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济公游记》这部电视剧,被济公的扶危济贫、为百姓解忧解难、打抱不平、除暴安良的精神所感动。但也对其剧中所刻画的破帽破扇破鞋、神智疯癫、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的形象所不解。"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流传很广,几乎成了..
持戒
若能忍辱不起 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被他打骂不 嫌,勤修忍辱无怨嫉。---《心地观经》这首偈语旨在说明佛教的报恩主义,特别是报众生恩。佛教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家恩、三宝恩,还有众生恩。为什么要报众生恩呢?我们在多生的轮回里,一切众生都有..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大安法师答:庐山东林寺是净土宗初祖的祖庭,由慧远大师创立。一千六百年来,东林寺虽然也有转化为修禅宗为主的寺院,修律宗为主的寺院,但大部分还是以修行净土法门为主。慧远大师当年启建的白莲社,现在还仍然是有他的家..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无相颂》,并且说,在家人“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这首《无相颂》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它背下来,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去一点一点落实。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
来看看追逐名利的危害有多大
编者按:人因为什么堕落?对于堕落我们大多数人都嗤之以鼻,可是名利当前许多人都选择了它。请看今天的《智慧法语》,追逐名利初时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一旦它逐渐成熟并占据了你的心,你就失去了一切。利养疮深,譬如断皮至肉,断肉至骨,断骨至髓。人着利养,则破执戒皮,破智..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原文】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举世人之常情,虽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纵至愚之人,断无幸灾乐祸,厌福恶吉者。而好色贪淫之人,心之所期,与身之所行,适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
若无正见,何言修行?
若无正见,何言修行?如果一个人有正见,不管闻思佛法、受持戒律、行持善法还是弘扬佛法,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如果没有正见,不要说不能做到这些,甚至凡与之结缘者也会堕落恶趣。其实,修行就是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清净的正见,二是随顺正见的正行,只要具足了这两点,就能顺利获得..
早知会破戒,还不如不受。这样对吗?
问:“早知道会破戒退失,还不如不受戒。”这种说法对吗?索达吉堪布答:《涅槃经》,里面说迦叶曾问佛陀:“既然您早知道善星比丘会生邪见,最终将堕入地狱,为什么还开许他出家呢?”佛陀回答:“如果不开许善星出家,他在家的话,会继承王位,而且力量很强大,必定毁坏佛法,这..
受持八关斋戒,栽培出世的善根
接着介绍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为什么在家众受五戒之后,还要受持八关斋戒呢?因为五戒的果报,最多只是人天而已。虽说发菩提心受持五戒,最后就能通向佛果,但这毕竟是比较遥远的一条路,受持五戒与最终成佛的关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疏远的。八关斋戒就不一样了,八关斋戒是在家人..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富足、远离苦难的代名词。同时,天也是人们心目中的主宰和依靠,人们认为它决定着人们的命运祸福,天人的生活是普通人所认为的理想生活。华夏文明自古以来也一直有崇拜天的情怀,如儒家祭祀时把祭“天”排在第一位,..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看到鬼之传奇的上演。在上古时期,人们就有了鬼的观念,《左传》等古籍中就记载了不少关于鬼的内容。人们将祭祀作为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而祭祀的对象,便是鬼神。按照民间一般的观念,人死后会变鬼,生时..
宏海法师: 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今天又是一周的周而复始,轮回中又到了开示的时间了。一开始将这个实修群的定位给大家讲过了,后来又有新加入的群友,那再说明一下,这个群定位就是以实修为主,在线上体现。所以在我的设想中,它..
阿罗汉道是属于小乘声闻道的极果
阿罗汉道它属于小乘声闻道的极果。小乘有两类:一个是声闻道;一个是缘觉道。阿罗汉属于小乘声闻道的,把这两个字写出来你就知道了:极果,声闻道的最高果,最高。如果我修四圣谛,最终你是证得阿罗汉,如果还想修证成佛果,那必须舍去小乘的发心,转成大乘的发心,行六度万行,最..
帮助人们消降热恼的清凉妙药是什么?
戒律是佛弟子生活中的防腐剂。“戒”的意思是清凉,也就是说戒律是帮助人们消降热恼的清凉妙药。故戒律是保护我们身心清新健康的防腐剂。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即是..
印光大师一生严厉高洁,为何独独收他为弟子?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广。弘一律师是位非常严谨的人,眼光很高,不会轻易地去佩服一个人,然而他对印光大师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印光大师为人严厉高洁,一生发愿不当住持,不收出家徒弟..
打坐不能入定?看看这个问题解决了没
编者按:你经常打坐吗?你持戒吗?怎样才能比较容易进入禅定?持戒与否和打坐入定有什么关系吗?请看今天《智慧法语》,只有严持戒律,心不放逸,才能容易入定。人心未息,常求实乐。行者持戒,弃舍世福。心不放逸,是故易得禅定。――龙树菩萨《大智度论》【注释】世间人的心思妄..
智慧的人不持戒 终将失去智慧
编者按:你知道持戒的重要性吗?我比别人聪明、佛经义理比别人懂得多,是不是可以少持戒?请看今天的《智慧法语》,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不持戒,再聪明的人也将慧根渐钝。 不持戒人,虽有利智,以营事务,种种欲求生业之事,慧根渐钝。譬如利刀以割泥土,遂成钝器。――龙树菩..
净空法师:怎样帮助孩子消业障?
摘自《学佛答问》(答华藏净宗学会同修提问)问:现在有一些家长他都为他的小孩子,因为现在社会的关系,有的小孩都会吸毒,做一些很不好的行为,家长都一直觉得要怎么样帮这个小孩子消业障?答:这个问题现在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地区都发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在澳洲也不例..
《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在中国晋朝的时代,有一位昙翼法师;那个“翼”,当小鸟的翅膀子讲。这位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就是在山上飞的那种雉鸡。他怎么样的来源呢?以前在余杭那地方,有位法智大师专门讲《妙法莲华经》。每逢讲经时,总有一只山鸡来听经,它就落到一边听;一听就听了七年,这山鸡就死了。..
为何对佛法不能起取舍分别心?
问:为何对佛法不能起取舍分别心?索达吉堪布答:一切所知法虽空无自性,离一切边执戏论,然而有情因无明愚痴,于清净离戏法界中现起了种种有无戏论边执,为了使他们从四边戏执中解脱,佛陀才因机施教,分别宣说了对治妙法。针对执断见者,佛陀宣说轮回因果四谛妙法等“有”方面的..
宏海法师:藕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今天又是一周的周而复始,轮回中又到了开示的时间了。一开始将这个实修群的定位给大家讲过了,后来又有新加入的群友,那再说明一下,这个群定位就是以实修为主,在线上体现。所以在我的设想中,它..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难度系数还真是9.9以上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思益梵天所问经》中曾经这么说道:如来的身相超过百千万的日月光明,如果有众生能够见到佛身,那真是希有难得之事。如果有众生能见佛身,那都是如来的威神之力..
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
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中,人们对阿修罗的认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阿修罗的生命状态很奇特,说是天人,可他虽有天人的福报却没有天人的德行;说是鬼蜮,可他虽有使人怖畏的丑陋外形却又有天人的威力神通;说是人,可他虽有人的情欲却又具天人..
通向涅 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谛的主要内容。生苦:人初出母胎,冷风割体,出生之后,老、病、死等众苦交集,身心倍受逼迫。老苦:人至老年,颜衰色变,体力减退,肌肉松弛,发白齿落,五官失灵,举止言行,皆不如意,生起种种身心之苦。病苦:一身是病,四..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习气早已难以割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改正。一旦做错了,将错就错,自暴自弃。在《百喻经》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牧牛人有二百五十头牛。牛主人精心喂养着,每天驱赶牛到水草丰盈的地方。有..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
宏海法师:藕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今天又是一周的周而复始,轮回中又到了开示的时间了。一开始将这个实修群的定位给大家讲过了,后来又有新加入的群友,那再说明一下,这个群定位就是以实修为主,在线上体现。所以在我的设想中,它..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课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说法敛念”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正念的方式。其中包括“余人劝导”,即一般人探病时的劝导方式;和“瞻病劝导”,就是专门照顾病人的侍者,如何常常提醒病人正念的劝导方式。乙一、余人..
应该怎样观察我们的色身
我们的生命是没有开始的,要是说生命有“开始”,那生命就没办法“结束”,有真实的因,你就不能消灭!所以妄想无“因”可寻,“达妄本空”。既然它没有开始,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妄想呢?就是没有开始,只因为一念的妄动『不动目睛』。『..
受戒与持戒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个持戒啊,我们一定要记住。持戒的前提是要受戒。受戒是要通过一定的仪轨,这个仪轨让我们得戒体,然后持戒的过程是养护这个戒体的过程。明白吗?假如我们没有通过一定的仪轨,就得不到一定的戒体。没有戒体,你就是有善行也不是在持戒。比方说我们受了三皈五戒了,不杀生戒..