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心

你真忏悔,从内心里真正放下错误的习气,病就好了

乐欲我们得要换换,世间人的乐欲是什么?他享受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他搞这个,他的爱好、他的欲望是从外面来的。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呢?佛菩萨教给我们享受要从自性里面流出去,不一样。他的水是从外头挑来的,现在不要挑了,用自来水,还是从外面来的。佛菩萨告诉..

见到好人好事,要生欢喜心

1佛告诉我们,嫉妒是嗔恚里面的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在这个世间,说实在话,一般人的嫉妒心都很重,看到别人存好心、行好事,自己又不肯做,只会在那里难过。2人最怕的是嫉妒心!看到别人行好事就嫉妒,想尽方法来障碍,将来自己得什么果报?自己无论做什么事业,障碍重重,而且..

遇见喜悦: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遇见喜悦——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平时我传讲一些佛教的经论,用的是藏传佛教的传统方法;今天要改变一种方式,就现代人关注的一些问题,我们来共同探讨。一、情绪失控的过患每个人都希求幸福的生活,但生活中我们却存在许多的情绪问题。因此我想,我们首..

常常发脾气的人,常常会骂人的人,他一定有病

世出世间法,他不是佛教徒,念世间书的,都会说在任何场合不能发脾气。发脾气对你的身体伤害非常严重。凡是脾气不好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他有病,所以你不能跟他一般见识。你要原谅他,要体谅他,他很可怜,他不是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人身心和谐,清净快乐,他怎么会发脾气?发脾气..

脾气是毒,在怀孕期间发脾气,就给胎儿种下病根

教学要从年少,要从儿童,儿童心地非常纯洁,社会上许许多多这些染污他还没有沾上,所以我们称为童真。世出世间都尊贵童子,菩萨一般也称童子,无论他年岁多大,他的心单纯,像儿童一样天真,永远保持著天真,菩萨!菩萨修行法门里面,有童真这一门课程。所以教学比什么都重要。而..

善心、善行从哪里培养出来的?

我们讲净土,净土最基本的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唯有真正修十善业,前面三条才有,孝亲尊师慈悲才落实;如果没有十善业道,前面孝亲尊师慈心全是假的。这是第一个条件。具足这一个条件念佛,才生凡圣同居土;净业三福三条..

如何面对多灾难的时代

佛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又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弟子应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时代的变化,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尤其近两年,世界各地都充满了爆炸性的危机,我们必须要明了。明了是智慧,有智慧还得要有功夫,而修行总原则不外乎「看破、放下」,守住此原则就能心..

争论的根源是什么?

实际上讲,「六和敬」里头重点就是前面两条。「见和同解」是修心,心清净平等了;「戒和同修」是修身。后面的四条是讲你落实,你这两条落实了。落实在口,「口和无诤」。我们大家在一起还有争论,你前两条没有。可是争论常常有,为什么会有争论?我们要多想一想。为什么佛菩萨他们..

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少一份暴躁与气恼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项实验:他们把生气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观察其反应。刚开始时小老鼠表现呆滞,胃口尽失,整天食欲不振。数日后,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他把实验者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放入有关化验水中沉淀后..

为什么供养了僧人,我们还得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但没有田地可种,就没有粮食吃,我们施舍的善根犹如种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们播种善根的福田。他能把我们有限的福报,变为无限的福海。可是,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或者有些人虽然对寺院或僧众..

学佛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点感应都没有?

四悉檀第一个,欢喜,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的,这是我们要学。欢喜心不能现前,就是我们的性德没透出来,我们烦恼盖住了性德。修行没别的,把烦恼放下,性德自然起来,这叫修行、这叫证果。所以,行门的核心就是放得下,放不下没有修行,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用,一声都不..

生病了要欢喜

去厦门一个念佛堂,听一个老菩萨的故事:念佛几十年,也在寺院发心。到了六十多岁时,突然有一次,被开水烫到,整盆开水不小心倒下来,腿全部给烫伤了,和裤子都黏在一起。因为穷,没有上医院,就这么躺了十几天后,才终于恢复。恢复后,身体就越来越好,以后再也没有生过病。有时..

离婚是一种罪业

我作为出家人来说,谈结婚及离婚的事有点不适合,可是很多读者请求下,我就写下我对婚姻的看法,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结婚和离婚都有罪的,养家糊口也有罪的,做世间的任何事都有罪的,因为,其心动念都是有罪,但都是两面性的,有罪也有功。从我个人的看法,结婚和离婚都是两人双方的..

人这一生不必太较真

人生不过几十年,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让烦恼靠边站,用心过每一天,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不给生命留遗憾。人生的扉页一张张撕去,要把握好每一天却很不容易,用心过好每一天,就把它当成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发现,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美好,那些平常看似很平淡..

海涛法师:结婚也是修行

我们每一人不可能都有出家的因缘,大都是居家修行,大可不必为结婚之事烦恼。有的怕结婚了会被生活所累从而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怕影响自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结婚生育后代也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一定的因缘。结婚我们也可好好修行,就看如何用心了。婚姻有好的..

到人间来,就是为了生气的吗

生气是从嗔恨心发起的,生活中遇到忤逆的时候,遇到受伤害的时候,遇到受委屈的时候,就要生气。人一旦生起气来,往往失去理性,对别人没有一点尊重,没有一些包容,只有尽量给人难堪,尽量批评别人。还有一种人,见到人家好、见到人家善、见到人家美,他也要生气,那是由于嫉妒心..

《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渡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

《临终助念往生》

底清除是很不容易的事。伏烦恼就象搬石头压草,草虽未死,但是上面有石头压住,就长不起来。我们念佛时,妄念一起,一句佛号就能把妄念压住,妄念又起,又用一句佛号将它压住,这样,虽然断不了妄念,但妄念就会逐渐减少。李炳南居士的《伏惑偈》所说:“一念毒心生,急压一声佛;..

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些都不可以,要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例如说,战国时候,齐国的宰相晏子,为人非常的谦虚,小心谨慎,很怕说错话,或做错..

《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印光法师答:临终助念有哪三大要点?

问:临终助念有哪三大要点?印光法师答: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

结善缘的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间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日常除了打理佛寺的一般事务外,生活颇为清静而平淡。有一天,斜阳日照下,寺院显得特别破落,老和尚仰望着剥落的佛像,心中不禁惭愧而不安,于是发下大愿要修建寺院,并为佛像重铺..

浴佛的功德

《灌洗佛形像经》中说:[诸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当至心念佛无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时,得福无量,不可称数。]但愿佛子的一念真诚,都能为未来植下无量福慧功德。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胜功德:一者、常有惭愧。二者、发净信心。三者、其心质直。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入无..

出家的必读宝典: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荫人天。”这是第一个我们要真修行,要悟。我们现在生灭嘛,有生就有灭,这生灭的本是什么?我们现在这个是肉身凡胎嘛,我们这个是业障所生的,也就是说业障身的这个凡胎,有一天你这个业障消尽,这时候你的佛光..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师父们都讨厌他。所以我们不能讨厌哪个人,要生欢喜心。有一天布袋和尚,去一座寺院吃饭,一进五观堂,..

释迦牟尼佛的灵魂转世到哪里去了?还在地球上吗?

问:释迦摩尼的灵魂转世到那里去了?问题补充:很想知道佛陀的灵魂还在地球上吗?还在做人嘛?答: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佛有三身: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1法身佛在常寂光净土:毗卢遮那佛,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

印光大师的孝道论!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增广卷四·循陔小筑发隐记》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续编卷上·复峄县宋慧湛居士书》推极而论,举凡六..

净慧老和尚:何为真正开悟?开悟和未开悟的人有何不同?

开悟是识得自我,即自己的神识看到自己的肉体,或躺或坐,神识离体轻明。开悟的人知道开始修行了,可不像世俗人,听谁讲得好不好,有没有道理,语言生不生动等,全都放下。知道体内有神识,知道地狱轮回苦;世间万事都可舍弃,就是修行万万不能舍弃。问: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开悟?净..

临终见到阿弥陀佛接引所发出的光会不同吗?

念佛的人在临终时,会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关于阿弥陀佛所发出的光,有不同的说法,到底是什么颜色?强度状况和其他状况如何?是柔和,还是胜过日月之光?这是实在的事情,人念佛求生净土,缘成熟的时候,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佛来接引一定是先看到佛光,每个人看到佛光并不一样,为..

学佛居士,应避免以下八种坏陋习

学佛居士,应避免以下八种坏陋习学习佛教的教义本来是为了寻求解脱,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不论在道场里还是道场外,已经失去了其修行的名分。而今到寺院学佛的居士,在习气深重的时时表现出其陋习。1攀缘很多人喜欢逢迎法师,尤其是外来的客座法师,接到家中大兴供养,召集信众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