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报就快乐,没福报就算呆在皇宫里也整天忧愁苦恼,就像堕在地狱里。没福报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财富、美貌、气度,乃至所有一切都是福报的体现。知道发脾气不好,还是要发脾气;知道吃肉不好,还是要吃肉;知道顶撞爸妈不好,还是要顶撞……为什么道理都懂,..
烦恼
与一切人都能够和睦相处,这个重要
问:某些年轻人学佛,整天只想出世间之事,对生活点滴毫不在乎,读书、工作得过且过,与同学大众格格不入,故而烦恼更多,思绪愈乱,反而想放弃学佛,请老法师指导。答:这个学佛是错误的。所以学佛,我们一般都是中下根性,不是上上根人,也不是下愚之人。上上根跟下愚反而容易,..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3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34.六烦恼论:四烦恼六者:疑、六不正见。一贪、二 、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烦恼六」:即六烦恼。此六烦恼称为「根本烦恼」,因为它们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一切烦恼皆由此而生长。「烦」与「恼」不同。「烦」者,烦躁扰动;「恼」者,恼乱身心:烦者..
鬼神遇到我们,我们要教他一招
现在这个世间很乱,妖魔鬼怪很多。鬼神,要知道即使是天神,还是凡夫,他的烦恼习气跟我们没有两样,只是福报比我们大,他升到天上享天福去了。这些天神鬼神,现在在世间很多,我遇到的就不少,决定不能被他骗了。你要被他欺骗,你是走鬼神路,不是走佛菩萨的道路,你将来死了以后..
什么是宇宙的主宰?念头
「《涅 经》曰:灭诸烦恼,名为涅 。离诸有者,乃为涅 」,涅 的意思很明显的给我们说出来了。灭诸烦恼,这个烦恼,大乘经上叫见思烦恼。见,看错了,把它当真。譬如说,我们头一个把身体当真,佛说你看错了。怎么看错了?哪一个不把身体当自己?整个六道里所有众生都是这样看法。对,..
宏圆法师:世尊以三种化他权实逗会众生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吾从成佛已来,这是称叹释迦牟尼佛的实智。吾是释迦牟尼佛的自称,如果实智不圆满,不可能成就佛道。比如,我们常说的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未破,他的实智就不圆满。这里说已经成佛,就..
什么情况下随缘?什么情况下不能随缘?
问:经常遇到有的学佛人,一张口就说一切随缘。话没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有人贪 痴很重的,这是不是也能随缘?答:不错,你提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就是随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都是随缘..
黄念祖:不管你修什么,你要拿你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乃至十念”,你多念当然更好,到临终有十念相继就可以往生。《宝王论》里说:“临终有一念都能往生。”所以持名往生称为易行之法,其余的修行都是难行之法。唯有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其余是竖出三界。例如,一个虫子长在竹子里头了,要从竹子里头出来,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在..
达真堪布:他已经是阿罗汉了,为什么还有业果,还要感受痛苦呢?
阿罗汉虽然已经进入了涅 ,断除了一切烦恼,但是肉身还没有离开世界,肉身具四蕴,属于苦谛,这叫有余涅 。当阿罗汉离开这个世界,进入大寂灭的状态时,五蕴悉皆息灭,这叫无余涅 ,这是究竟的涅 。有余、无余主要是以有无色身决定的。小乘认为,如果是有余涅 ,即使是阿罗汉,也会有业..
我们这个世间是缘起;极乐世界是性起,不是缘起
「性起正法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叫缘起,不是性起,性起我们无法想像。我们生活在缘起的世间,就是因缘生法。性起不是因缘,没有因,也不需要缘。什么地方是性起的?诸佛如来所住的 土是性起的,叫做实报庄严土,叫做一真法界,那个法界是性起,不是缘起。性起跟缘起有什么不同..
嘎玛仁波切:好在因果关系没有那么极速
导语:虽然大家带着形形色色的目的信佛,但起码要深信因果真实不虚。今天播种不可能明天成熟。如果有极速因果的说法,今天造业,明天受报,没人可以活下去了。罂粟本身没有对错,善恶,一切都是人的思维和心态在做主导。你为什么学佛?有多少人是带着私心来学佛的?求升官、求发财、..
闻而不修的过患
从无始以来一直在串习的我执,在一般人身上就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受、处处喜欢出头露面,以散乱度日子。学佛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对治掉这个会产生无穷后患的我执,放下求名利、求财产、求享受的心,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很多初学者还没有树立起这样的目标,还没有把佛法当作..
智慧语录・深刻透彻・受用一生
一、有时候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感觉,一句非议,一件小事,都在内心耿耿于怀,让外界控制了自己的心情。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或许说过就忘了,我们却还自我折磨。活着已然不易,不必跳下别人无心设置的陷阱。多活一点给自己看,很多人事与你毫不相干。二、人生中有许多东..
华严经开示:具有这十种求法之心,没有师傅自学佛经也可得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在手机上就能够接触到许多的佛经。接触到佛经的机会多了,对佛经有兴趣的人也多了。但是遇到能够帮助自己开示讲解佛经的师傅可不容易。有的人是因为生活工作环境中没有学佛的氛围,所以也就难于相遇能够开解佛经的师傅。有的人身旁倒是有信佛之人,但他却不能..
印光大师:念佛的七大误区
“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一、坚决不许打饿七民国二十五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写信,说他准备打饿七,印光大师回信严厉告知:“灵严山坚决不允许开此一法”。我们来看看这封短信,言简意赅,《复慧空大师书》:“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
莫把佛友当朋友!
如果学佛了,大家都应该互相称师兄,也称为道友。道友就是以道为友,大家在一起的目标,是为了学佛,是为了修行,不是为了拉帮结派,也不是为了攀缘。大家心中有个共同成长的目标,这样关系才能长久。有的人把佛友混为朋友,并不赞叹,朋友总是世俗化。佛弟子之间,谈论得更多的,..
拯救因邪淫而社恐的你
汗,不敢上台发言,不敢在人群中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和领导交流,总想一个人呆着,害怕各种社会交往,以上种种表现均属于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令人非常痛苦,让人十分烦恼。孝敬父母、照顾家庭、人情礼节、干好事业、修福修慧,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可是一旦患上..
为什么说,自作自受
1、整个宇宙环境是这样变现出来的,你自己自作自受,你怎么能怨人?怎么能怪人?各人因果,各人承当,这个话讲得好,你造什么因就出现什么现象、果报,你自己得受,受的时侯还说是别人的,错了,别人如果能够造诸法给我们享受就好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他应该变造极乐..
没有高下,没有远近,没有去来
梦是个妄境,所谓“全身皆妄”,全部的妄境是真心变现的,“全真即妄”,就是我们全部的心性化成外面虚幻的境界,所以性相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真跟妄是一,它不是二。我们今天见不了性,是把真跟妄分做两边,不晓得真就是妄,妄就是真,真妄是一不是二,你真正契入这..
梦里那么多人不都是自己变的吗?
梦里那么多人不都是自己变的吗?一念不觉宇宙出现,生命出现,生命不是别的,是自己。我从哪里来的?我跟宇宙同时出生的。我跟宇宙关系是一体,宇宙里面万事万物跟我的关系也是一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讲经教学当中常常用比喻,因为比喻让我们学习的人容易体会,好..
手淫害死人
1、手淫的快感不是免费的午餐,是对身体能量的严重消耗,这个根本能量又被称为元气,先天无形真精。精液是后天的,是由先天无形真精转化的,手淫不射精液或者哪怕就是意淫一下,那个先天无形真精就在发散消耗。专家只看到精液是由蛋白质和水组成,而忽视那个最宝贵的先天无形真精..
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是非常严重:迷则成失【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堕淫害浅:【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只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堕魔害深:【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陀佛,能念的我是阿弥陀佛,所念的佛也是阿弥陀佛。能所就是一个。阿弥陀佛是过一切处的,说无量光、无量智慧、无量福德、无量寿命都可以。因此我们常随佛学的时候,学阿弥陀佛,学不学释迦牟尼佛呀?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别把释迦..
佛教经典禅语,让人大彻大悟
一、真正的修行和功德:让每个靠近你的人都很舒服!不刻意,不勉强,自然而然,从善如流。二、水,看似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看似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三、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福气,你有多善良,就会多有福。茫茫人海,坎坷旅..
三种福田让你收获福报
在佛教圈里,总能听到一句话叫“广种福田”。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福”可以种?种的又是哪些“田”?我们怎么种呢?一起来看:真正的贫穷不是没钱,而是缺少福报。人天路上,修福为先。缺少福报,即使有财也很难守住。缺少福报,即使有钱依然烦恼重重。那么,福报要如何得来呢?其实很简..
这样的人是世上最有福报的
什么是业障?大乘教把整个宇宙、万法究竟是什么,确实讲清楚明白了。我们听不懂,这种状况之下,一般人只有一句话搪塞掉了,我的业障重。什么是业障?放不下、没看破是业障,佛教我们看破、放下,我们总是没有在这上下功夫,肯在这上下功夫就得力了。我能看破多少我就放下多少,这种..
不要让贪欲毁了你的福报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问比丘们:“有一个贪欲心很重的穷人,他心中贪恋着物质,是不是会生起很大的苦恼?”比丘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是的!佛陀!”佛陀又问:“如果这个穷人受不了物欲的诱惑,向人贷款来满足私欲,这会不会使他生起苦恼?”“会的。”..
阿姜查尊者:总想从中得到些好处,这种贪爱与执着因此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摘录自阿姜查尊者《森林中的法语》佛陀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行为不能混杂贪念,应该是以放下与离欲为目标。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但是不可执着,这就是佛陀的教导。不过这似乎很无聊,缺乏热切投入的诱因,世人做事就是为了获得某些好处――例如人们来看你,是因为你的..
呷绒多吉上师: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555我们看看,我们为了自己的生活是很愿意吃苦的,为了吃好一点、穿好一点,苦一点也可以。本来吃、穿、住、行是人生需要的,但你不是不够,是为了贪而去吃苦。真的,我们都很贪,不是不够的。为什么贪呢?一直攀比,周围的人里面,他有一辆车,你也要一辆车;..
恶语、取笑、嘲讽、给人起外号的果报太可怕了!
有一位青年,很有才华,二十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一所名牌大学破格直接聘他作副教授,可是过了十年都没有升教授。他禀赋这样好,为什么十年后都得不到提升呢?原因出在他十年以来所发表的论文,都有指责哪个教授哪里不好,而且讲得精辟,抓到别人的弱点,所以他这十年要升级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