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皈依的修习

皈依的修习皈依的最终目的,是于自身成就三宝具有的品德,这一过程贯穿了佛法的全部修行。是以,皈依后还须反复修习,不时强化,藉由三宝功德转化现有生命。佛法的一切修行,都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有关于此,大小乘经论中有着丰富内容。在原始经典《阿含经》中,主要表现为三..

禅师教我们如何去做人

引言:我有一个心脏,它有两个心房,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凡事不仅要为自己着想,而且也要为他人着想,才能心想事成……一个青年去请教禅师如何做人。禅师说道:你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就知道怎样做人了。青年问道:我怎样看您呢?禅师说道:你看我有几个脑袋、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

是否快乐在于你有一个怎样的心

天空蓝得醉人,海面风平浪静。时间还是上午,一个老渔夫悠闲地坐在海边,一边抽烟,一边凝视着大海,身旁是他的渔船。他看起来满足而自在,心中了无牵挂。这时,一个大富翁走了过来。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怎么坐在这里抽烟啊?老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坐下来抽烟?富翁:..

净土法门法语:心地清净饮食简单法喜充满这是不老不病的秘诀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很受感动,从此以后就不再吃众生肉。梁武帝是我们佛门的大护法,又是帝王之尊,他这一提倡,我们佛门里头就..

净土法门法语:想知道你来世果报,就看你这一生起心动念

1因果通三世,佛法里头所说的“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一生种的是什么因?“今生受者是”,你这一生的遭遇、享受就是的。2“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知道,你来世是什么样的果报,你这一生起心动念所做所为那就是。今生种的因,是来生果报;今生这果报,是过去生中..

净土法门法语:不懂得修因,哪里来的果报?

1现在的人,头脑里面第一个想到的是财富。财富从哪里来?佛告诉我们,世出世法都不出因果的定律,果报从哪里来的?从“因”来的。财富是果报,“因”是什么?你过去生中的布施、供养。2世间人哪一个不想拼命赚钱?可是他不懂得赚钱的方法,他用尽心机去赚钱,他不知道,他赚到的都..

净土法门法语:请善知识讲经说法,那个里头有功德

1请善知识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那个里头有功德、有大福德,为什么?教化众生,帮助一般社会大众解决问题——生活上的问题、工作上的问题、处事待人接物的问题,大众遭遇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一听经,全解决了,功德利益是从这个地方说的。2善根深厚的人,往往听的时候他开悟了,所..

禅坐的起源及其方法!

一、禅坐起源及其意义总的来说,坐禅的概念比较宽泛。古今中外的先贤们对类似坐禅的静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最早由前人自然养成的散坐和跪坐演化而来。中国传统的静坐摄生功法,最早可上溯于五千年前的皇帝时代。据《庄子》记载,皇帝曾向广成子询问先贤长命之道,广成子说:疏..

戒毓法师:入禅之门三方法

入禅之门三方法:第一要发心,发心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正人、一个世间的圣人、一个安闲解脱的人、一个觉行圆满的佛。入门,贵有发心;第二要笃行,找到自己的心,让心安住在每个当下,不时管住自己的心;第三要闻思,要有阅读思虑的基本和能力,没有经由大量的闻思,..

教您正确烧香祈福

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

佩戴楞严咒的利益

以下是楞严经中有关佩戴楞严咒的经文摘录和宣化上人的浅释,论坛上也有师兄介绍过自己佩戴后的经历,比如求子成功、自得斋戒、学佛更精进、身体变好、夜无噩梦睡觉安稳等,我相信,这些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利益,犹如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利益隐藏在海平面下自己还感觉不到。不..

节假日如何文明敬香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

佛前供水的八种功德

我们对诸佛所作的供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水、花、燃香、涂香、食品、明灯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来源之清净及供养时的心清净。“供养之清净”是说不要在供养时生悭吝心或在供上贵重供品后又后悔。“供养来源清净”是指不可以是经由杀生、邪淫、妄语等不善业而换取的供品供养,僧..

皈依的正行

皈依的正行皈依三宝贯穿戴成佛的全部修行。当我们经由过程皈依典礼成为佛子后,又该若何进一步修学呢?《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皈依后应行四法行,即亲近善常识,听闻处死,如理作意,法随法行。经由过程这些响应的修习,才能完成皈依的究竟意义。一、亲近善常识皈依,虽是皈投十..

皈依的正行-听闻处死

听闻处死闻思经教,是修行中的重要环节。正如《听闻集》所言: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何为多闻能知法?多闻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广学多闻,广泛读诵大小乘经典;一是对同样内容反复赓续地听闻思维。如因果之理,无我之理,必须不厌其烦地数数听闻,将法义..

第二篇 发心立愿

第二篇发心立愿壹媒介我们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先制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偏向;有了偏向,干事才能著力。制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何谓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又称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等,是指发自心坎的意念。《华严经》说,..

一位癌症医生患癌辞世后的启示:乐尽所能,只取所需

老张是我们高中同班同学中独一念医学院的同学,他是癌症医生。我们虽然是好同伙,但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最好不需要去找他。同班同学聚会,老张一定会到,他的收入高得不得了,所以有的时刻他会请客,有时同学中有人发生一些经济上的艰苦,他也会仗义疏财。虽然老张对人很慷慨,却过着..

净土法门法语:想的是业障,果报就现前

1.你脑子里头有一个念头,念佛人怎么会有业障?怎么会有烦恼?不会。阿弥陀佛没有业障、没有烦恼,我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所以心里头的烦恼业障全都没有了。你得要有这种想法,这个想法是健康的、是如法的。2.念佛人还想着我过去造多少罪业,过去生中,那你是愈想愈糟糕,佛都忘记..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为众生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

1我们为什么学佛?为什么修行?一般人回答都是为自己,为自己求安乐。而世俗的人为什么学佛?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到庙里烧香?求升官发财,求健康长寿,求佛菩萨保佑他平安,目的在此地。2全是为个人、为家庭,坚固的我执一丝毫都没有化解,念念增长执着,念念增长分别,所以他所..

净土法门法语:我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比富有的人快乐多了

1学佛现前的利益,身心健康,万事如意。人生第一幸福就是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没有忧虑,没有烦恼。世间人一心追求名利,患得患失,所以他苦。2我们学佛的人有愿无求,我有很大的愿,我愿得一心,我愿生净土,但是我不求,我老老实实地念佛,功夫到了自然就成就了,所以我很快乐。..

用止禅治病的四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安心止在病处你哪里病了,你就把这个心念、留意力放到不舒服的地方去,这个地方就会轻易通,就会轻易不痛。因为心是一期果报之主,心是一个国王,心到哪里,所有的能量气血就到哪里,譬如王有所至处,群贼迸散。气血足够了,这地方就通了,就不痛了。所以心念在病处,..

为什么要在佛坛上供水呢?

我们对诸佛所作的供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水、花、燃香、涂香、食品、明灯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来源之清净及供养时的心清净。“供养之清净”是说不要在供养时生悭吝心或在供上贵重供品后又后悔。“供养来源清净”是指不可以是经由杀生、邪淫、妄语等不善业而换取的供品供养,僧..

佛陀是如何看待杀生祭祖的

春节将至,世人又难免杀生庆祝或祭祖。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物遇之而心伤。为什么呢?人在此时,欢呼畅饮,物在此时,魂飞魄散。人在此时,骨肉团圆,物在此时,母离子散。人在此时,穿新衣,贺新禧,山珍海味,杯盘狼籍,物在此时,血淋漓,肠寸断,肝脑涂地,惨不忍睹。因此..

挂带楞严咒的功德利益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p{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

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对比

1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常住,于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说甚深微妙之法,令众生能得殊胜的利益安乐。2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已入灭,佛之正法开始了无修无证的衰颓和僧风浊乱以及步向绝灭的末法时期。3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光显赫,光耀十方佛刹,普照一切众生,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教您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教您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

第二篇 食存五观

第二篇食存五观壹媒介王阳明有一首偈语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仙人。修行本是如斯,日常生活里处处有禅味,吃饭睡觉中都能见出自己的清净本性。若何吃饭睡觉才是修行,才能悠游安闲呢?早年的高僧大德生活简朴,粗茶淡饭而怡然自得;现在..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第一篇从人道到佛道壹媒介佛教是以工本钱的宗教,《维摩诘经》说:菩萨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意思是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佛陀在各类经论中..

第三篇 人世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第三篇人世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壹华藏净土的特色《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华藏净土,是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为教主,是个具足无量相海功德所肃静的妙境。在华藏净土中,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无尽,甚深广大。能体会这种净土,一刹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