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发扬优点包容缺点是有智慧的人

在生命觉醒过程中,在学习中总有一个地方,产生欢喜心,不能找到这个让你产生欢喜心的点,要勇猛精进,根本不可能。那一个点从哪里产生,最好从经本产生。不要听人家讲的地方产生,那会产生偏差,偶像化。可以依师父教法修,但要懂得师父也是人,不要神格化,不要完美化。能够接纳..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海涛法师:慈悲无障碍

我师父的一位信徒,是个教授,有一天,他急着找我师父帮忙他父亲过世的事情,但师父刚好出国,他展转找到我,想请我帮忙:「海涛师父!你师父不在,我爸爸刚舍报,想麻烦你来做一场法事,放个焰口,或放个大蒙山,可以吗?」我说:「对不起,我不会放蒙山。」我说这个话丝毫不觉得抱..

净土法门:内心如何才能清凉自在?

所有这些圣贤,都是一个真诚。真诚的心,就是真心,不是用妄心。起心动念妄想执着,那是妄心。妄心是迷,真心是悟,觉悟。能够用真心,不用妄心,得大自在,快乐。你起心动念你就动了,你心里就有东西了;不起心不动念,心里没有,平静。看见没有?看见了,听见了,看见、听见,真的..

宣化上人:切记不要得罪修忍辱的人,他若发火不得了

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宣化上人一般人有一句话说“佛都有火”,所以这个忍耐心是不容易常常有的。有的时候忍一次可以,忍两次也马马虎虎的;要忍第三次的时候,就忍不了了,就要发火了。那么现在要讲另外一个忍辱的修道人,这个修道的人也修忍辱行的,可是到时候就忍不住了,所以..

净界法师:这是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无常、无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佛法为了要广度众生,他修智慧、要修福德,叫二足尊,你一定要二只脚才站得平稳。因为有福德,你才有堪能性。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灭度以后一百年,印度有一个..

超越因果,不是绕过因果

有的人声称自己的境界已经超越常人,可以喝酒吃肉,可以无恶不作了,这是错误的。善恶因果是自然规律,你境界再高,能改变自然规律吗?善恶因果与佛性是绝不会背离的。佛经宣讲,无论在天堂还是在地狱,无论是清净还是不清净,佛性是不增不减的。因果规律不离佛性,与佛性是一体的..

刘素云:无量寿经58集文字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十六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重重诲勉第三十六】这一品经文,是接着上一品经文而来的,世尊为我们显示恶因恶报,教导我们应该提高警觉,要知道戒畏。经文的末后劝我们要正心诚意,不忘修学的功夫,这样才不至于失败,不..

刘素云:无量寿经57集文字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往下讲,还是第三十五品的内容。请看下面的几句经文:【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放恣。游散。〗是世人所说的好吃懒做,..

刘素云:无量寿经56集文字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接着三十五品经文往下讲,这一品经文比较长。请大家看下面这一段经文:【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

刘素云:无量寿经55集文字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十五品经文,这一品经文的题目是:【浊世恶苦第三十五】这一品经文,世尊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劝导我们要明了事实真相,认清现实的环境,必须要断恶修善,才能够真正离苦得乐。世尊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把今天社会的状况给我们..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24)说别人不好,是没人品的表现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颂词:何者于吾诽谤语,若虽传遍三千界,又复吾以仁慈心,赞他德是佛子行。我们修行人不要讲哪个师兄不好。你们真的很奇怪,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讲谁谁行、谁谁不行。你怎..

在求取财富时竟有意外的发现

佛陀入涅五百余年之后,在古印度地区有一位国王,在他所供养的出家人当中,就有一位阿罗汉圣者。距离不远的地方,还有另一个国家,该国的国王,也以各种美食供养当时印度的婆罗门修行人。这位国王用金玉珠宝和彩绸流苏,制作了五百支伞形的精致宝幢,极其珍贵华丽,但是却没有人会..

净界法师: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不能往生?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陀佛普渡十方众生离苦得乐,为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净界法师答:我们没有说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往生,而是直接跟间接的问题。在整个净土宗的传承当中,最强调持名的是善导大师。有人问..

嘎玛仁波切:常念皈依诸魔不侵

我们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众对于修行非常精进的人,特别憎恨嫉妒。尤其是五浊恶世的现在,修持深奥教法、弘扬善法的人,经常会遭受种种的诱惑、亲友的阻饶、疾病的摧残、现实的打击和魔难的逆缘,导致对正法产生疑惑而退转,损减了善业福报的资粮。我们现世遇到了善知..

嘎玛仁波切:精进求法应学常啼菩萨

现代人因为便利的条件,看起来可以很轻易地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学习到佛法,于是很多人就不再精勤求法,从而离闻思修正法越来越远。希求正法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求法,分为上中下三品;得法,也有上中下三品。如果有上等的希求正法之心,就能成为上等的修行人;有中等的希求心,会成..

宗性法师: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对人生各种苦!

文:宗性法师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有些苦甚至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佛法告诉我们观受是苦,苦包括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等。01生苦我们生下来就是苦,我们都不记得生下来的样子..

福气的头号克星是不正当性行为!

我在读书时,经常狂饮烂醉,曾有一个长辈告诉我,老天给一个人的酒,是有定量的,一下子喝完了,以后就没得喝了。比如,给你的是四十缸酒,如果你在年青的时候把它们喝光了,老了,就没酒喝了。这是当时我所听过的各种千奇百怪的,最“不靠谱”的理论之一,如果将这个理论推而广之..

净土法门:这个人他有大福报,大神通,也有相当的智慧。他为什么会变成魔?

佛经面常常讲的魔王,这是经典上讲波旬的一个别名,波旬这个人是魔王,他有大福报,他也有大神通,也有相当的智慧。他为什么会变成魔?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所以就变成魔,处处障碍真正修行人。我们念到这个地方,自己要有警觉心,我今天学佛,在这学讲经,将来我..

如瑞法师:修行就是要修到心里来

我们平常读诵,不管哪部经,慢慢地都要练习去背其中的段落,或者短一点的,背整部经。当我们背会的时候,就铭记在我们的心里面。铭记在心里面,遇缘一下子就出来了,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干什么,黑夜常常会重复。如果我们天天都能够来念念所诵的佛菩萨圣号或者经典,哪怕..

什么是“八正道”?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最终的目标,即是透过佛法的修学体证,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苦」,获得涅寂灭的「乐」,这是人生最究竟圆满的境界。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为众生开示八种转凡成圣,通向涅解脱的正确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八正道分别为:..

佛缘老和尚:参禅要开悟,开悟了还要保养圣胎,见道后还要修道,修道后还要证道

南无阿弥陀佛!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想要来生得聪明智慧,就要多看经、多拜佛、多打坐,没有事就把腿子盘起来,晚上盘起腿子睡觉也没问题啊!腿子一盘,管它!人总是要死的!要死得其所,不要为名为利,不要有贡高我慢啊!那就不是五蕴皆空,一..

有愿就有力

‍‍对辅助员师兄的挽留感言:‍‍‍‍感恩导师,感恩延溪师父,感恩辅导员、辅助员师兄,感恩所有师兄们!‍‍‍‍进入了三级修学,不知是修来了几世的缘分,三级修学是有导师引导、辅导员辅助员指引,是有次第、有范围、有方法的修学模式。是引导大众修学佛法,走向生命觉醒的心..

此生得度 脱离三界

‍‍进入三级修学前,我并不是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人,也许正因为这样,差一点让我与三级修学失之交臂,误会了人生佛教的含义,以为仅仅是解决人生的困惑、痛苦呀,而我知道这些都是有因有果,变化无常的,再痛苦我都会自己化解,我只想深入智慧如海的佛法里去学习,学经、学律、..

到喜欢的地方去

每个人都想到喜欢的地方去,不喜欢的地方是不会想着要去的。我就想着,我要到我喜欢的地方去。曾经,我喜欢居住在高楼里,做梦都想着在那一栋又一栋的高楼里有我自己的房子。于是,我就拿着仅有的一万元钱去买房子了,一万元只是定金,然后东挪西借,终于交了首付,但接下来的日子..

《人生哲理》:做宽容的人

1、做宽容的人要把心里的空间留出来,不要让怨气塞满;牢骚满腹容易心粗肠断,怒气冲天会心痛伤肝。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宽容是放别人一马来解放自己。宽容是一种智慧和美德;宽容是一种修养和境界;宽容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宽容的人不责人之过、不揭人之短、不念人之恶。2..

看到水可以让您体会什么人生道理?

蔡礼旭“建州章太傅”,太傅是官。“妻练氏”,他的妻子姓练,“素有贤德”,向来就很有德行,“智识过人。”她的智慧、见识超过一般的人。“太傅出兵,有二人违令,欲斩之,练氏密使亡去。”两个人犯了军法,本来要斩首,练氏仁慈,有智又有仁,悲智双运,赶紧秘密安排让他们逃走..

无论出家人,在家人,都要读此三经

宣化上人何谓三经?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转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万佛圣城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人,皆要背诵这三部经典,最低限度能背诵楞严经;或者会背两部,或者会..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前因后果

如瑞法师我们看到那么多的经书,里面都是告诉我们觉悟的方法。佛教的经典是非常浩瀚的,分三藏十二部,从内容来讲不出戒、定、慧三学。“戒”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来节制、克服自己的烦恼,怎样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有了戒的修行,还必须能保持下去,如果没有定力,一遇..

圣严法师:感化、感动、感谢、感恩

圣严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化、感动、感谢、感恩来着手。感化-知惭愧、常忏悔许多佛教徒都是拿经典来教化他人、感化他人,拿佛法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佛法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不是拿来度量人的。可惜很多人不仅以佛法度量人,并且以世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