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一)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尊敬的各位常住法师们,特别是我们住持法师,还有诸位居士同修,刚才法师也讲了,今天呢因缘非常殊胜,刚好是初一,又是&l..
烦恼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诸祖对信的诠释与实践自初祖慧远大师至近代印光大师,虽有修学背景、众生根机,契入角度之详略、缓急的差异,但无不谆谆善诱,恳切至诚。信念解意:如 益大师《弥陀要解》之六信..
修止观者应调五事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一、调食食之时义大矣!昔有一人遇佛,问曰:“世皆称佛一切智人,佛尝说法明何义耶?”佛时适行乞食,乃曰:“吾明一切众生,咸依食住。”其人笑曰:“众生依食,畴不知者!明此便为一切智耶?”佛曰:“汝云..
学佛得遇善知识是最大的福报
过去有个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医治疗。医生告诉他:“用灌肠疗法即可痊愈。”当医生备好药水,转身再去拿倒灌用的器具,准备进行治疗。但在医生尚未准备就绪时,这位病人竟然迳自取了灌肠疗法的药水服下,结果腹部鼓胀,疼痛不已。等医生备好灌具回来,见到如此情况,..
只有这样护法,你才会有无量功德
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宝。你要知道,佛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觉者。他讲的法,真的是无上甚深,极其微妙,百千万劫难遭遇!然后对佛的觉悟、解脱自在生起渴仰,认识到他说的法具有操作性。这是我们所有如法如律护持三宝的一个源动..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他人发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来;他人的习气毛病,不能把你的烦恼引出来;他人讲你坏,你也讲他坏,你跟他一样,不管他怎样,你始终就是一法,他的贪心是他的贪心,他贪你也贪,你就被他转了,那就叫没主..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译注)《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文字,皆选自李净通居士所编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李净通居士于1952年从《印光法师文钞》正编、续编、三编中选出的精粹部分,分为十类,一共有333则。李净通居士说:“今为便利阅读《文钞》计..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哪些好处?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可获得的五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宣说。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哪些好处?1、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天道中的..
懒惰的难陀,舍弃懒惰改变命运
佛教所说的懒惰,指“于断恶修善之事不尽力也”。《菩萨本行经》上说:“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则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佛教将懒惰分为三种:一、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将要行持的善法一推再推;二、耽著劣事懒..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
佛说:懒惰的人,来世长相丑陋
佛说:懒惰或是喜欢怨言的人,果报将来会是长相丑陋,身材矮小!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一天率领他们的军队刚好从佛陀讲经的地方经过,波斯匿王无意间听到有一位出家师父在念经,听到这经诵得很好听,于是,就去请教佛陀,意思是想要求佛陀出..
如何才能出妙音呢?
信众问:师父,如何才能出妙音呢?圣空法师答:因为业障没有消,冤亲债主拖着你,智慧就没办法开,所以就出不了妙音啊!你想好也好不了。一个人如果福德不具足,明明是好话,说出来的话怎么听怎么难听,就会让人生烦恼,明明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就在这儿。真心自性具足一切,是不用..
《心经》里的不生不灭是指什么?
居士问:师父,《心经》里讲的不生不灭是指什么?常敏法师答:我们的业力来自于因果。我们的烦恼是心中所生。这个心,不是指肉团心,是指分别心。这分别心怎么体现出来呢?当我们的六根与六尘相对时,产生的六识,与之分别。分别心都是六根六尘因缘和合幻化出来的虚妄相,本来并非..
七十九岁才念佛还来得及往生吗?
信众问:我劝爸爸念佛,他七十九岁才开始念佛,他还能来得及往生吗?常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闻名即往生。虽然我们每个人和阿弥陀佛的缘分有亲有疏,但阿弥陀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在凡夫这里,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有已闻、今闻、当闻,有已往生、今往生、当往生..
末法时期该怎样选择善知识?
信众问: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大安法师答:末法时期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于给你建立正信、正知、正见。这个末法时期你不要去求什么这个善知识有没有神通,有没有感应,有没有知名度,有没有势力,不是这些,重在正知正见,当然这善知识也得要有持戒意识。这个正知..
为什么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机法共同成就的?
信众问:为什么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机法共同成就的?常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生命共同体。虽然我们是凡夫众生,但有着和佛一样的佛性功德。佛性功德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但怎么让我们凡夫心中显示出清净光明的佛性呢?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让我们转烦恼成菩提..
读经妄念太多,无法读下去怎么办?
信众问:法师,我读经妄念太多,几乎都无法读下去了,怎么办?常敏法师答:众生无明,内心起贪、嗔、痴烦恼,就会造业;又因业力所牵,内心更加无明。佛知道我们这样罪业深重的众生,想靠自己的修行出离生死是很难很难的。众生因内心烦恼,业力苦逼,很难持戒、禅定、诵经等清净修..
这些绿色食物竟有天然功效,美肌吃出来
据说什么样颜色的食物就有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我们来为你介绍这几款款绿色食物,它们真的具有绿色天然的美肌功效。1、哈密瓜哈密瓜中含有很丰富的维生素C及抗氧化剂,而且要用它来做美容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把哈密瓜切成非常薄的薄片,并敷在你的脸部停留20分钟左右并洗掉就好了..
妙莲老和尚:淫欲心重用这个方法就能破
修梵行(图片来源:资料图)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认为:生理上怎麽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这种下劣的想法。当然这是先天的习气,单是後天的抽烟喝酒,上了瘾,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难了,何况先天的习气?但是从来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喝酒是什麽滋味,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是良..
海涛法师: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求文殊菩萨现身,为他加持。有一天,迦罗越准备了丰盛的斋宴来供养僧众,并在..
江西一寺庙发生奇事:一只狐狸化身人形每日上殿听经
(图片来源:信息时报摄影:理查德・彼得斯)《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
结婚时有人送了一块泰国佛牌,从此恐怖事件接二连三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鹿苑精舍微信公众号。作者:归一。01这起案例是真实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所以下文的第一人称“我”指的是我的朋友(小李)。记得那天,我正在洗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我朋友的朋友要见我,叫我去某某地方当面聊。我心想,要不是给我朋友面子,我还真不喜..
索达吉堪布:佛教中调整情绪的方法
用慈悲观来放大自己的心量首先,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心态,如果特别痛苦,或者生嗔恨心,也就是愤怒的心——实际上这种心态很多都是心胸狭窄导致的。我们大乘佛教当中有一种叫作慈悲观,慈悲观也就是一种包容,可以说是放大自己心量的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面前,我们个人遇到的,不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
淡定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受外界的影响,不以一时的“得”而过分喜悦,也不因为一时的“失”而烦恼。万物自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对待自己的未来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提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提琴的力量
每天黄昏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小提琴去尤莉金斯湖畔的公园散步,然后在夕阳中拉一曲《圣母颂》,或者在迷蒙的暮霭里奏响《麦绮斯冥想曲》,我喜欢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小提琴让我忘掉世俗的烦恼,把我带入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
学会感恩,你的人生一帆风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他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
你是不是过了个假的假期?
To加班族|钱是赚不够的,知足吧|人们越来越忙,每天都在接电话、打电话,想静一静也很难。其实,每个人应该放慢脚步,看看自己在做什么。人生的意义并不只是赚钱,许多人在为钱忙碌的同时,生命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尽头。到那时再回头一看,以前追求的好多东西,原来都是虚幻无实的。..
由修习出离心想到教师的信仰
由修习出离心想到教师的信仰文:觉丽本期学习《三主要道》之三,这一部分主要讲是出离心,共三个偈颂。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业果不虚轮回苦,思惟能除后世欲。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昼夜..
用缘起法看家庭
本期法义《佛教怎么看世界》从佛法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世界的定义,结构,生成及演变的过程,又从缘起法的角度,揭示了世界本质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维识的。今天想分享一点,我如何用缘起法来看待家庭。首先什么是缘起法,缘起法认为世界的生成和毁灭都来自因缘的聚散,所谓“因..
同喜班伴我修出四颗心
同喜班伴我修出四颗心一年的同喜班结束了,我在这过程中学习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同喜班是菩提书院三级修学的初级班,济群导师从人生佛教作为契入点,点燃了学员们的共鸣,使学员们切身感悟到佛法的真理确体现在生活中每一处,继而授予佛法的基本常识及佛陀和导师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