84:受具足戒坚持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学佛先正人,善恶慎分清。善小行不懈,恶小持足戒。守规持戒依大乘,精修阿耨菩提心。..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七)
(四)戒海释疑问:是不是受菩萨戒才要吃素,受五戒还可以方便呢?答:你以为受五戒吃荤就不犯?要知道五戒――杀盗淫妄是根本戒,所谓根本戒就是不论你有没有受戒,即使是世间没学佛的凡夫俗子,只要一犯都要受果报的;并不是你没受戒杀生就没罪,就可以吃。只是佛弟子受了戒而犯戒,..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六)
第五条:不饮酒戒一、饮酒乱性戒难持五戒中,杀、盗、淫、妄四重戒是根本戒。至於禁不饮酒虽是遮戒,但因为喝了酒,三杯一下肚,不醉不罢休,前四种根本戒就容易犯。为了四重戒持得清净,必须不喝酒头脑清爽,才不敢犯戒,所以酒也列为五戒之一。向下注意大纲:时间所迫,不能解释..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五)
第四条:不妄语戒一、末得谓得大妄语"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所谓妄语戒,包括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共四种。妄语是指不真实的话,不真实叫做虚妄;就是有那件事说没那件事,没那件事说有那件事,所谓..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四)
第三条:不邪淫戒一、夫妇之道不邪淫「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人间有人道,夫妇之道就是人道、是伦常。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嘛!在家菩萨行人乘法,除了夫妇以外,绝对不可有越轨的行为!一个..
学佛感应:从难以生存到衣食丰足,月收入近六万
写在念地藏圣号千日之后:从难以生存到衣食丰足,月收入近六万2016年时,一位女师兄发语音给我,几乎都是哭着说话,差点吃不上饭,坐公交都要算账,生存极其艰难。那时她多次求我帮找神通观察,我都拒绝了,劝她念地藏圣号,经常鼓励她坚持。现在,可以说达到衣食丰足。上个月,她..
呷绒多吉上师:众生为什么会出生在不同的地方?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5)学佛首先应当了知十不善业,让我们学会取舍,远离这十种恶业。六道众生都出生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地狱,有的在旁生道,有的在饿鬼道,有的在阿修罗道等等。众生之所以在不同的地方,都是往昔自己造作了各种善业和恶业,才出生在天道,人道,旁生道或者地..
身体的健康最重要是心理要健康
九九年早餐开示―调心(共一集)1999/4/24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20-014-0424最近这一段期间,有许多同学带给我讯息,知道许多地方的同修,我们虽然不常见面,或者是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对我都非常的关心,我听到之后很感激;尤其是关心我身体的健康。我对于自己身体健康,这几十年当..
邪淫,比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还恐怖!
我有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是在寺院认识的,也许是有缘,还是同性,很有共同语言,谈得来,因此我们一见如故!后来我就请他到我家里来住,每天我们一起上早晚课,处的很愉快!那时我还没有成家,所以一有空,我们俩就跑到郊外去放生,他跟我是头一次开始放生的,那天他真的好开心,他..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二章 谁堪与佛共指弹01
第五十二章谁堪与佛共指弹本书作者永明寿禅师是在宋朝初年,看到当时的佛法、佛教已经分道扬镳。宗教修持的人与研究经典的人,彼此不能够融通,换言之,大家对学佛如何求证的功夫没有了!因此永明寿禅师对当时佛教佛法这种普遍的情形作了一番批评。批评以后又劝大家学怫要切实修持..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六讲03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六讲03初学菩萨,要想增长智慧,还是要先从广学多闻做起。广学,就是广为修学戒定慧三学,不要存门户之见,不要恃己排他。今日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叫人除了《阿弥陀经》以外,不要再看其他的经书,参禅的人就叫人不要念佛,这实在与菩萨广学的旨趣相去太..
定明法师:医院与寺院
医院与寺院医院,虽医者仁心,以药疗身;但此为治标,生死难逃。寺院,即佛者悲愿,用法治心;能标本皆治,生死可了。身无病,医院少去;心无惑,寺院多来。《地藏经》云:“闻健自修,分分己获。”学佛人小病从医,大病从死;修行更要趁早,不要等老了、病了、来不及了,才想起来。..
宏圆法师:一心专念,决定往生
我们大家信愿坚固了以后就要落实到行上了,经文中就说了,“乃至十念”。善导大师说:“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无疑也”。所以,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理解乃至十念:学佛早的可以从现在开始,念几十年的佛,尽形寿..
这十件事,做得越多,福报就越大!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十件事,可积累福报,一定要多去做。看看你做过几件?第一件事:不说是非。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说人是非,造下恶业,必得恶果。要想积累福报,首先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造下口业,不要背后论人是非。少说是非话,福报..
贫穷的时候,做好这六点,财自然来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努力奋斗赚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富贵,可以少些辛苦和忙碌。有那么句话,“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可以说是对当下贫富差距、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今生富贵为何因?前世斋僧济穷人”,今生有福报的人,那是人家前世种下的善因,今生享受到福果。但是若前世..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83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83:食施有情虫类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学佛重真情,抟食施生灵。相济同普度,修得法门住。永驻法门依大乘,精修阿耨菩提心。点我打赏..
把心专注在听经念佛,小孩的学业尽量随其自然?不行,娑婆世界不行!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是一个家庭主妇,面对小孩功课压力、学校和家长的诱惑、众多的课外活动、学习成绩等,心里没定力。是否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外缘,把心专注在听经念佛,小孩的学业尽量随其自然?定弘法师答:您做为一个母亲要敦伦尽分,就是要带好孩子。不是说随其自然而已,现在..
海涛法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发心来念佛?
奉持十善业行,是让我们离开痛苦与获得解脱的良方。如果我们希望获得真正的解脱与自在,就应该即时奉行十善,要有所行动才能尝到甜美的果实。佛陀在《金刚经》中曾开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许多佛弟子都能琅琅上口的偈颂,但真正能保持正观..
此咒消业障太快了,快的程度你无法想象
听闻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的功德与利益(―)抄写并焚化咒语如果常有非人之类的在晚上进屋来,可以恭敬抄写佛顶尊胜陀罗尼,然后焚化成灰,绕着自家房屋撒上一圈,从此在家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因为这些灰会放出金光,那些鬼魂之类的就都进不来了。而且这种用法还有超度的功效。可以将灰洒..
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
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这个心无杂乱现在要养成,到临终来不及,平时就要养一个不散乱的心。怎么不散乱?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口里头有阿弥陀佛。对于念佛,一定要知道念佛功德。你在世间干什么样的好事,《金刚经》上的比喻好,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还得了,..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五十一章)03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五十一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五十一章大千眼开好识尘03永明寿禅师为什么要提出这十种过失呢了?因为上面引用《楞严经》直接告诉我们怎么明心见性?从这一段开始,要慢慢告诉我们修持方法以及悟道。‘是知若不观心,具如上之大失’。这是永明寿禅师的话。所以要了解,..
佛在哪里?
佛在哪里?佛在心上。真心是佛,妄心是众生。佛没有离开你,你自己离开了。学佛,赶紧回来。本来是佛,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别人说的。佛教里面讲佛,别人是佛,自己也是佛。佛在哪里?佛在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没有自私自利,这就是佛。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大概地狱多,饿..
人真的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我相信他不会得罪一个人,为什么
义寂大师说:「天地之间,五道生死,因果分明」。「表因必有果。如是业因,如是果报,一丝不爽」。人真的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我相信他不会得罪一个人,为什么?后头有果报。我瞪他一眼,他明天可能会瞪我两眼;我对他一个微笑,跟他见面他就常常对我微笑,这不就是因果吗?我尊敬他,..
你是喜欢辩论的佛教法官么?
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所有的道德、规范、戒律,更是全部拿来对自己,永远不是对别人。我们看到别人说不是佛经上的,立刻就生出嗔恨轻蔑,甩出两个字:“外道”因为,我慢排挤他派易,打开心胸借鉴难。我们对外道的观念深刻于心,只爱把佛陀说外道这句话挂在嘴边轻蔑贬斥乃至仇恨一切..
改风水,一个月转命运,一年一切顺遂的方法
经常有人问:我抄经念佛放生,怎么生活还是不顺呢?其实只要问自己一句:有没有抵触顶撞父母,有没有孝顺供养父母?找工作,考试,谈对象,提申请,子女不听话,读书不好……问他一句:“有没有抵触顶撞父母,有没有孝顺供养父母?”百问无一失。涵养贵格,一定从孝顺父母开始;孝顺父..
仁清法师:生菩提心,不生怨恨心
这个是重报轻受嘛这一篇文章是《当以此意安慰汝母》。那个意思是,把这个意思把这个原理告诉你母亲,他是给一个居士讲得嘛,“当以此意安慰汝母,安慰你母亲生菩提心,不生怨恨心,则决定可蒙佛加被,寿未尽而速愈,寿已尽而往生耳”。这个呢,虽然说是印光法师,给这个居士写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