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他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一件大事情。那这件大事情是什么事情?就是要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在《梵网经》里面学过,佛陀为什么要反反复复示现到娑婆世界来,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大事情,希望所有的众生要离..
智慧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以说是一种魔障。修行的魔障通常分成四种: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魔。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众生的身体和精神。五蕴何以在修..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阿弥陀佛。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大家下午吉祥。那么因缘殊胜,现前具足,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始宣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在我们这个净土之路的系列讲座里边呢,..
你敢信我就来--普陀山梵音洞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我们来到了普陀山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那我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的根本道场在极乐世界,南海普陀是观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应化道场。既然如果是应化的话,他就是要有示现,给大家能够见着他的机会。那么在整个普陀山呀,观音菩萨示现应化最频繁的地方..
《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
1、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人格如金,纯度越高,品位越高。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
达真堪布:真正的信心是这样的
我们都有对“我”的执着,都认为有“我”,不知道“我”是四大假合,是五蕴综合体,只把它当作是实有的、存在的。其实,地水风火哪个是我?色受想行识哪个是我?“我”是不存在的,只是种假相,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分别而已!我们把一切法都当作了实有,但这些法根本不是实有的。比如,..
达真堪布:天神都害怕的人
有两种人让诸多天神都畏惧:一种是誓言坚定的人,另一种是能成办大事,具有智慧的人。而坚定誓言的人更重要。对坚定誓言的人,不用说人,连天神都害怕。真正有准则的人,不会轻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了誓言,就不会轻易舍弃,他一定会拿生命去保护自己的誓言。我们在皈依和发心的时..
开愿法师:可以烧纸钱烧元宝供养佛菩萨吗?
有些居士每逢佛菩萨欢喜日,烧纸钱烧元宝什么的来供养,当年印光大师有明确地指示,对这种事情佛教里面不支持,但是也不反对,为什么呢?这个纸钱是民间的风俗,有人过世了,逢年过节或清明,给老人上坟烧点纸钱,表对老人的一种孝敬。佛法在世间,可以随顺世间风俗。但一定要知道..
如果心中有‘苦’,说明内在有‘恶’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
海涛法师:不管做什么,只要有自私就会有痛苦
佛教的智慧告诉我们,所做的事情要跟佛法相应,以法的力量来超越自己的欲望,我们知道自己怕痛,每一个生命都跟我们一样怕痛,想要得到快乐,所以所有的事情,只要对自己有伤害、对众生有伤害的,绝对不做;要做的是对自己、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然而不管做什么,只要有自私就会有..
嘎玛仁波切:心地善良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善良,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很多年前,我曾到泰国缅甸的金三角地带,那里以前是种植鸦片的。当时以坤沙为主的大毒枭被外界称为臭名昭著,应该千刀万剐的人。可你真正到了那里,当地人都把他当成大善的人物来看待,称其为“掸邦共和国总统”。坤沙在自己统治的区域,吸毒者一律枪决,严禁吸毒,发展农业,创办..
嘎玛仁波切:如何看一个人修得好不好?
【问题】顶礼上师,请上师开示,如何看一个人修得好不好?【嘎玛仁波切答】信仰和修行的特殊之处在于,修得好不好,是无法用皈依或修行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当然,如果平常付出比较多的时间念经持咒,一定和比较少把精力投入修持会有不同。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通过诵经、拜佛和平常的..
古代无数的先贤,就是通过一生勤诵经而超凡入圣,除厄延寿,往生净土
倾莲池文章节选:我在唐并州释僧衍《法华经传记・卷五》中看到不少精彩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唐并州释僧衍释僧衍。并州人也。凡厥并州人。七岁已上。皆解念佛。生净土多。衍久居并州。诵法华经。欣求安养。以经云即往安乐世界故也。并州,即现在的太原。话说古时候的太原人,很多人..
人要活得有智慧,人要活得有精神,人要活出来好心情
人要活得有智慧,人要活得有精神,人要活出来好心情说到学习,不仅要好好学习世间知识,而且还要学习文殊菩萨的妙智慧。妙智慧前面加了一个“妙”字,就是要让我们区别于普通的世间智慧。妙智慧能指导我们正确地了解宇宙和人生的真相,相信因缘果报,断恶修善,净化身心,把佛法的..
修来的才是福,贪来的都是祸
修来的才是福,贪来的都是祸你自在财富了、自在名声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被禽鸟和狗儿吞食,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会继续前行,而一路相伴的将是你生前所做的一切善行或恶行。你的恶名或是好评、你所积存的食物..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普皆回向之四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前面讲了回向众生,回向菩提,这是第三,回向实际理体。因为尽于法界,义同实际。《华严疏钞》中说:“所以要此三者,凡是菩萨,必大悲下化,大智上求,..
在家佛教徒必读经典“佛门圣经”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类似基督教《圣经》那样的书,供一般在家信..
淫乱、堕胎对人的伤害
【常见的偏见】有人认为“男女之防”只是道德说教,却不知道“守礼守德”是人“运气”、“事业”、“健康”的重要根基。有人既然认为此仅仅是道德说教,而他们亦是不屑于受一切事物“束缚”的,因此,他们自然不依从“道德教化”。淫乱的害处,请听镜明道来。【饮食男女】孔子说“..
仁清法师:尽量在因地就修果地的因
一讲到劫啊就不好数了,但是佛在很多经典上举了不同的劫的名称,芥子劫,磐石劫,生死劫,这就是好几种劫。根据经上讲的,那个劫的比喻,我们推算是一百六十一亿万年。你下品下生的,一百六十一亿万年在那边,花开才能见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上品上生的呢是弹指顷,一弹指、刹那..
信愿法师:《观经》是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了生解脱死的宝典
【观经疏三心释】《观经》是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了生解脱死的宝典《观经》是净土三经之一。《观经》是简称,具称叫《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观经》是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可以依教奉行、解脱成佛的一部宝典,是世尊为韦提希夫人,以及末法时代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所宣说的一部..
印光大师: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
《印光大师嘉言录》――印光大师※既有真信切愿,必须志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
达真堪布:加持从哪里来?
我们经常讲:信心有多大,功德有多大;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有没有加持看信心。大家都求能量,求加持,这个能量和加持就是信心。如果有信心,这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和加持。若想在相续中产生真正的功德,先要有信心。如同没有母亲就没有孩子,没有信心也不可能产生功德。有些人把..
广钦老和尚:如何得一心不乱?
上午,忏云老法师请老和尚到大殿为大众开示,老和尚到大殿后,忏云老法师对众人说:“你们有问题,可以请问老和尚。”问:“如何得一心不乱?”答: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众则种种俗务牵挂,放不下,较不易办到,出家..
慧律法师:空是什么意思?
空是什么?就是缘起无自性。这个不太好懂,第一次听到,这个很深――缘起无自性。没关系师父慢慢地给你解释,你听得懂,用现在的例子――譬如说:我们今天的体育馆,据说有一、两万人,几万人不知道,要筹备,主办单位很辛苦地筹备、开会,现在因缘具足了,从去年就讲讲到今年,因..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
原文: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
嘎玛仁波切:所谓的福报,是能发自内心懂得去积德行善
佛陀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所以,当大家有情绪烦恼,就要学会把这些转换成菩提智慧,将业力净化掉以后,让违缘变成我们的助缘。反观自己的内心,透过佛菩萨的慈悲加持,让我们更能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需要什么。所谓的福报,是能发自内心懂得去积德行善,并认为这是一定要去做的事..
海涛法师:每个人的命运跟生命的轮回和因果法则是相连的
说到因果法则,这世间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过去与来生都不清楚,但是如果细心的观察,生活中是可以看出些端倪的。譬如同样出生于人间,却有不同的家庭、环境遭遇,有些人家里很有钱,有的却比较贫穷;而同样出生于贫穷,有些人赚钱容易,有些则很困难。像这样生而为人却有富贵、贫穷..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普皆回向之三
我们再来看这一段经文的第二层意义,代众生苦。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众生自无始以来,由于贪嗔痴烦恼的驱动,造作恶业,恶业越积越多,到了业力成熟之时,就会感得极重的苦果。或堕入畜生道,或者堕入饿..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普皆回向之二
我们前面讲过,回向就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三处:众生、菩提、实际理体,在下面的经文中就具体的说明了这三种回向,具足了这三种回向。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回向众生。菩萨发心重在利益众生,菩萨见众生在生死苦海中受种种痛苦的逼迫,感同身受,愿将自己所修的..
以清净心把布施、断偷、惜福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我们希望生活过好一些,希望经济条件能宽松一点,希望有修行的地方,这样想没有错。在家人的住房、交通、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人情礼节,等等,这些都需要钱。求取财富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获得财富?个人理解,以清净心把布施、断偷、惜福变成一种日常习惯,对求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