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和骄傲,都是我们在与别人比,内心有高低、不平。这都是不知道自己成长的方向造成的,缺少正念,内心就都是分别念。人要有理想,心和行为才会有正确的导向,不会随着情绪乱跑。“霹雳手段”只是方法,核心是要有“菩萨心肠”,若无此内涵,就成了冤冤相报、以暴制暴。众生重果..
随缘
虚云老和尚:道不仅在蒲团上 十字街头好参禅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印光大师:念佛之人,善神护佑,什么也不怕?
「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汝若常怕,则著怕魔,便有无量劫来之怨家,乘汝之怕心,来恐吓汝。令汝丧心病狂,用报宿怨。且勿谓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不知汝全体正念,归于怕中。其气分与佛相隔,与魔相通。非佛不灵,由汝已..
教你学会消业障最快的方法
一、学会赞美,尊重他人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终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每逢见到出家或在家修行之人,不管其行为如何,他都会恭敬礼拜,并对他们说:“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
明贤法师:虚云老和尚三下南洋对汉传佛教南下有何影响?
虚云老和尚唯一彩色照片虚云老和尚在重修鸡足山祝圣寺期间,曾以募化因缘三下南洋。在《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虚云老和尚法汇》等资料中可以看到虚老南洋弘法主要在马来西亚进行,其中槟城极乐寺是必到之所。这不是随机巧合,也非长老兀自天降,而是禅门师徒因缘的再续,更是近..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如同慈航法师所说:“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精神一样愉快轻安。开悟之后的生活是智能重于感情的生活,是净化私情私爱,充满睿智灵慧的生活。是扫荡迷情,直透诸佛般若空慧的生活。有一天,丹霞天然禅师在一个佛寺里..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第一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第二天,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第三天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我们先从“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讲起。有时候别人碰我们..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达道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统观念出发,对“出家行为”产生片面理解,认为出家人是“不行孝道”的。这是由中印文化对于“孝道”理解之层次及深度的极大差异所造成的。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孝道,重眼前,轻长远;重形式,轻实质;重表象,轻根本;重世俗,轻..
容恕我罪慈氏忍,原谅他非大悲心
容恕我罪慈氏忍原谅他非大悲心平等愿力精进行智慧禅定戒珠明容恕我罪慈氏忍:无论人有什么罪过,都能原谅宽恕。不是要等别人请求才饶恕,纵使没有人请求,也同样饶恕。容恕我罪,指无论谁的罪都能饶恕;也就是说,无论谁的罪都像我的罪一样。慈氏就是弥勒菩萨,他的肚量非常之大,..
佛教放生的问题与建议
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
弘一大师《经典法语集》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5.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6.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普贤如来”、“遍吉士”等,是毗卢遮那佛的胁侍,与金刚萨埵同体,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门的护法。普贤的意义,依据《圆觉经》记载之义为“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探玄记》则解释为“德周法..
临终助念遭亲属反对,应该如何应对
问:作为佛弟子,父母去世应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但如果遭到家人或亲属反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随缘还是应该坚持?大安法师答:父母去世,要尽量为他们助念,令他们安稳往生。重在父母生前要对他们进行开导,令父母对念佛产生信心。而且,临终助念也要得到你父母的同意,这样..
清明节为亡灵烧纸钱有没有用?
宣化上人开示:钱字是从一金、从二戈而成。有首偈颂说得很好:“二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能会用者超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戈是干戈,是一种武器。钱是用金属所铸造的。二人各持干戈来争金钱,所以造成杀人放火种种的恶业;你争我夺,杀气高达云霄。钱虽然是假的,可是..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有逆境的修法,顺境有顺境的修法,叫顺逆皆方便。每一个因缘都是增上的。有三个功德,你可以从这三个功德来检验你自己,你是不是真实离开妄想。这三个缺一不可。第一个,大——绝待圆融,不可思议一个远离妄想的人,他胸量一定..
什么是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
普贤菩萨像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
我们选择退缩的原因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境界,你把它当做打击就会退缩,当做让自己提升的机会就会更有力量。缘起无自性,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句话也是为了策励我们鼓起勇气,不要被自卑忧愁覆心。自卑的人极度渴望得到证明,却由于害怕失败而选择退缩,把自己困在一个恶性循环里。不要太注重果相,..
十善业道之除贪嗔痴三毒
不贪欲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回之根本烦恼。贪欲者,大致分为贪取、贪爱、悭贪三种,为十恶之一,三毒之一,十大烦恼之一。不知足之贪心,于国土、人、财、物,总想占有及控制,贪而无厌,是名为意贪业。无想则无欲,无欲则无爱憎,无爱憎则无贪嫉,无贪嫉..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业中,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五戒中,杀戒亦放于第一位,显示杀业乃罪祸之首。《正法念处经》卷一载,杀生有上中下三种,杀害诸佛、圣人、父母等上品众生,是上等杀罪,名为五逆罪,死堕阿鼻地狱;自杀、杀人及天是中等杀罪,名波罗夷(波罗夷,比丘二百五..
我在网络上做“慈善”
十年前,学诚法师在网上开通了个人博客,被媒体称为“佛教界博客第一人”。十年后,已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学诚,悟到的更多。“心灵的相通相知,依然可以在互联网时代成为现实。”这位与互联网结缘的高僧说,“佛教在人间——走出山门,融入大众,化导社会,引领文..
今日方闲,成办大事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事,叫“今日方闲”。说杭州有一个中年人,他脸上长了一点麻子,姓鲁,大家就叫他鲁麻子。可能青年、中年都忙于事业。等到中年一天,他把子女都集中起来了,说:“我现在世间的事情都做完了。这个女儿嫁出去了,儿子娶亲结婚了..
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菩提心有二种,一种是行愿菩提,一种是胜义菩提。行愿菩提是就事上来修菩提心。首先我们了解了众生的苦难,而且确确实实也想让他们彻底地从苦难当中解脱出来。从心灵深处发起来像佛那样的大悲心,就是成就了愿菩提。但是,要落实在行为上,就需要我们平常所说的布施、持戒、忍辱、..
圣严法师:自杀者果报惨烈 死时死后将受无量痛苦
核心提示:近日,出现多起青年学者及大学生自杀事件,在舆论一篇惋惜声中,不乏糊涂的赞同声。在佛教中,自杀属于不可忏悔的重罪,其果报异常惨烈,直至地狱。凤凰佛教《般若讲堂》今日奉上一篇台湾圣严法师对自杀问题的详尽开示,请诸君深读细思,并奉劝一句,生命的困境有许多解..
常见佛教名词释疑
网友:法师您好,“佛法僧”中的僧具体指什么?仅代表出家人嘛?感恩。学诚法师:僧为梵语,意译为和合众,即僧团,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称为僧。传统佛教中,指受过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出家男女团体而言,现在也包含了沙弥、沙弥尼。广义而言,僧伽包含在家众之佛教教团全体。网友:请..
面对痛苦的正确态度
苦是由前生身语意三业作恶的因,今生所招来的果报。因果之道,丝亳不爽。《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由此可知,面对苦果问题,便不该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甚至偏激行恶等。经云:「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应当断恶行善,使令恶报转..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碌,多少的辛苦;甚至为了事业的竞争、名位的夺取,造成人际间的人我是非、毁誉荣辱等等。如果我们每天“心随境转”的话,生活一定纷纭扰攘,不得安宁。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假如我们能够不让心随境转,而..
找回我们的本心
我们这个寺院里面五堂功课,它要念多久,实际上面这也是一个量化,一个量化标准。所以我们学佛法修行,只有通过量化来对比,我们才会知道说自己到底有没有进步。那我们从外在的来说,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制度、保障,我们考勤啊等等,纪律啊,戒律啊,制度啊等等,从种种方面去保障..
没有时间看书修行,怎样安住当下?
问:师父,若没有时间去看书修行,怎样学会安住当下呢?慧广法师答:如果你实在没时间读书,也没时间进行修行的话,就可以把所有生命都融入你当下所做的事情当中:爱它、享受它、品味它,不要考虑别的东西,不要计较结果。眼、耳、鼻、舌、身、意都安住其中,把它当成生命中最重要..
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是亘古今..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就是因为大悲咒不可思议出世间的一种功德,不可思议的鬼神之类的一种加持。它的这种作用能够让一切鬼神听号令,当然我们不去乞求,命令不一样,命令神。我们知道大悲咒这种作用,知道它的这种功德,我们正确地去理解。降诸天魔,制诸外道。我们平常遇到的干扰是自性魔障啊!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