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听《无量寿经》觉得很相应,很能契入,但是听《华严经》就觉得很茫然。请问是不是境界不够?净空法师答:人有过去、今生,学佛同修决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佛,每个人的善根都很深厚。过去你所修学的法门,这一生遇到了,就会觉得很投缘,很欢喜;从前没有学过,这一生遇到了,就..
欢喜心
慧律法师答:我学佛到底在作甚么呢?学佛有甚么意义呢?
问:学佛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念头都能观照,也没有办法当下就使心性解脱,总是想要去攀缘某个东西,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学佛,有个目标,督促自己,这样就比较安心。可是,经过一阵子,就会想:我学佛到底在作甚么?然后,就一直颠倒、懈怠下来。再过不久,很颓丧时,觉得世间无常,..
慧律法师答:妓女能学佛吗?妓女所赚的钱,是不是能供养佛寺?
问:妓女能学佛吗?妓女所赚的钱,是不是能供养佛寺?慧律法师答:意思是说,赚那种钱,能学佛吗?能啊!怎么不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照常能学佛。菩萨也曾示现淫女的啊!妓女所赚的钱,是不是能供养佛寺?不行,不行。有几种钱不能供养出家众,“在赚”,台湾人都说那“在赚”,..
净空法师答:如何面对别人的毁谤、侮辱?
问:如何面对别人的毁谤、侮辱?净空法师答:佛在经上讲过,娑婆世界也是好修行的场所,在娑婆修行一天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碍,样样顺心,样样如意,提升很困难。这个世界苦乐夹杂大起大落,要堕落很快,一下会堕地狱,要往上升也快。所以你能了..
净空法师答:为什么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
问:为什么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净空法师答:我们的目的都是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净土。大家有这个愿望,可是事实上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并不多。这个原因是什么?当然这里面有障碍,障碍如果不能消除,就决定不能往生。古人说得很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个话我..
净空法师答:钱被人骗了怎么办?
问:钱被人骗了怎么办?净空法师答:我们辛辛苦苦在这里赚了一些钱,被人骗了、被人坑了,心里很难过,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什么?将来会到饿鬼道,会去讨债。这是因果报应,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纠缠不清,这个事情麻烦。你真正搞明白了,放下,想到什么?想到他是未来佛,他本来..
净空法师答:念佛时常常心浮气躁,怎么办?
问:念佛时常常心浮气躁,怎么办?净空法师答:这个问题你要问我,我可以教你一个方法,拜佛。所以密宗,你在学佛之前,师父要求你的条件是先磕十万个大头,然后再来;十万大头磕了之后你的业障就消了,真有效。我们虽然是没有学密宗,可是我接触佛法之初,我的老师教我每天拜佛拜..
结缘
意指彼此结交善缘。一般为造立寺塔道观、刻印经书而喜舍财物称为结缘;又人与人之间,以欢喜心相见,而互相招呼,亦称结缘;或于大众中,共同听闻道法或者佛法,彼此以结法缘,亦称结缘。详细解释1.佛教语。谓与佛法结下缘分,为将来得度的因缘。隋智顗《法华经文句》卷二之下:“..
参禅
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红楼梦》中贾母训宝玉黛玉“不是..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世尊向比丘们开示:扫地的人有五种情况不得功德,是哪五种呢?扫地时不知道判断当时是逆风、还是顺风,不懂得将地上的污秽垃圾集中,也不将其清除,因此,所扫过的地方仍然不洁净。比丘!如果扫地的人有此五种情况,就不能..
悭贪是众苦之根本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叫亿耳,与同伴一起入海采宝,自海中得宝返回,与同伴别宿,因为失去了同伴又为饥渴所逼,而感到慞惶不安。在饥渴当中,遥见远方有一座城市,以为城中必定有水,于是便往城边走去,欲索水来饮用。殊不知此城是一座饿鬼城,走在..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
对于学佛人来说,这几个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依己意去错解佛意,不然走错了方向还怪罪佛陀……一、关于忏悔有人说,人生是一场充满错误的旅程。而怎么去对待错误?是文过饰非还是坦然面对?是去追悔还是去忏悔?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了之后却试图去掩盖..
历代净土圣贤传二(白话)
往生比丘清朝性修法师,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顺治年间,住在常德府圆照庵。布衣蔬食,每天念佛一万声为功课,寒暑不间断。遇到有收成不好的年代,就把所有的钱、米、布匹都布施给饥寒孤苦的人。徒弟们都责备他,他只是含泪念佛而已。70岁那年,一个月前,自知时至。到期,含笑坐逝。..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白话)
往生比丘晋朝慧远大师(莲宗初祖),雁门楼烦人,小时候非常好学,对儒家六经都有广博的通达,尤其擅长《庄子》《老子》。当时的高僧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建立宝刹,慧远就去归投他。当他听到道安法师讲述《般若经》时,豁然开悟。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求学时,对佛法非常精心..
益西彭措堪布:西方愿文解讲记
古来汉地流行有几种净土文,但以这篇《西方发愿文》作得最圆满,因此得到先贤古德一致推崇。印光大师说:“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意思是这篇净土文不论文词、义理,都完备周到,是古今最好的发愿文。根据省庵大师的解释,这篇愿文分为六大章节:一、发菩提心;二、..
益西彭措堪布: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念《普贤行愿品》是很多人的功课,而且每次上课的前后、修法的前后也都要修持,所以我把修法当中最容易犯、又最难以觉察的问题,在此做个提醒。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它的机关并不紧,只是借一个余留的..
供养佛塔获殊胜功德
佛陀曾开示,供养佛塔功德甚大,应当精勤诚心供养。过去,波斯匿王前往佛所,顶礼佛足时,闻到一股比天香还要香的香味,波斯匿王四处张望,寻着这股特殊浓郁的香味,不知道香气是从哪里飘来的,大王便向世尊请法:“世尊,这一股香气是从哪里来的?”佛陀说:“大..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同修: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共同讨论《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因缘殊胜,本人随喜赞叹。这部经典是《首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里的一章。近代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誉之为净宗最上开示,一生致力于这部经典的弘扬,别具择法眼,将其列为净宗根..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在东林祖庭,我们一道来研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因缘,亦是诸位同仁宿世善根福德所致。佛经常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净土难信,确是真实不虚的。人身之难得,释尊以盲龟值木来比喻。譬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飘浮着一块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的介绍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咸丰十一年,往生于1940年,是距离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较近的一位祖师。印祖出生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随着西方文化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儒..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诸法实相,生心染污五欲六尘,因而造作一切恶业,也因造恶业,感召无量苦,如是起惑、造业、受苦,有如车轮辗转,终无止息。若能遇到诸佛菩萨,乃至善知识指点迷津,必能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之..
学会用这五种心让生活充满禅意
生活中要有一点禅意,才会幽默,才会开朗。禅,不是佛教所专有,禅,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自性,它不是出生后才有,而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但是一般人却忽略了内在的宝藏,不断追求外在事物的满足,实在是反其道而行之。怎么能参出禅意呢?参禅要用五种心..
聂云台居士《保富法》
内容简介《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旧上海首任商会会长。他从自家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富人家庭的变迁,来谈富裕人家的持久发达之道。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代。本文曾在《申报》刊载,轰动上海,一时引起各界纷纷捐赠助学甚巨。印光大师、柳亚子等..
略谈持好戒的几个因素
受戒、学戒、持戒是每位比丘都会遇到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好,对一位比丘的成长关系重大。《弥沙塞羯磨本》中有言:“《戒经》云:戒为净身,定为净心,慧清烦恼。若无明慧,烦恼不除;若无正定,明慧不发;若无禁戒,正定不成也。”佛制五年学律,但其实古来很多祖师学律..
陈海量居士:可许则许
序今年已经是胜利后的第二年了,这和陈海量老师著述这本《可许则许》的时代似乎是不同了。可是事实上,因著政治、经济、军事的混乱,我们所受到的生活不安定,较之大战时期实在没有多大的改善,或者可说更为恶劣。我们还没有脱离苦难的时代呢!一般不明因果的人,受著环境激剧的波..
梦参老和尚的一梦因缘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讲讲,讲讲我的历史,说什么呢?说“梦”啊!“梦”。“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
宏海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讲)南无阿弥陀佛!我们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各位莲友们,大家晚上吉祥,一如既往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各位莲友,今天是二〇一六年的元月七号。我觉得是..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些人怕看到死人,他没有想过我们也会死。这个世间人很奇怪,譬如说,学校里有一次带了一群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因为学生从来没看过人的骷髅,结果进去一看到人的骷髅,那些孩子竟然被吓哭了,很害怕。其实那个就是人的真相,我们..
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李圆净编印光法师鉴定)饬终津梁提要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修行方法,于是阿育王用善巧方便教化毗多输柯,使他明了苦行外道无法使心得解脱,佛法才是真正的解脱正道。经过思惟生死相逼迫的道理,毗多输柯已然彻底明白,于是合掌向阿育王说:“大王!我现今应归依如来,归依无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