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修行应学者,谓于佛像,若塑若画,随好随丑,不应讥毁,置麈险处,及押当等,不敬轻毁,皆当断除。应当执 是可敬田,犹如大师。“三种修行应学者”,前面要止的,那麽三条,要修的哪些呢?“谓于佛像,若塑若画,随好随丑,不应讥毁,置麈险处,及押当等,不敬轻毁,皆当断除,..
智慧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恒顺众生之六
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这就是师父刚才讲的,因为众生而起大悲,因为大悲而生菩提,因菩提心而成正觉,所以我们会很快的成佛的。为什么说普贤大行是称性的大愿,大家细细的听,这一句连着一句,一句跟着一句..
大安法师:怎么做才能够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问: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大安法师答:一般来说,现代众生听闻佛法难,听闻到佛法闻信净土法门难,稍生信心,如法修行难,勉力行之,恒常精进难。吾人在无量劫六道轮回中,亦曾发过求出离三界之心,修道之行,只因屈于懈怠放逸烦恼,净业无成。所以还在生..
悟显法师:印送佛法的善报
我们讲到经教的重要性。那么,学佛人要了解华严宗所谓的五教、天台所谓的四教,你才有能力去知道佛教经典的内容,到底是小乘还是大乘,在大乘里面到底哪一部经是了义、哪一部经是权巧方便、哪一部经是开权显实、哪一部经是接引小乘回小向大,这都是我们学习经教要了解的。还有讲到..
学佛心路 车祸中念佛的感应
原文来自网络,作者不具名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只过去了十来天,惊魂未定,劫后余生。很久以来已经安住于宁静的修行生活中,这些天来却不得不奔忙于交警队、医院、修理厂、保险公司各处,方外之人称这些事情为尘劳,这些天倍感疲惫和陌生,仿佛曾经擦亮的..
认错
普通人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常常不认错,事情有了问题,都说是别人的错。自己当媳妇的时候,嫌婆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凡事都是婆子的错;等自己熬到当婆子的时候,总嫌媳妇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凡事都是媳妇的错。自己当下属的时候,总嫌上司没本事不称职,凡事出错都是上司领导..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第一集)1983/12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8-004-0001【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次在我们观音佛七当中,为了求得解行相应,所以在七天当中,每一天有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称扬菩萨圣号。在讲席当中,我们采取前清大义法..
曾文杰:心心之火9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信愿法师:二乘种不生与与发无上道心有何差别?(一)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二乘种不生与与发无上道心有何差别?(一)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贴疏》。上回我们探讨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的第六小段文,“会通二乘种不生义”。前面我们也探讨过四个问答,今天我们来看第五..
净土法门:学佛,一定要相信经教,不要相信神通、不要希求感应!
学佛,一定要相信经教,不要相信神通、不要希求感应!老老实实依照经教里面的道理方法修学,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现前就可以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所谓“功”,就是功夫;“德”,就是你的成绩。你依教奉行,你现前必然是心地清净,烦恼轻、智慧长。要晓得,妖魔鬼怪诱惑人,没..
广钦老和尚: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着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捺这个心,不起烦恼,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
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即便等觉菩萨也不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即是修菩萨道一生成佛的精彩范例。善财童子在文殊师利菩萨座下开根本智,文殊菩萨指示他南巡一百一十城去参访善知识。他是以十信满心始发菩提心而去参访善知..
做到这一点,就能让你烦恼减少,福报增加!
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当清净心坐下来时,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一切都不存在。修行,就是把心量打开。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持诵了很多心咒,上了很多佛学班,心量仍然没有打开,那一样入不了佛门。只能算了解佛学知识,种了善根。心量的打开,可以证明一个人修行的进步。为..
遇到这三种人,我们要敬而远之,不要亲近,也不要去招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边人的秉性和行为或多或少会对我们造成一定影响。这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可以莫逆于心,有些人只能泛泛之交,还有些人与其产生交集,不如趁早远离。交朋友不能势利眼、攀龙附凤,但选择朋友要在精神上区分,精神富有的朋友就好像一座圣洁的..
看一下你的福报有“漏”掉吗?
有人说自己运气非常差,也有人说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人的福报好比一个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人从一生下来,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这时杯子漏水比较少。这时,只有这时,可以说这个人的“命是注定的”。每个人的命运和福报不同,就..
海涛法师:修行者的财富
1.修行者最大的财富就是慈悲,这是富于财宝的修行。2.四梵住(四无量心)是与凡夫修行者共通的德(共功德),所以「悲」是与凡夫共通,但大悲则是唯佛具有的特质(不共佛法)之一。3.「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必致无灾横而命终。」―《大毗婆沙论》4.行慈悲有非常大的功德,..
净空法师:如何得健康长寿的果报?
修福,诸位要知道,寿命是第一福。你有无量的财富、你有崇高的地位,如果没有寿命,短命死了,岂不是一切都落空?福报、智慧,一定要长寿,你才真正能享受得到。长寿一定要加一个健康,不附带健康,那个长寿很苦!健康长寿的果报,是从哪来的?佛告诉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持不杀..
净空法师:我眼睛所看的全是阿弥陀佛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阿弥陀佛教我们的方法妙绝了,我们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在这个世间,无论是逆境、是顺境,我们处的这个环境,顺境是称心如意,好环境,逆境是这个境界非常不好,灾难非常之多,非常恐怖,这逆境;善缘、恶缘,善人对你很好,照顾很周到,恶缘都是冤家..
人为何会忘记前世,转世投胎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为何会忘记前世?(制图:晓愚)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陀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
智慧怎样修?
我是直性子人,不会圆滑狡诈,处理问题词不达义,怎样修成冷静,智慧?
《人生哲理》:善心点亮心灯
1、善心,点亮心灯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步,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2、心静..
独尊湛现:要用智慧,对待自己的人生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谈一下:1.孩子被吓到了是怎么回事?2.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他人的恐吓,什么我要把你的魂灵扣下,或者不听从我的,对你的惩罚,等,种种的语言方式,来进行威胁。3.人生的命运与家宅有关吗?我们首先来说明一下,无论是成年人或孩子,都是有可能受惊..
念佛被人嘲笑不要怕,会有天人护佑你
问:我吃素,天天听您讲经,念佛求往生,我成了边缘人。有份信仰真不容易,没人赞叹反被嘲笑。请开示。大安法师答:首先你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念佛是一大事因缘,是要解决旷劫以来解决不了的大事。在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当中,有这种终极追求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你就不要去要求别人赞..
修行路上,不忘记这几件事,你的福报会越来越大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佛经上讲,六道轮回里,得人生者如爪上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土。第二是要知道“佛法难闻”,我们能遇到珍贵的佛法,这珍贵的佛法能帮助我们从人生的..
星云法师: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星云法师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佛’是‘佛陀’的简称,来自梵语Buddha的音译。又称浮图、..
每一念的私心都是地狱饿鬼的源头
福安古观音阁的博客现在很多人学佛,拿很多资料理论在那里研究学习,一步步来。我觉得这方法有问题。我从来都觉得,智慧属于有阴德的人,不属于聪明人。一个人大学乃至博士毕业,学习能力很强,不代表他有智慧。因为智慧和阴德有关。以前祖师带徒弟,不管是否认识字,都是先让徒弟..
人身难得:哥俩一证罗汉果 一转世为牛!
从前,有两个兄弟,父母早亡,家产富饶,以不能孝养双亲为憾!随着时间的迁流,兄弟二人的意志兴趣大为差异。哥哥好道义,弟弟爱家财,好道义的时常施舍,所以家财日渐损减;而爱财的,施展手腕,作种种经营,所以家财与日俱增。因此,弟弟对哥哥的作风常感不满,一日竟忍不住教训哥..
噶玛仁波切:自他交换为修行核心
导语: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颂》中“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涵摄了世俗和胜义菩提心,具备慈悲与智慧,这两个成佛的要素。唯有依靠众生的恩德,我们才可能生起菩提心,才能获得暇满人身,终至佛果。自他交换是修行当中的核心,不可或缺。自他交换是修行过程中不可缺..
人间天:走进佛法,驾驭生命
佛教研究的无外乎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生命的真相;第二个部分是宇宙的真相。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更好,如果不能了知生命真相和宇宙真相,这所谓生活得更好是虚妄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宇宙的真相就是我们存在的外部环境,生命真相就是流转生死的这个主体的秘密。我们都想生活..
宗舜法师:一举四得抄佛经(附:抄经礼仪)
一举四得抄佛经(附:抄经礼仪)宗舜法师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 “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莲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当知是诸人等,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