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发作的时候,他总是昏昏沉沉,胡言乱语,好像在做梦一样。由于有这个毛病,邝子元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心情越来越压抑。后来,有人向他推荐说:“真空寺有位善于医治心疾的老僧,医术精湛,你不妨请他看看。”邝子元接受了这..

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前几天,有工人师傅过来给宿舍门安装锁牌,一阵电光火花闪耀过后,两块铁片便被焊接到了门板上。当师傅离开后,我们从屋里出来却发现地面的瓷砖多了许多斑点,经擦拭也不能清除。原来,这是电焊时迸溅的焊渣掉到瓷砖上,高温之下粘结在一起,估计已经成了永久性的印迹。一路走去,..

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乐至报国寺前任住持离欲禅师,法号觉空,俗名侯喻君,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今属重庆市合川区)人。生于1885年,1992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十五日)预知时至,安详坐化。世寿124岁。1简介离欲上人(1868-1992),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今属重庆市合川区)人。俗名侯喻君,秉性刚毅,智..

太桥旦曾堪布:拥有善巧转一切业为善业

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在《了义炬》中特别强调,由于我们的无明根深蒂固,再加上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深重,所以行善极其困难,造恶却极为容易。我们凡夫在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业是不善业或无记业,极少出现善业。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事实的确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无量无边的众生无..

盲人摸象不见全体 凡夫论法亦复如是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出自《六度集经》,许钧居士翻译为白话文。今天这则故事,后人曾用一个成语概括,就叫盲人摸象。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这个成语,只是未必知道这个成语最初源自佛经。盲人纷纷..

林清玄:何况恶人

日本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上人有一册《叹异钞》传世,他有一段话令我非常非常感动,就是"连善人都可以往生净土,何况恶人?"他说:"具足无量虚妄和烦恼的我们凡夫,除念佛以外没有任何修行法能借以脱离此迷妄的人世,由于深切的悲悯此众生的苦难相,阿弥陀佛所发起的大悲誓愿的真意..

一位离休老干部持名念佛超凡入圣修成了肉身菩萨

在中国佛教史上,得道高僧中出现过不少肉身菩萨,最出名的有九华山地藏菩萨(金乔觉)肉身舍利逾千年不腐;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坐脱之身亦是逾千年不腐的肉身菩萨。今有离休老干部尤新武,法名释永森。持名念佛得道证果,成为中华佛教史上又一名肉身菩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命科学上的..

百年高僧之:舌根不坏的宏林法师

释融初,字宏林,祖籍西安市长安区。俗姓徐。23岁在西安市兴善寺礼心道法师剃度出家。同年与兴善寺受具足戒。24岁住长安区净业寺任维那。25岁之后,先后住户县草堂,圭峰,韦驮,空翠堂,法幢等寺院,凡四十余年精进修持,分别“染”,“净”,破诸迷妄,证入幽玄。“文革”中,岁..

吉祥卧,修罗卧,畜生卧,饿鬼卧的不同睡姿

【狮子吉祥卧】卧如弓,佛制四大威仪,卧时皆右手枕头,左手搭膝,两腿相叠,不得掉举,不得仰睡,仰睡名修罗睡;不得左手枕头右手搭膝,此名畜生睡;不得覆睡,覆睡名饿鬼睡;不得伸两脚睡,伸腿名死人睡,皆不吉祥卧。吉祥卧者,十方诸佛同卧,历代祖师同卧。不依吉祥卧者,乃蠢..

方海权:原来“舍”也能得福

—摘自《改造幸福命运》书籍二十七、万法皆舍会得真幸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故万法皆舍,舍就无所执着,就不生烦恼。众生执着我见,事事以自己为先。或有一点功德,也成法执。以为自己所修法门为上,藐视其他。故失平等心,难证平等性智。平等性智,转我见智,得此智慧,是以能证..

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

有个故事的名字叫“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这个故事为我们说明了人为什么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佛陀曾经以一只拐杖让一位老人的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了解到什么是孝道。一天,佛陀出去托钵时,在路上碰到一位很年迈的婆罗门教徒,他的背已经驼了,拄着一根拐..

生生世世的恶习

佛陀住世时,带领为数众多的比丘(注)共同学法修行。某天早上,许多比丘聚在一起,谈论一位言行不一的比丘──这位比丘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私底下却常做些不好的事情;比丘们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将这件事告诉佛陀。此时佛陀恰巧经过,见大家议论纷纷,问大家在谈些什么?听了其中..

禅•茶 │ 佛蛛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圣安禅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圣安禅寺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圣安禅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

问•道|尘埃

尘埃已属微,更有微甚尘埃者,那便是人。花开草荣,非托恩于春光;而花落草黄,亦无咎于秋风。花开则自于春风中飘洒馨香,万分潇洒;花枯则或化作飞蓬,或变为焦叶,于秋风中旋转飘摇,亦不失为一番洒脱!生命既是从鲜活走向凋零的一种过程,又何必太介怀生命的诸般幻象呢?多少王..

两月男婴讲述前世 佛陀现身当场度脱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是《法句经》。华人佛教故事栏目所发文章,凡标明本生故事、佛经故事者,全都出自佛经,至于白话译文,多数出自权威译者,少数则是小编整理..

和尚是学佛的,怎么有些和尚很胡闹呢?

问:创造佛教的人是谁?答:这个人说起来谁都知道。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达多,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一切学问,及至年纪渐大,看见世界上的人和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啖,循环不停,又感到生老病死是免不掉的,就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

九华山高僧谱:明清两代89位高僧 民国3耆宿

九华山高僧智旭九华山高僧仁义师太九华山历代高僧大兴和尚九华山无暇和尚肉身凡佛教圣地,必有高僧大德。据有关志书记载,九华山自唐迄于民国,高僧大德、耆宿总百余辈,其中唐代12人、五代1人、宋代7人、明代48人、清代41人,民国3人。这批人中之佼佼者又有:胜谕,唐僧,地藏和..

好声音长者缘

往昔,卢留城的王军王被佞臣所惑,因而恶逆无道。一日,王军王在路上看到迦栴延尊者坐禅入定,便心生恶意,自己先取一把尘土往尊者身上撒,又命大臣们用尘土将尊者全身淹没。七日后,卢留城被尘土湮灭,国王百姓都丧失了性命。卢留城毁灭后,迦栴延尊者带领幸存者一起前往华氏城。..

冒死求法心不悔

佛陀涅槃百年后,当时的印度由强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统治,阿育王初闻佛法,就对佛教非常崇信,数次延请比丘到王宫接受供养,并为大众开示说法。由于印度男尊女卑的风俗,阿育王特地施设帐幕遮围,让后宫的王妃嫔女们也能随众听法。当时大部分的妇人多贪着、沉溺世乐,不知出离,..

知器施教的舍利弗尊者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神通第一。尊者度了二位弟子出家,他们依着尊者的教导精进修习,但经过了一段时间,仍不得其门而入,无有证悟。一日,舍利弗尊者问目犍连尊者:‘您那两位新度的弟子有所证悟了吗?’目犍连尊者回答:‘他们虽然很精进,但还没证悟。’舍利弗..

高僧故事:牛头禅师慑服巨蟒 群鹿听法百鸟献花

四祖道信与牛头法融(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牛头法融禅师,俗家姓韦,是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岁时,就已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空之旨已有所悟人,曾感叹道:“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隐居..

摩利支菩萨的功德利益

摩利支菩萨,梵语Marici,也作摩里支菩萨、摩利支天、日前菩萨、具光母、具光佛母。摩利支菩萨外现天女像,然本地是大菩萨,《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记载衪是从观自在菩萨部所作的变化相,也有记载衪是多罗菩萨的化身。摩利支菩萨也被印度教与道教所信奉。在..

开山祖师神通广大降狼妖

狼山是佛教名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山顶的广教禅寺为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距今已有1341年的历史,因供奉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而闻名。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大势至菩萨的影响力不及观世音菩萨,鲜少单独供奉,因此南通广教寺作为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尤其..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陀说:‘世尊!跟随着提婆达多修行,生生世世都被悲愁、苦恼所缠。然而,跟随世尊修行,不仅身心安详、愉悦,来生也能生在具足善法的地方,得以解脱烦恼,身心自在、安乐。’佛陀告诉弟子们,不仅现在如此,过去生也是如此的…..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这种解释侧重的是布施的内容。而换一个角度来说更全面一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施舍。“施”意味着给予,给予的内容就是上面所说的财、法、无畏三施,而所施的对象就是众生;“舍”意味着舍弃,表面看来我们舍..

孝行得善报的几则故事

《孟子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世间的孝道思想,是推己及人、泽被大众的,而佛教的孝道思想是遍及一切众生的。佛教是以戒为师的,戒是佛法的命脉。《梵网经》上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因此,孝道思想贯穿了佛法的全部。如何行持孝道..

若于转处不留情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六祖于是开示说:三身即是法身、报身、化身。清净法身即是你的本性,圆满报身即是你的智慧,千百亿化身即是你行为的示现。四智中大圆镜智如大圆镜,洞照万物令本性清净无染..

生死随缘

禅宗里有则机锋逼人的公案:洞山因僧问:“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师曰:“何不向无寒无暑处去?”曰:“如何是无寒无暑处?”师曰:“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在这则公案里,“寒暑”是禅家对生死、烦恼一类的譬喻。佛教徒追求的是对生死烦恼的超越,但是这样的净土到底在..

一念贪心转世变鬼 恳求高僧超拔苦难

编者按:证严法师这个故事出自唐惠详法师所撰《法华经传记》,当然自由发挥部分很多。故事中这位高僧叫慧果,是刘宋时期豫州人。文中提到的“瓦观寺”,应该是“瓦官寺”(可能录入文本出错),原是东晋所建名刹,位于六朝古都建康。此外,据《法华经传记》记载,慧果大师抄写《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