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佛说宇宙众生分十类四类不受轮回束缚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由于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不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称六凡。另外,佛陀..

要如何修才能跟地藏菩萨相应?

你要修行前,要考虑两个问题:为什么要修?第二,要修成什么样?这两个问题有了,你才有第三个问题,要怎么修?大家去对照一下。比如念《地藏经》,有些人很得力,有些人念得很努力,但最基本的世俗的小愿望都满足不了。地藏菩萨没有错,加持力很大,但你在修时,就出现问题了。好比..

工作处就是你的道场家庭就是你的净土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

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所烦恼,这点十分重要!

两个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时,一个用金杯,一个用泥杯。前者觉得自己富贵,后者认为自己贫贱;前者得到了虚荣的满足,后者陷入无谓的烦恼中。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所烦恼。感悟一:贪是痴心,也是..

海涛法师:吃素是止恶,放生则是扬善

1吃素是止恶,不再积累新的杀债;放生则是扬善,偿还已积累的杀债。世间少一个有情的杀害怨仇,也就少一份争斗不平;多救护一个濒死的生命,就能多一份安宁之福。2杀业重的地方:比如家禽市场,可以念诵「南无宝髻如来」,宝髻如来有一大愿,一切死亡的众生,或未死的众生,闻其名号..

我心目中的正报和依报的关系

今天,我补充一下,这样就完整一点点。我看了一些正报与依报之间关系的文章,那么多的文章写了正报与依报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说出真正的关系。我来详细说明正报与依报关系。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在追求依报,而丢失了正报,这句话是正确的。正报一般情况指的是自己,可以指自己的健..

“腊八粥”的由来北京雍和宫的“腊八粥”

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古印度,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期,约与中国的孔子同一个时代,是一个国家的王太子。太子认为,国王做得再好,只能救他一国,不能救天下,不能救一切众生,所以他国王不做,他去出家修行,去当觉悟众生的老师。释迦太子出家后曾在雪山修习六..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老法师,对《三时系念》的开示【老法师:在公墓做三时系念,四周围都下雨,只有那个法会场所没有雨】【一】《三时系念》是中峰禅师他老人家编的,编得好,里面的开示确确实实冥阳两利,他是用念佛的方法。所以三时系念,从我们净宗提倡以来,现在在全..

《普庵神咒》(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咒)全文

《普庵神咒》(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咒)《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咒》(此咒三回九转,勿致紊乱,朔望当念,余日或减)【注】:网上流传的普庵神咒,好像都没有第一部份,故此,末学发心将第一部分补齐并上传网络,分享大家,利益一切众生。愿大众都能承普庵祖师咒语威德,用此慈悲..

修习菩萨乘法,主要是修习六度

修习六度修习菩萨乘法,主要是修习六度,即: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进;5。禅定;6。智慧。一、布施:布施是种福田:拿财物去供养父母、师长、出家修行的人,印佛经,建佛寺,这是种福在可尊的〈敬田〉里;拿财物去救济贫病、孤独、残废、灾荒,以及兴办一切慈善事业,这是种..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阴德,改造命运一定断恶行善,大积阴德

一、好德的重要性“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德,这是一生中最幸福,受用不尽的。因为“好德”能赢来长寿、富贵、康宁和善终。因此,我们可以说,“好德”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好德”需要我们不..

我们的“精气神”都是这样流失掉的,今天教你补回来

什么是精气神?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千万别邪淫,妻女去还风流债,果报太惨烈

避色如避箭富贵子孙兴明朝的吕青,平日喜好谈论淫秽之事和偷窥妇女,他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家里贫穷到了极点,两个儿子相继的死去。有一天,吕青忽然暴毙,见到已经去世的祖父很生气的对他说:“我们家两代积善,你命中该发巨万的财富,没想到你心爱美色,口眼都在造孽,福报都快要..

净土法门:无自性是否就是性空的意思?

问:“缘生法都无自性,请问“无自性”该如何解释?无自性是否就是性空的意思?老法师说答:没错,无自性确实是性空。无自性,那里头重要的一个字是“自”,不是它没有性,它说无自性。自是什么?自是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那就是真性。一切法心现识变,它怎么能没有性?大乘教里叫..

净土法门:现在这个时代意外灾害很多,遇到紧急、危难的时刻,应该怎么办?

下面这一段是第叁段,「上品下生者,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这是下品来迎接的人,佛少了。前面上品是无数的化佛,中品是一千,一千尊化佛,下品的只有五百化佛。你一看到迎接你的这些人,你看到多少佛,你就知道你..

我的定课

最近,好像有了一种“执“,可以称之为“定课执”,这种“执”就像每餐到点要吃饭一样,到点不吃饭,就算肚子不饿也觉得有一件大事情得马上做。恋上定课就是这种感觉。我原来不是这样子的。刚开始要求定课时,我记得就做,不记得就过,有时间有心情就做,有时间没心情不做。或者在..

我的世纪难题终于得到破解

我的世纪难题终于得到破解没学佛前认为佛教徒是消极悲观的,是看破红尘逃避现实,抑或是在遭遇挫折后对生活失去信心,万念俱灰之下遁入空门的,去年妈妈的突然离世让我伤心欲绝,觉得这个世界太苦了,没意思,人生除了苦就是苦,所以想着哪天自己也出家当尼姑去算了。通过本周法义..

皈依三宝,生命的改变从当下开始……

清晨的晨曦中,三皈依音乐前奏闹铃声响起,窗外是鸟儿们欢快的歌声,我也从沉睡中被唤醒,今天是导师带领师兄们一起网络早课,我赶紧起身洗漱,一切准备完毕,端坐客厅参加三皈依定课。说起5:45分这么早起,我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几个转变阶段,以前的几十年里,我除了高中阶段是六..

检视自身,发现恶业

【道次第】第44课十不善业道修学分享本期法义接着讲了十不善业之妄语两舌恶语绮语四语业和贪嗔邪见三意业。细细思维法义,发现自己十不善业样样都犯过,过去犯过,现在还在犯。只是程度减轻一些。结合本期法义之七不善业,检视自身,发现自己很容易犯一些非典型性的恶业:比如看不..

海涛法师:没钱吗?菩提心就是最大的财产;有钱吗?多做点善事,积点功德,结一点善缘

万法妄相,这什么东西,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健康也好,得癌症也好,都只是一个现象,不取不舍。所以,也不抗拒,也不贪爱。所以这个要放下,如果你有贪就是喜欢,你有嗔,不喜欢,你永远看不到真相。你要把这个喜欢跟不喜欢,放下,你才看到真相。所以我想,可以..

独尊湛现:如何建立未来美好的人生?

阿弥陀佛,大家好。祝大家开心,六时吉祥,万事如意。我们曾谈到了轮回,这个轮回,指的是相续相,也就是《金刚经》里面的“寿者”相,这个寿者相不是说身体老了,而是指我们的思想意识,神识,灵魂,念头,妄心,等其实这都是一个,本性的第一个作用。本性是如如不动的。《心经》..

看佛陀如何度化悭贪成性的“葛朗台”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他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人悭贪。不管任何人,只要前来乞讨,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为了防止盗贼,他设计了七重坚固的大铜门来维护安全。同时,又用小石块混泥作墙,用铁笼覆盖屋顶,来防止鼠类或飞鸟的入侵。佛陀观察最胜长者一段时间后,这一..

连创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何“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每天禅修?

先后创建两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退休后出家修行,却被政府请出山来,将面临倒闭的航空公司救活……说起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生平,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1932年稻盛和夫生于日本鹿儿岛市,27岁时创建了日本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时创办日本第二电信。两家公..

大安法师:你的痛苦,佛菩萨都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就是苦的感受。这个苦果来自于他所造恶业的业力。比如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又叫堪忍。表明什么?这个世界的众生很苦,但是他还能够忍受,所以称为堪忍。忍受了以后,感觉系统越来越麻木,还不以痛苦为苦..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七】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奉诏译波罗蜜多品第八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殷勤称赞住阿兰若修菩萨行。而不称赞住于余处修菩萨行。如来一时在灵鹫山。为诸菩萨广说法要而作是言。菩萨或时止淫女家。亲近屠者示教利喜。无数方便饶益众生。为说妙..

如何从佛法角度淡化过重的情执烦恼?

问:过重的情执(主要指亲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障碍。弟子愚昧,不知该如何淡化?望师父慈悲开示。答:对于亲情,如父母、兄弟、眷属这些情感,在世间法中是人之常情,所以还是要顾及。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情执对于修行会构成障碍,因此要进行智慧的思惟。成为家亲眷属也是缘..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六】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六】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离世间品第六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乐远离行。承佛威力从坐而起。于大众中为诸菩萨说阿兰若行。普告一切诸菩萨言。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应作是念。以何因缘远离世间。修阿兰若清净妙行。诸佛子等。一心谛听。我承佛力。今为汝..

在家弟子如何修持佛法?

佛法是一种应机教化超度的方便法,没有一种固定的修持模式。把佛教的修持理解为几种狭隘的固定模式或者教条主义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佛教的修行原则是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调服心性三条。净化心灵,彻底清除贪、嗔、痴、慢、邪见等心灵污染,达到人格的真、善、美和智慧的最高境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无垢性品第四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所有种种过失。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剃除须发而作比丘。唯愿如来应正等觉。为我等类及诸众生。演说出家殊胜功德..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厌舍品第三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