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法时期,古印度有这么一对兄弟,哥哥叫星宿光,弟弟叫电光明。兄弟俩对医学、药物学颇有研究,不仅医术高明,还有一副菩萨心肠:他们不仅救助患病的穷人,为他们施药医治,还时常到精舍为僧众治病。他们施医行善的行为得到人们的赞叹,于是大家尊称哥哥为“药王”,弟..
烦恼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遗存重叠,处处在在,都发生过许多值得铭记或难以追忆的事迹。古寺后有一座山,山顶有一座塔,小朋友问我哪里有路,是上山礼塔的捷径?我不知道,因为来了很多次,总是匆匆,也一直没有兴致,发心找到这条捷径。索性这一次,..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水面上的不是他,水上的才是他。当他尚未看到倒影之前,始终不得开悟,不知道自己本来的面目究竟是什么东西,认为在身外一定还有一个东西是本来面目或自性。直到他见到水面上自己的影子,才知道不要..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智慧圆满、被称为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呢?怎么可能当生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怎么可能一到极乐世界就横截了五道、离开了轮回,成为三种不退转的阿 跋致菩萨?这种超越性是跨度很大的,怎么才能做得到这一点?难信..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问: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佛号也不想念,请慈悲开示如何度过懈怠期?大安法师答:这个懈怠是与身俱来的烦恼,这怎么度过呢?你就看看汶川大地震的那些片段吧,感受到无常吧,这个死亡是随时跟随着我们,不要以为我们能活多长时间,然后再看一看地狱的情..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三谢园亭空燕子,五侯门户但寒云。身登上品方为贵,心悟真如始立勋。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这是劝勉贵人念佛求生净土。世间的贵人也确实是多生多劫善根的累积,以及祖宗积阴德深厚所致。这不仅是“富&rdqu..
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最适合我
虽然同样是学佛,但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宗派,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法门呢?这个非常重要。选择法门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分别念,而是最好依权威可靠的祖师大德为我们所作的抉择。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
以善来对治纠正不善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么是善与不善,什么是好的心与不好的心。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诉我,他什么宗教都不信,他只知道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存好心。我问他说:「没有错,那你有没有宗教信仰呢?」他说:「像我这样的人,还要什么宗教信仰?我既不做坏事,也不存坏心,只有像你们这样的人,..
净土行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净的业来感召,所谓清净的业就是对往生净土有清净的信心、清净的愿望和相关的修行。但是使用手机、网络,参杂很多恶趣因缘,造这些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让自己的心不能和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的心咒、名号以及净土的境界相应。..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的DVD片。内容非常丰富,举例繁多,看了之后疑惑丛生,请师父解惑。我们认为程团长发心助念,不顾个人得失令人敬佩、赞叹。我们当然应向他学习,自不待言。但对其中有些实例,我们几个居士都有所争论。一个事例是:有一个老居士..
深信切愿不容易,如何才能生起信心
问:我学佛不久,今年29岁,尽管我的家人基本上都在学佛,但我信佛是半信半疑,我也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为地藏菩萨的大孝所感动,但我始终不能完全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认为佛说的话有真有假,我知道这是修学佛法最大的障碍,所以对于我来说做到深信切愿很不容易。请开示..
静坐与禅定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的世间禅;有六妙门、十六特胜等的世出世间禅;有九想、八背舍、九次第定等的出世间禅,以及自性禅,一切行禅,清净净禅等的出世间上上禅,已如前述。总的说来,有深禅定,方有实智慧;有实智慧,才能自..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掖,开示教他也。(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以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亦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二)..
情商低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1、问:情商低的人怎么改善?情商低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诚法师:所谓情商低,是缺乏对他人的体贴和理解,缺乏观察缘起的智慧。简要言之,悲智都有欠缺,那就要好好修行,在这两方面提升。2、问:大师,弟子有社交障碍,情商低,总是莫名其妙的得罪人,怎么办呢?学诚法师:说话做事..
把家庭作为修行的道场
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妈妈是菩萨,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我下班就有饭吃,吃完饭就去做自己的事情,妈妈基本不让我们承担一点家务,她总是说:“你们上班回来很累了,我现在能做就我做,做不动再说。”就这样,虽然结婚了,但我没有承担一个妻..
幸遇大乘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著。由兹起贪嗔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
积极人生莫后悔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一有忧愁,我们的心不能够集中。不能集中就不能专注,不能专注就不能把一件事完整地做好。但是做不好事情我们又自哀自怨,徒生烦恼有的时候还会后悔。就好像十几岁的苍德斯一样,每..
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第一,人们要认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比如说人们为了吃顿好饭而大快朵颐,结果肚子撑出了问题,快乐成了痛苦。比如人们为了打发时间,去通宵的上网冲浪,结果熬夜把身体熬出了问题。比如去旅游景点,盲目的跟风团购,买了一..
因果关系中的三种错见
在因果关系里边,我们推翻了三种不正确的见解。第一个不平等因。第一性的东西在推动,造出一切万物的,大梵天也好,什么也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个非因即因。一切哲学里边,把时间或者是空间或者是精神或者是物质,当第一性的东西。开始是第二性的,慢慢发展到宇宙万物的,这..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唐寒山)这是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大师的一首诗。禅宗有句话叫“本地风光”,这个本地风光比喻我们每个的自性光明本来具足,我们原本的佛性如如不动。只是一直在碌碌无为心外求法而已,当我们的清净自性完..
《十牛图颂》略说
要管理好我们的心,具体操作就要讲到调心,我把心比喻成牛。当过农民的人都知道,一条牛从不听话、不耕田、不做活,要把它调伏得听话、干活、耕田,要经过一段的时间。调伏牛,就是要让它驯服。要让牛驯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下苦功夫。古人把调伏心牛的过程分为十个阶段,并画..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学禅特别强调心的作用,心的力量。佛教有一句经常讲的话: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意思是说,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与不存在,都和我们的心有直接关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以清净心..
身边总有小人,该怎么破解
1、问:我身边总是有小人,缺少贵人,怎么破解?学诚法师:不要把成败的理由都推给他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重要。2、问:儒家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何佛法也讲:“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此该如何诠释?学诚法师:佛法里教我们: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很多学佛人也拿着这句话..
听闻正法解诸缚着
若人听闻正法,就能够从烦恼系缚中得到解脱自在。《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听闻过一段故事:在德叉尸罗国中,有一位罪人被关在僧坊里。某一夜晚,有一场开示的因缘,这位罪人也来到讲堂听法,随众次第而坐,说法比丘向大众开示生死逆顺之经。佛曾经告诉诸比丘:凡愚..
契理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主题,叫做契理契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因材施教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当时释迦牟尼佛有两大弟子,一个是舍利弗,一个是目犍连。当然身为佛陀的弟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法缘。也会结一些收一些弟子,结一些法缘去教化,..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弘一法师因此,我们不需要疑惑:佛法是不是迷信啊?说佛法是迷..
见他人布施,要起欢喜心
“如果自己没有布施,见他人布施,要生起欢喜心。”如果我们能够这样的话,那就是与佛法正道相应了。如果自己没有布施,见到别人布施了,要生起欢喜心、随喜心,要欣赏、赞叹。现实的佛教徒和一般人却不是这样的,见到别人布施了,要嫉妒和诽谤:“那钱不是什么好..
当个念佛呆汉,不做卖弄聪明之人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径中的捷径。《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小本《阿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这就是净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净宗的正行。先师夏莲老于正行外,兼及重要的辅行,写了两句话:“持戒念佛看经教,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